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9年8月5日 · Step 1 描述事件經過與感受. 人腦的心智模式,就是不斷思考、解決問題,但這個方式不適合用來處理情緒 。 例如,被主管否決提案,回想起過去一次次被拒絕、忽視的經歷,覺得自己是不是不適合這分工作。 這些自我分析與對話,往往只會加深「我很差勁」的感嘆。 經歷負面情緒時,你只需要描述當下的事實與感受 ,用「我看到……」「我感覺到……」的句型。 例如「我被主管拒絕,很難過、迷惘」, 要加上過去的負面回憶,也隨意假設未來狀況,減少消極思緒 。 Step 2 體驗情緒,不必解決問題. 情緒可能來的突然、強烈, 我們要做的是體驗這些感覺,而是解決問題 。 例如經由正念、瑜珈、冥想等形式,找到適合你熟悉悲傷、焦慮的方法,挫折忍受力也會增強。 Step 3 避免接收相關資訊,轉移焦點.

  2. 2023年5月3日 · 泡泡用具:有助於放慢呼吸。 勵志短語書:有助於改善情緒,讓你平靜下來。 塑膠氣泡紙。 舒緩練習卡:例如寫著呼吸法或肌肉放鬆法的記事卡。這些卡片可以提醒你,無論何時何地都要保持冷靜和專注。

  3. 2016年2月4日 · 工作量很大、內容很複雜時,一想到就覺得壓力很大,忍不住逃避。其實,只要設法降低心理負擔,想拖延的心情就會這麼強烈。 以做演講簡報來說,把工作細分成找資料、整理資料、寫進PowerPoint投影片,調整動畫和版面等項目。

  4. 2015年9月24日 · 人在緊張的時候,可能會手指敲擊、抖腳等細微動作來放鬆緊繃的肌肉,這時如果可以有氣泡紙捏,就可以把壓力釋放出來,腦袋就更可以集中在如何解決問題上,而會被沉重的壓力壓得喘不過氣。

  5. 2022年5月17日 · 簡單介紹一下,就是在洗臉時用心專注在打出的綿密泡泡所帶來的觸感上,並且比較和用紋理較粗糙的稠狀泡泡來洗臉,對自律神經會帶來哪些不同的差異。

  6. 2013年8月22日 · 真正有效的工作方法,是區分事情的輕重緩急,先做,甚至只做要事,避免老把重要工作拖到最後處理,落得每天救火。. 這正是成功學大師史蒂芬‧柯維(Stephen Covey)所謂成功者的第三個習慣:要事第一(put first things first)。. 柯維強調,想要讓生活過得平衡 ...

  7. 2019年4月12日 · 2019-04-12. 中西醫雙執照腦神經專科醫師 邱顯學. 本文出自. 買書去. pexels. 中年的你該如何「養生」? 中醫師:是吃對食物就好,要做到 10 件事. 經理人熱門 八分生活熱門. 分享. 收藏. 多數現代人對養生之道有所誤解,以為「吃對了」就是養生,就如同時下以「有機」或「生機」作為宣傳點。 可惜 中醫所說的「養生」之道並不等於健康飲食。 作息常、勤於四體. 「養生」在中醫觀點中,是建立在 「趨吉避凶的生活管理」 概念上,以運動員為例,因為消化系統的慣性聽命於中樞神經反射區,如果在退休後沒有刻意阻斷消化系統的慣性,還是三餐加宵夜,外加餐間點心的習慣就會改變,自然會在退休後快速發胖。 作息常,簡單來說是指規律的生活型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