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5月22日 · 娜塔莉波曼與加薩戰爭?. 以色列-巴勒斯坦「5月廝殺」的新仇漩渦. 2021/05/22 轉角說. 「如說殺戮不會帶來任何結果,那不顧一切的人類廝殺,為的又是什麼呢?. 」目前已經停火的以巴衝突,過程中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圖/歐新社. 「如說殺戮不會帶來任何 ...

  2. 2022年3月7日 · 2016年5月中,首爾地鐵江南站10號出口附近,一名前往KTV歡唱的女子上廁所時,在男女共用化妝室內,遭30多歲男性殺害。 犯人供稱,自己並不認識該名被害者,會下毒手是因覺得自己在社會生活中「遭遇女性無視」。 這番動機與說法,引發女性族群恐慌,但警方調查後則指出,該名犯人患有精神疾病,表示「難以判定為厭惡女性的犯罪」,而在社會上掀起爭論。...

  3. 2021年11月24日 · 1980年代獨裁統治南韓的前總統全斗煥,於2021年11月23日去世,終年90歲。 全斗煥自軍隊內建立幫派起家,到發動政變並血腥鎮壓反對派,使他成為南韓史上最「惡名昭彰」的元首。 卸任後,他被送上審判台,卻不願對過往造成無辜百姓犧牲道歉;近年,他因自身回憶錄的爭議內容被提告,而奔波法庭,權傾一時的鐵腕總統,最終不光彩謝幕。

  4. 2017年7月26日 · 2017/07/26 王俊評. 美中之間在經濟、外交、安全上的摩擦,是否代表所謂的「修昔底德陷阱」,無可避免呢?. 圖/法新社. 7月19日,美中首輪 經濟 對話以驚人的 僵局落幕 ,雙方不但沒有聯合聲明,還在會議進行時先後通知外界取消原訂記者會。. 與6月 ...

  5. 2017年10月5日 · 臺灣的普羅大眾在求學階段,一般並不是很注重地理與歷史,成年之後對於地理在國際上的影響力就相當陌生,對國際關係也很缺乏歷史感。 圖/歐新社. 這其實反映出普魯士戰略思想家 克勞塞維茨 (Carl von Clausewitz)在他著名的傳世巨著《戰爭論》(Vom...

  6. 2019年6月2日 · 行動最大的象徵意義,是「知識分子界終於加入學生絕食行列」,而目的一方面是希望為低迷的廣場注入新活力,另一方面希望透過知識界分批上陣絕食的方式,迫使中國當局和學生能夠各自退讓,避免衝突升高。 「這是基於對戒嚴令的憤怒、對民主運動的支持、盡公民的政治責任。 」四人在1日向前來專訪的美國媒體表示。 2日下午,四君子來到廣場紀念碑北側,舉行新聞發布會,宣讀〈六二絕食宣言〉。...

  7. 2019年5月29日 · 妳是中華民族的希望、妳是1989學運的靈魂。 」1989年5月29日,在多名學生的護送之下,好幾塊石膏雕像部件被送進了天安門廣場。 學生趁著夜色組裝,完成一座高10公尺的「民主之神」雕像;仿照自由女神的形象矗立在廣場,與天安門的毛澤東向對望。 那時他們還不知道,替女神獻上的民主宣言,竟是日後黑暗降臨的預言。 圖為從29日連夜拼裝的民主女神像。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