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3月19日 · 1)飲食及身體活動. 人們飲用含糖或高熱量食物太多,飲食西化及精緻化,易攝取過多熱量,且看電腦、上網等靜態久坐生活增加,導致身體活動量不足。 2)社會環境. 可能為大眾運輸系統和運動休閒設施不足,特別, 弱勢族群較少有機會接受健康教育訊息,且經濟能力有限,易買到「低營養、高熱量」食物 。 還有可能是,不健康食物廣告贈品行銷,導致民眾攝取過多熱量、脂肪和含糖食物。 葉惠如提醒,肥胖已成當今慢性疾病,絕不容輕忽! 台灣國人十大死因中,有八項與肥胖相關 ,包含:癌症、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糖尿病、肝硬化等,並導致醫療費用與社會成本提升。 欲擺脫肥胖和過重對健康所造成的危害,須注意飲食和運動消耗間的平衡、減少糖份攝取,並養成規律運動習慣。

  2. 肥胖(Obesity),被視為慢性疾病,超重(Overweight)則意指脂肪沉積過多, 易導致第2型糖尿病、增加心臟病和某些癌症風險,及影響骨骼健康和生殖能力。. 也易影響生活品質,有礙睡眠或活動不便。. 據國民健康署公布之健康促進統計年報資料顯示:2016-2019年 ...

  3. 2024年5月6日 · 5月6日為國際節食日,在歐美已行之有年,由一名曾受厭食症所苦的英國青年提出,希望幫助人們藉此欣賞自己的身體,不以節食、催吐等方式,來維持完美的體態。社群媒體的發達,強化對「瘦即是美」追求,同儕之間也更容易產生比較心態。若有飲食失調方面的問題,該如何求助及仰望神?若 ...

  4. 禁食時到底有沒有什麼危險以及需如何防範? 《以禱告與禁食來塑造歷史》一書由「靈糧堂」出版,作者葉光明本於個人多年「禁食」經驗,分享實用指導方針,盼使禁食產生最大益處。 「禁食」與「禱告」相似. 每個有責任心的基督徒,都須培養固定禱告的習慣。 有絕大多數基督徒每天固定撥出一段個人禱告時間有些則是每天早都撥出時間禱告。 其實, 每個基督徒都應依「個人的方便性」及「聖靈對個人的引領」,決定自己固定禱告的時間。 不過,除了這些固定的禱告時間外,很多基督徒都發現,有時聖靈召喚他們進入「特殊的禱告季節」;那時,往往會比每日固定禱告更為迫切、時間更長。 同樣的原則,也用在「禁食」,每個決定納入禁食為「個人靈命操練」的基督徒,其明智作法就是,每週撥出「一個時段」或「幾個時段」來禁食。

  5. 2023年11月7日 · 除面對壓力時暴飲暴食的型態尚有其他幾種情況例如剛吃完正餐又感到嘴饞吃飽了卻還想把桌上食物清空或在吃完食物後感到自責面對情緒性進食的第一步建議分辨飢餓原因」。

  6. 2022年2月21日 · 有時吃飯到一半有會友臨時打電話來或有其他事需處理當他回座時飯菜都涼了到了舉辦特會或活動期間吃飯時間也不固定每當有時間好好吃飯時往往是內臟最需要休息吃東西最易發胖的半夜到清晨累的時候就靠吃東西紓壓」,有時草草

  7. 上個世紀末我在學校主修的是食品營養學有一門課常會在課本中看到不同的麵粉種類呼應了小時候奶奶常說不同的麵粉有不同的用途。 但我滿腦子好奇,為什麼要分類「高筋、中筋、低筋」? 到底「筋」是什麼東西? 跟腳筋、蹄筋、橡皮筋有什麼關係? 有一天,老師說我們來洗麵筋吧! 什麼麵筋不是每天早餐的配菜嗎? 怎麼還要洗過才能吃? 原來,洗的不是麵筋,是麵粉,而且是「高筋麵粉」。 先把麵粉對水揉勻成麵團,然後像揉湯圓一樣揪起一把麵團放在水龍頭下邊揉邊沖水……我心裡想,麵粉遇水即溶,這麼一直衝下去,豈不是全部都付諸東流? 奇妙的事發生了,隨著白色的麵粉水流出,手中的面團越搓越小,卻並沒有消失,而是越搓越韌,而是最後變成了半透明水母般的球體,在手掌間充滿彈性甚至有點Q脆的觸感,我至今難忘。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