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4步驟「對話式閱讀」培養思考素養. tutorJr 更新於 2020-11-13. 看留言討論. 作家雨果曾說,「書籍是造就靈魂的工具。 」沒有人否認閱讀的重要性,多數家長更是願意藉著故事,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 然而一般人往往依循「爸媽,孩子聽」的傳統模式,殊不知只要運用一個簡單的方法,就能讓親子閱讀變得更有成效,收穫更豐碩。 這個在美國受到大力推廣的技巧,稱為對話式閱讀(Dialogic reading)或稱分享式閱讀(shared reading)。 它的概念在於,讓孩子與大人一起針對一本書來對話。 藉由讓孩子深度參與閱讀的過程,進而得到最大的收穫。 作法在於,大人要幫助孩子成為說故事的一方。 換言之,大人從過往的朗讀者,轉變為聆聽者,發問者,與孩子的聽眾。

  2. 2019年8月15日 · 因為在我印象中…自己的父母、從來沒有在我們面前大呼小叫大聲吵架、意見不合時,總是用淡定不語的態度去緩和緊張的情緒! 「人」這個字…筆劃簡單卻不好當,以上經驗也充分感受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當根深蒂固的習慣或觀念已經定型,我選擇用「互相配合與尊重」的態度面對夫妻關係,更把重點放在「生活習慣的培養」。 教育大人不容易,但教育自己的孩子就不難,希望她們有一天、也會成為人家的女婿、媳婦。 家庭中…好習慣多一些…,相信幸福歡笑也會多一些~ 家事訓練. 從折衣服開始… 洗菜、挑菜. 參與晚餐製作. 煎豬排抹地瓜粉. 讓他們自己煎煎看. 玻璃髒、請小兵去清理 出遊前一天讓他們自己整理行李. 六歲還沒上小學前 所有家事、都放手讓孩子試試看!

  3. 2023年2月14日 · 「偏 心、不公」有時是孩子心理的一種感受,大人從對待孩子中,學習如何公平不偏心,無疑是種自我覺察與問題解決的親職教養過程。 在每個「偏心、不公」的聲 音背後,多少也反映著孩子內心裡一聲聲「看我、看我」的呼喚,以及掂一掂自己在父母心中的重量。 當孩子說大人偏心、不公,怎麼辦? 以下八點建議任您選 擇、組合,在行動之後,找尋親子間最適切的平衡與對待。 1.平衡最公平. 有些孩子總會抱怨:「爸爸,為什麼每次回家你都先跟姊姊打招呼? 」「媽媽,為什麼每次你都先問弟弟要不要出去玩? 」有時孩子覺得父母偏心、不公,往往來自於:為什麼你總是先和姊姊說,不是對我說;為什麼你總是先問弟弟,不先問我。 對於這些微詞,您或許大不以為然,孩子幹嘛這麼愛計較,誰先? 誰後? 有什麼差別,還不都一樣?

  4. 2020年9月5日 · 「鼻屎~~~鼻屎為什麼會說話啦! 」鴨鴨笑得樂不可支。 「鼻屎要說什麼啦~~」依比也不甘示弱,笑得花枝亂顫。 『…………其實……最近我有個煩惱,所以有件事想拜託你。 你每天都在挖鼻孔! 想把我從鼻子裡摳出來! 然後,還記得你接下來會做什麼嗎? 沒錯,這就是一本把鼻屎擬人化的有趣繪本,才講到這裡,姐妹倆就笑到天邊去了,急著想要翻開下一頁、下下一頁看後面鼻屎會變怎麼樣。 鼻屎用很困擾的語氣說:『你會把我搓圓、捏扁、或拉長,或者就是盯著我發呆,再不然就是把我丟過來彈過去…………還有! 你會想嚐嚐看我是什麼味道! 有時候你覺得我甜甜的像糖果,有時候像放屁一樣臭臭的………………可是,其實我好怕被你吃掉! 比起潮濕的嘴巴,我還是比較喜歡軟綿綿的衛生紙。 所以,記得不要把我放進恐怖的嘴巴喔!

  5. 2020年8月18日 · 「我從來不認為我會成為一個基督徒。 」年輕氣盛的楊尚儒鐵齒的說。 私底下的他著迷於哲學家尼采的「超人」論點,相信人孤獨的存在於世,不要幻想有神要來施行拯救。 從小成長在佛、道教家庭,楊尚儒偏向佛家要修出佛性,才能跳脫輪迴之苦的論調。 相較於基督教信仰,強調每個人都是罪人,不靠耶穌的恩典絕不能得救,他認為太過狹隘。 每每談論到宗教,楊尚儒就與信基督教的三姊激烈辯論,在他的想法裡,認為勸人為善都是好信仰,不該互相排斥。 表面上好辯,遇到困難時,楊尚儒還是無法做到尼采說的「超人」,以及佛家說的「看空」。 他退而求其次,選擇奉行享樂主義。 (圖說:英玫姐妹 (右3)學了T4T之後,去向玉美姐 (左3)傳福音,這天是去為她施洗。 父親意外 翻轉信仰.

  6. 2019年6月8日 · 1.停: 先停下來讓自己冷靜。 照顧好自己的情緒,自己穩定孩子才有機會穩定。 2.看: 然後看看有什麼資源:我家沒車,孩子又有僵直性脊椎炎,所以以捷運能到的地方優先選擇。 選擇前我有跟孩子去拜訪大安的學長..也去過成功高中…但最後的選擇是孩子本人。 3.聽: 再聽聽前輩和學長的說法收集資料.整合想好了再決定去做。 4.想: 選擇後承擔..我想到了,選錯了還可以轉學。 5.做: 孩子決定建中,我根本沒的選,但我身為家長有我的擔心我的期盼我們再此時都談過了。 所以我只能憂心忡忡,做入學準備~除了IEP、入班宣導之類的,還灌進了我非常擔心的課業~~我還做了他可能隨時拒學的準備~~

  7. 2023年8月24日 · 有一種擔心,是阿嬤覺得擔心. 為什麼發燒不趕快讓他吃藥、塞劑退燒? 燒這麼久,腦子會燒壞啊! 這是把小孩帶回婆家時,媳婦跟先生很常聽到的話。 在小孩的教養和管教上,每個時代都有不同觀念,兩代教養方式常常存在著明顯差異,在小孩管教的界線上如何尋求平衡,則變得更具挑戰性。 婆婆跟媳婦該如何融合彼此觀念? 又要如何建立個人界線來維持和諧的家庭關係呢? 心理師分享三個要點,來協助婆媳間在教養孩子的衝突。 願意了解教養方式的差異. 隨著時代進展、社會變遷,傳統上一代較為嚴格,重視紀律、尊重長輩和傳統價值觀。 他們可能更傾向於使用體罰或威嚇作為管教手段;新生代則傾向更加注重尊重孩子的意見、培養他們的自主性和理解他們的情感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