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7月23日 · 最近有網民在討論區分享個人經歷,30多歲的男網民自前年被解僱後,決定棄全職揀兼職,亦有上興趣班,直言自己過着退休生活,並指終於明白Work life balance的滋味。 【30歲享財務自由 欠債25萬 憑3個步驟晉身百萬富翁: 按此 】 有網民認為事主太早退休,應該趁年輕時多工作,儲錢為未來作打算。 事主亦有解釋自己為何會選擇棄全職做兼職工作,源於事主父親一直忙於上班工作以養活家庭,最終捱出毛病,59歲時因癌症去世,令事主感嘆「搵錢儲錢儲得咁辛苦,真係有命留到退休用咩」。 30多歲男網友棄全職揀兼職,網民點睇? 點擊圖片放大. +5. 雖然事主現時只做兼職工作,但是生活亦過得非常充實,一星期返2至3日兼職,有2日則上興趣班,更會隔日做運動,更稱「有時仲覺得忙𠻹」。

  2. 2019年4月22日 · 《Harvard Business Review》撰文指,傳統企業推廣方案是從企業內部資源和產品出發,在B2B年代,新企業模型將改以消費者和客戶為中心。 因應市場變化,推廣重心應由Product轉移至Solutions(解決方案)、由Place改為Access(途徑)、由Price變為Value(價值)、以及由Promotion轉為Education(教育)。

  3. 2020年12月11日 · 在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 (FTC)和40多個州的總檢察長對Facebook發起反壟斷訴訟,指控該公司使用非法的反競爭策略來收購或扼殺競爭對手,以鞏固其在社交網絡領域的市場領導地位。 FTC尋求永久性禁令,要求Facebook剝離資產,即最壞情況Facebook收購回來的WhasApp和Instagram都要通通打回原型。 Facebook、WhatsApp、IG 缺一不可? 香港人當今的社交世界都被Facebook控制著,WhatsApp是人人必備的溝通工具、Facebook是傳統的社交媒體,IG則針對年輕一族。 相信絶大部分上班族都會用到至少上述兩至三項平台。 事實上,Facebook收購回來也不見得有整合這三大平台,最多只是開發跨平台訊息工具,僅此而已。

  4. 2023年10月17日 · 我的生活不會更加幸福...... 如果我擁有六至八棟樓或一大堆亂七八糟的東西,情況(反而)會變差。 研究:愈有錢並非愈幸福. 巴菲特的「知足論」或有根據。 今年3月,賓州大學華頓商學院(Wharton School of the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發表 一項研究 ,調查團隊利用先前研究的兩個資料集發現,收入增加的確同幸福感上升相關,但僅止於100,000美元水平。 衡量成功的標準不是你能得到的 而是你能給予的. Mitzi Perdue認為,她的財富是一個機構,而她只是這機構的管家。 此番觀念受到家教與成長經歷啟發,Perdue雙親很早就教導她,一個人的身份是透過他們的服務、而不是他們的消費而形成。 她已故丈夫Frank Purdue的家人也遵循此理念。

  5. 2021年3月9日 · 台灣理財KOL都曾經係「月光族」?. 簡單一招脫身兼提早退休. 個人增值. 發布時間: 2021/03/09 17:40. 最後更新: 2021/03/11 18:17. 分享:. 已達財務自由的YouTuber專訪陸續有來!. 繼早前港產理財YouTuber Rain分享過個人投資經驗,今次有台灣嘅理財YouTuber蕾咪 ...

  6. 2021年11月29日 · 現年39歲的與澤翼(Yozawa Tsubasa)是日本知名投資者及企業家,不時會在YouTube分享自己的生活點滴,在日本被稱為「秒賺一億的男人」。 雖然今時今日他秒賺一億,但與澤翼的致富之路並非一帆風順,年輕的時候他曾經是日本暴走族,不過後來發奮圖強考上早稻田大學。 讀大學的時候,他多次創業,每日收入達1億日圓(約688萬港元)。 雖然生意大獲成功,但是一朝得志令與澤翼認為賺錢很容易,以致胡亂揮霍,其後宣布破產。 不過,他沒有因而放棄,反而花大量時間學習投資知識,用10萬日圓(約6,876港元)成功翻身。 他現時移居杜拜,投資領域涉及股票、房地產、外滙、虛擬貨幣、公司債、保險等。

  7. 2018年12月9日 · 她提出使用Facebook和Instagram等社交網站的真正壞處,是用戶持續受樂觀快樂情緒侵襲,更因此形成惡性循環。 「放閃」者或假裝快樂. 青年眼見同輩在社交網站放閃,因此面對巨大壓力,亦同樣要在社交網站帖文炫耀比較,但其實他們可能都只是假裝快樂。 對青年而言,減少使用社交網站只會是天方夜譚,但又不能帖文分享真正感受,最終只產生更大的不快感。 為研究相關效應,弗雷塔斯訪問近200名大學生和進行網上問卷,發現青年與社交網站之間存在相當微妙的關係:不能使用手機只讓青年痛不欲生,但他們亦不是完全喜歡整個網上世界。 以Facebook為例,用戶都愛分享人生當中經歷的重要事項,如畢業、結婚和放假等,Facebook有如一個用戶爭相放閃的集散地。 不足兩成年青人在社交媒體表達真感受.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