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第四屆台灣全國稻米品質競賽的冠軍 益全香米 (台農71號). 黃崑濱 (1929年—2021年2月20日),人稱 崑濱伯 ,生於 臺灣 臺南市 後壁區 。. 種植 稻米 超過五十年。. 在2004年擔任記錄片《 無米樂 》的主角之一 [1] 。. 2006年,他以 益全香米 (台農71號)得到第四 ...

  2. 第四屆台灣全國稻米品質競賽的冠軍 益全香米 (台農71號). 黄崑濱 (1929年—2021年2月20日),人稱 崑濱伯 ,生於 臺灣 臺南市 後壁區 。. 種植 稻米 超過五十年。. 在2004年擔任記錄片《 無米樂 》的主角之一 [1] 。. 2006年,他以 益全香米 (台農71號)得到第四 ...

    • 簡介
    • 導演介紹
    • 主角
    • 後續影響
    • 參考
    • 外部連結

    無米樂描寫的是一群台灣農民的故事,其拍攝手法為貼近現實的紀錄片,拍攝地點則為位於嘉南平原,有「臺灣大穀倉」之稱的臺南後壁。該片以平實手法,描繪台灣農民在外在環境不允許中,如何延續稻作農業。雖然導演顏蘭權與莊益增人文的底子與著重真實影像的業餘堅持讓此紀錄片少見劇情張力,不過正是這種平實,讓整片更顯得具有說服力。也因此,大部分影評人與觀眾都給予該片一致好評,認為是近年少見的優良紀錄片,甚至凌駕同時期出產且造成轟動的千萬票房紀錄片《生命》。 2005年,該片於出版後一年僅於台灣四大城市(臺北、臺中、臺南、高雄)計五間商業電影院聯映。雖定位小眾放映,但仍有新台幣200萬元的收入,另外亦有DVD版。

    顏蘭權(1965年-),英國雪菲爾哈倫大學電視電影製作碩士,東吳大學哲學系、社會學系雙學位畢業,在無米樂之前的重要作品有《七日狂想》,《大牛庄人的重建》、《地震紀念冊》。
    莊益增(1966年-),台灣大學哲學系畢業,在此之前的作品有紀錄片《拜託拜託》與《選舉狂想曲》。
    崑濱伯妻:耕田也作家事的台灣傳統女性。
    煌明伯:務農,也以手工製作棉被貼補家用。
    文林伯:罕見以耕牛種田的台灣農夫。

    此電影的出現,使得崑濱伯與菁寮的名聲大為提升。例如政府若有農業方面的新政策,媒體通常會訪問崑濱伯探知其見解。而菁寮在電影上映後,亦因有老街、農村以及由著名建築師哥特佛伊德·波姆設計的菁寮天主堂,順勢成為著名觀光景點,吸引體驗台灣早年農村生活的海內外旅客。 而媒體介紹至後壁時,往往也會加上「無米樂的故鄉」作為開頭介紹。

    ^ 稻價升秧苗跟漲農嘆:等於沒賺[永久失效連結],中國時報
    ^ 小地主大佃農 休耕未改善,聯合報[失效連結]
    ^ 棄台北101 香港團就是要「無米樂」,聯合報[失效連結]
    ^ 無米樂故鄉 430公頃稻田淹水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蘋果日報,2012-06-11
    Yahoo奇摩電影上《無米樂》的資料(繁體中文)
    開眼電影網上《無米樂》的資料(繁體中文)
    豆瓣电影上《無米樂》的資料 (简体中文)
    时光网上《無米樂》的資料(简体中文)
  3. 2006年崑濱伯代表芳榮米廠與後壁區農會參加第四屆全國稻米品質競賽 [15],以台農七十一號獲得全國總冠軍伍角船板餐廳創辦人謝麗香女士以100萬標下崑濱伯10公斤的比賽米媒體以「一碗飯7700元」報導加上無米樂紀錄片使崑濱伯知名度大開

  4. 導演介紹. 主角. 後續影響. 參考. 外部連結. 無米樂. 《 無米樂 》為 顏蘭權 和 莊益增 共同執導的 台灣電影 ,主題為臺南縣後壁鄉(今 臺南市 後壁區 ) 菁寮 四位老農民的勞動身影與樂天知命的故事。 從田莊阿伯阿嬤的生命智慧中,可以體會到敬天畏地、愛人惜物的精神,此電影也使得菁寮成為著名觀光景點。 簡介 [ 編輯] 無米樂描寫的是一群台灣 農民 的故事,其拍攝手法為貼近現實的 紀錄片 ,拍攝地點則為位於 嘉南平原 ,有「臺灣大穀倉」之稱的 臺南 後壁 。 該片以平實手法,描繪台灣農民在外在環境不允許中,如何延續稻作 農業 。 雖然導演顏蘭權與莊益增人文的底子與著重真實影像的業餘堅持讓此紀錄片少見劇情張力,不過正是這種平實,讓整片更顯得具有說服力。

  5. 中華民國總統府國策顧問,簡稱國策顧問,根據《中華民國總統府組織法》由總統遴選及聘任,過去分為「有給職」及「無給職」兩種,2008年總統馬英九上任後不再聘任「有給職」,並於2010年9月1日修正《中華民國總統府組織法》第十五條,取消「有給職」國策顧問職務,所有國策顧問均為無給 ...

  6.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黃媽典 ( 臺灣話 : N̂g Má-tián ;1893年5月5日—1947年4月24日),臺灣嘉義 朴子 人,是醫生、企業家、政治人物, 二二八事件 時遭國民政府捕殺 [1] 。 生平 [ 編輯] 1893年5月5日,生於 福建臺灣省 臺南府 嘉義縣 [1] 。 幼時就讀於樸仔腳公學校(今 朴子國小 ),畢業後前往臺北就讀於 臺灣總督府醫學校 (後 臺北帝國大學 醫學專門部,現在 國立臺灣大學 醫學院醫學系) [2] 。 他於1913年畢業,成為醫學 得業士 ,並在該年4月擔任 嘉義廳 囑託,以 警察醫 (日語:警察医) 身分負責防疫業務,之後還兼任檢查員,不久後就升為檢疫委員 [2] 。 1914年4月黃媽典在朴子開設德壽堂病院(德壽醫院)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