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1. 相關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4月19日 · 高股息 ETF 潛在投資風險 1:規模太小,被清算下市. 首先,對於 ETF 發行價,可能會有錨定效應,在過去,ETF 發行價格多為 25 元起跳,台灣第一檔高股息 ETF 0056,在 2007 年發行價格就為 25 元,後來所推出的 ETF,發行價格就一路從 20 元、15 元,調降到 ...

  2. 2015年2月12日 · 測量你的焦慮指數 1.赴約時,你是(A)遲到也從容不迫,還是(B)從不遲到? 2.工作時,你是(A)拚命好勝,還是(B)照章行事? 3.你是(A)好聽眾,還是(B)經常插嘴? 4.分派的任務,你是(A)趕在最後一秒前完成,還是(B)提早完成?

  3. 2021年1月21日 · VIX 的中文名字是「波動率指數」,又被稱為「恐慌指數」,它會衡量美國 S&P 500 指數未來 30 天的隱含波動率,白話一點來說,當投資人認為未來會有大幅波動、難以掌握市場樣態時,這檔指數就會上漲。

  4. 2023年5月2日 · 你有恐慌症、焦慮症嗎?. 兩者有何不同?. 有何症狀?. 恐慌症往往突如其來,而且涉及排山倒海而來的強烈恐懼;伴隨而來的身體症狀包括心跳加速、頭暈、呼吸困難和噁心;焦慮症發作通常與令人感到壓力的狀況、經歷或事件有關,它強度較低 ...

    • 疫後供應鏈兩大變化:捨棄「及時生產」、從全球布局改成地方部署
    • 企業供應鏈韌性有多少?一張自評表快速健檢
    • 供應鏈韌性如何養成?先從檢視庫存成本下手!
    • 企業如何靠數位轉型強化供應鏈體質?從二個層面切入

    安永企業管理諮詢公司總經理黃昶勳提到,供應鏈在這波疫情下會有兩大調整,一是從精實生產轉為計畫生產。 製造業過去提倡用 「及時生產」(Just in time,JIT)來減少庫存成本與人力冗餘,有些公司甚至能將庫存周轉率壓在 1 個月內,但疫情下的工人隔離期動輒半個月,一斷鏈,庫存根本難以應對。 因此,他會建議企業要有「計畫生產」的思維,就像 Google Map 安排最佳路徑一樣,從A點到B點有不同的到達路徑,當最快路徑不通時,馬上可以換交通工具、路線,同理來看,企業要有更多元的生產方式與組合,才能在危機到來時,即時排出新的生產流程,應對任何不可預期的情況。 第二個是從長鏈改成短鏈布局,過去為了追求高毛利,會將下游製造移到生產成本低的國家,但受到中美貿易戰影響,美國對 2500 億中國商品加...

    企業該如何檢視供應鏈的韌性程度呢?曾韵建議企業參考國際標準,如:ISO22301(供應商的營運持續能力)或 PA 7000(供應商的營運能力、品質、資安、安全、營運持續……等),以此設計供應鏈稽核問卷,瞭解自身供應鏈的狀況。抑或透過供應鏈韌性自評表,快速評估公司的準備程度,若分數落在 30 分以下代表準備不夠充分,應針對弱項補強。

    面對供應鏈的大幅變動,經理人可從哪部分準備起,養成供應鏈韌性呢?專家認為,短期來看,可從庫存檢討與多元採購著手,補強供應鏈的脆弱環節,來應對疫情間緊急的狀況;中長期則藉由強化供應鏈計畫能力、建置跨國生產中心等措施,逐步調整生產策略,以永續經營為目標。 過去企業常有庫存成本與風險應對的難題,「庫存要拉高到多少,才能度過供應中斷的考驗?」「庫存水位提高後,現金水位是否足夠讓企業持續營運?」等都是存貨拉升時,企業會有的疑慮。

    雖然疫情加快台灣企業數位轉型的腳步,但黃昶勳認為,目前台灣企業多只做到執行面的數位化,例如表單電子化、ERP(企業資源管理)系統,收集了許多資料,但這些資料若沒有與生產排程的方式統合,對供應鏈強化未必有太大的幫助。 數位化工具要對供應鏈有幫助,一是要做到供應鏈各端點可視化,從供應商、生產工廠、物流中心、通路分銷到客戶分店,都能即時分享自己的庫存、訂單與出貨資訊,調節供需落差,避免長鞭效應;二是能依據客戶關係、產品特性、訂單利潤與產品需求數量,排定最適合的生產順序,增加敏捷應對危機的能力。最後,系統還要算得夠快才行。 黃昶勳建議,企業可考慮導入 APS(先進供應鏈計畫系統),它能透明化庫存、生產與原物料資料,還會加上限制條件,如:地緣政治導致關廠、原物料缺乏等限制條件,能模擬分析最適合的解決方...

  5. 2020年7月3日 · 1. 情緒意識. 這是一種感知情緒的能力,你可以訓練自己了解自我的感受,以及這些感受生成的原因,從中了解自己的長處和短處。 情緒意識最容易培養,比如,留意自己生活周遭的事件,在沮喪的時候特別留意造成沮喪的情緒根源,慢慢釐清理解自己在哪個時候需要依賴他人,自己堅持的價值觀和目標是什麼。 自我管理. 2. 情緒管理. 能在壓力之下保持情緒穩定,並迅速的恢復。 像是沮喪或憤怒時,認知到情緒,平靜的處理一時情緒,配合環境繼續完成手頭工作,不影響任務。 3. 適應力. 針對環境的變化,你可以變換自己的情緒去適應挑戰,不怕變動快速的環境。 4. 成就感. 追求工作上的卓越表現,很重視正面回饋,讓成就感成為進步的動力。 5. 正向觀點.

  6. 2024年1月8日 · 台股 ETF(exchanged traded fund,指數股票型基金)最後一波除息,於 11 月底落幕。. 根據中華經濟研究院調查,台灣投資人使用 ETF 進行投資理財的比重,逐年上升,尤其以「未退休族群」最積極,約 49.5% 都會購入 ETF,其中,有高達近 82% 國人購買過「配息型 ETF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