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3月30日 · 今年 3 月,新北地檢署懷疑「智鈊科技有限公司」及「道互聯有限公司」以高薪挖角台灣人才,指揮法務部調查局大動作搜索兩間公司。 高薪挖角,帶著客戶和製程資訊投靠對手,可能會有什麼問題?

  2. 2023年5月11日 · 依照《營業秘密法》的定義,是指方法、技術、製程、配方、程式、設計或其他可用於生產、銷售或經營之資訊,而且為「非一般涉及該類資訊之人所知者」、「因其秘密性而具有實際或潛在之經濟價值者」及「所有人已採取合理之保密措施者」,光是從保護的範圍來看,可以看到營業秘密畫出了很大的一塊領域,可以是方法、可以是程式,更可能是生產、銷售及經營的資訊。 客戶名單、聯絡方式,不屬於營業秘密法範疇. 營業秘密是不是只能有一人知道呢? 當然不是這麼狹隘,這邊是帶有相對性的概念,只要具有一定封閉性,該機密的所有人主觀上(內心)和客觀(外在)將該項資訊視為機密,一般民眾不會知道,而與該機密相關專業領域的人也不會知道。

  3. 2024年1月17日 · 知名旅遊平台 KKday 在 2021 年間發現網站後台遭人入侵,懷疑有駭客竊取廠商資料、商業機密,檢調獲報後展開追查, 原來是 KKday 的陳姓前產品經理,被高薪挖腳到競爭對手 Klook 後,用之前員工帳密,登入老東家網站蒐集供應商合作內容,並提供新公司 ...

  4. 2018年4月17日 · 深受洩密困擾的蘋果(Apple),近期一份內部的備忘錄流出,內容強烈警告員工不要再洩露內部產品的資訊,並提到違反規定者,將會面臨「嚴重的後果」。

  5. 2014年1月16日 · 去年台灣三星委託測試公司耕興測試當時還未上市的手機,一名工程師將手機拍照上傳臉書,耕興以他洩密造成公司商譽、營運受損,求償新台幣4億多元,目前官司仍在進行中。 整理‧撰文 / 張玉琦 編輯 / 張良姿 審定 / 葉奇鑫律師. 究竟什麼是營業祕密呢? 根據營業祕密法,係指「方法、技術、製程、配方、程式、設計」或其他可用於「生產、銷售或經營」之資訊 。 達文西個資暨高科技法律事務所主持律師葉奇鑫表示,營業祕密法在今年2月曾經修改過,其構成的3大要件: 祕密性、經濟性、保密性 ,必須同時符合3項才算是營業祕密。 以客戶名單為例,根據智慧財產局的說法,如果只是登錄客戶一般聯絡方式並不算營業祕密,但如果詳細記載客戶喜好、交易狀況、甚至投入人力分析,增加名單的使用價值就可以算是營業祕密。

  6. 2023年11月17日 · 「背信罪」的條文很簡單,為他人處理事務,卻因為個人心術不正,所以做了違背任務的行為,導致他人產生財產上的損害。 不過,在談「背信罪」之前,必須先談跟「背信罪」有孿生關係的「業務侵占罪」。 業務侵占的概念相對於背信來說,比較簡單,使用上也比較容易。 就是從事業務的行為人,對於業務上持有物品,起了非分之想,占有本來不屬於自己的物品。 例如超商店員在櫃台收錢時,將收到的款項挪為自己所用;或是大樓保全人員,將收到的住戶管理費放進自己口袋,不過業務侵占在法律定位是背信的特別規定。 因為從事業務會被賦予一定任務的執行,但被交託任務後,用侵占的手段來違背任務,所以如果構成業務侵占,就不能再討論背信。 回到背信基礎的法律要件,背信是受他人的委任而為其處理事務,所以行為人和他人一定有內部關係。

  7. 2024年1月16日 · 綜合外媒報導指出,松下集團(Panasonic)子公司松下工業(Panasonic Industry)近日被爆出,公司過去在申請產品品質認證時,存在包括數據造假在內的欺詐行為,違規產品種類多達 52 款。 值得留意的是,根據日媒 《讀賣新聞》 報導,松下工業的詐欺行為可追溯到 20 世紀 80 年代(1980 年),造假案涉及日本境內與位於中國、台灣和泰國的 7 間廠房,據統計,日本國內外有超過 400 間公司均有銷售相關產品。 延伸閱讀: 和碩昆山廠給立臻,立訊為何裝不熟? 看懂蘋果鏈新策略. 松下工業究竟造假了什麼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