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世界衛生組織建議以身體質量指數 (Body Mass Index, BMI) 來衡量肥胖程度,其計算公式是以體重 (公斤) 除以身高 (公尺) 的平方。. 身高 (公分) 體重 (公斤)

    • 標準體重範圍。目前世界衛生組織 WHO 計算標準體重的方法,計算的公式如下。男性:( 身高 (cm) -80 ) × 70% = 標準體重女性:( 身高 (cm) -70 ) × 60% = 標準體重。
    • 身體質量指數(BMI值)英文為 Body Mass Index,即身高及體重的比率,這是以營養學中依照每個人身高、體型和體重不同,所以採用身體質量指數來測量的方式,計算的公式如下。
    • 體脂肪率(含線上體脂率計算器)是人體脂肪和體重的百分比,正常的人體中約有 1/4 是由皮下及內臟脂肪組成,負責維持器官穩定及保護內臟等功能。一般而言成年男性體脂肪率超過 25%,成年女性超過 30% 就是肥胖;而男性體脂率介於 15~25%,女性體脂率介在 20%~30% 則為正常值,確切的數據會因為年齡有所差別,年齡愈大體脂率通常會越高。
    • 內臟脂肪。體脂肪分為皮下脂肪和內臟脂肪,而內臟脂肪是指環繞在腹腔及腸胃周圍的脂肪,負責保護、支撐和固定內臟。若內臟脂肪超標和高血壓 、糖尿病、高血脂症、動脈硬化和心血管疾病的發生有很大的關係。
    • 內臟脂肪才是健康大威脅
    • 增肌肉減脂肪這樣做
    • 搭配優質營養維持身體機能
    • 用「身體組成分析」了解自己

    尤其是,瞭解體內脂肪的「分布狀況」是相當重要的。洪育忠提到,男性的脂肪普遍低於女性,但是男性的心血管疾病風險卻更高,原因在於女性多是皮下脂肪,而男性更容易累積的是對健康威脅大的內臟脂肪。 因此,許多男性年過中年就有「鮪魚肚」問題,這就是內臟脂肪所引起。「中心型肥胖易導致高血壓、高血脂,且內臟脂肪囤積易引起胰島素阻抗,進一步形成糖尿病」,洪育忠說到。 他進一步解釋,想要了解自己的脂肪分布,除了透過腹部超音波、身體組成分析,也可藉由量測自身腰圍來確認,標準腰圍男性應小於 90 公分、女性應小於 80 公分。

    身體會囤積脂肪避免飢荒,是一種生物本能,但許多人本身就易胖,再加上熱量攝取過剩、體能活動不足,造成肥胖風險越來越高。想要擁有健康體態,應該是降低脂肪量、提升肌肉量。 洪育忠指出,肌肉量愈多,愈容易燃燒脂肪,大幅降低肥胖的可能性,此外,肌肉還具有保護關節的作用。而想要增加全身的肌肉量,最重要的運動不是跑步、游泳等有氧運動,而是「肌肉訓練 ( 重訓 ) 」。 他分享,曾看過一個 20 幾歲的女孩子,外表不胖,但就身體組成分析顯示:肌肉量不足、脂肪量太多,也就是有「隱形肥胖」的「泡芙女」。女孩為了降低體脂努力慢跑,一年後,回來檢查時卻成效不彰,這才發現是方法錯了。

    除了規律的肌肉訓練,影響體態的另個關鍵是「飲食」。洪育忠提醒,為了快速減下體重而極端的節食,等於是跟身體宣布進入「災荒狀態」,導致新陳代謝快速降低、內分泌異常。 洪育忠指出:「正確的方式有點像是溫水煮青蛙,每天用微微的熱量赤字,讓體重慢慢下降,也才能維持正常的新陳代謝。飲食上,避免精緻糖的攝取,多攝取優質蛋白質、好油及維生素。吃足、多動,就能在健康情況下改變體態」。

    他提醒,許多人以為「瘦就美」,但瘦不代表健康!掌握自己的身體健康,不妨先做個全套身體組成分析,了解自己的肌肉及脂肪量,再透過正確的減重規劃,往健康體態邁進。 洪育忠呼籲:「請記得,無論是體重還是身體組成,因為每個人的狀況都不同,這些數字只要跟自己比較,慢慢地透過運動和飲食改善,並定期追蹤,無須一味追著體重數字跑」。 文 / 黃慧玫、圖 / 黃懷賢 延伸閱讀: 減肥時期聚餐怎麼辦?營養師:靠這「4 原則」聚餐也不會胖 減肥從了解體質開始!4種體質這樣減肥更有效 想減肥卻戒不掉飲料?營養師親授手搖飲料減肥攻略!

  2. 2022年1月14日 · 假設小孩身高為 97%,代表在 100 個寶寶中,他排前 3 名;假設體重為 85%,代表 100 名寶寶中,他排前 15 名。 楊晨指出,寶寶的成長通常會依照生長曲線慢慢發展,而且每個人的成長速度都不盡相同,只要沒有發生一年內高於了2 個標準差或低於 2 個標準差,穩定的在延著自己的百分位區間成長,就不需要特別擔心。 2 歲以前除了身高體重,還有一個重要參數需參考,那就是頭圍。 頭圍跟遺傳比較有關,有些人大頭、有些人是小頭,不過如果頭圍的百分位突然高了 2 個百分位,有可能是腦積水;或是往下掉了 2 個百分位,可能是小腦症,務必前往醫院檢查。

  3. 2022年1月17日 · 生長曲線是以小孩的身高體重、頭圍來做為評估,一般會劃分出 3、10、25、50、90、97 等六條百分位曲線。 而這個百分位線的概念,就是在同齡的小朋友當中他贏過多少人。 愛群兒童成長診所院長、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小兒遺傳新陳代謝內分泌科兼任主治醫師楊晨表示,門診中常見父母對孩子的生長曲線有諸多疑問,因此特別整理出 10 個常見的生長曲線問題,一次解答相關疑惑 。 照片檔 ID:841530790. Q1:生長曲線圖可分成哪幾個階段來觀察? 該留意什麼? A:一般而言,通常會將 1 至 6 個月、6 至 12 個月、1 歲、2 歲、3 歲、4 至 9 歲共分 6 個區間,做為生長曲線的觀察階段。

  4. 2023年1月13日 · 曾有名 7 歲的黃小弟(化名)身材矮小,黃媽媽描述,黃小弟在門診測量身高為 108.1 公分(小於第 3 百分位),體重 18.4 公斤(小於第 3 百分位),回顧孩子成長軌跡,才發現他 1 年內長高不到 4 公分,讓媽媽不禁擔憂,「孩子身高吊車尾該怎麼辦?

  5. 2020年9月11日 · 米施洛營養護康中心營養師李偉萍表示,超重(包括肥胖)的定義:身高 55 至 175 公分的男生,以及身高 55 至 165 公分的女生,可透過「身高體重圖表」來評估體重,即體重身高調整後,超過體重中位數的 120% 定義為超重(包括肥胖)。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