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9年5月29日 · 發布時間: 2019/05/29 13:00. 最後更新: 2019/05/29 13:29. 分享: 【危疾知多啲】通波仔非一勞永逸 手術後緊記三件事. 俗稱「通波仔」的冠狀動脈介入手術 , 並非做了一次便一勞永逸。 事實上,病人本身血管栓塞的風險並沒有減少,仍屬高危一族,如果手術後仍不嚴加控制壞膽固醇及其他危險因素,就容易一塞再塞。 針對冠心病患者的臨床研究顯示,通波仔並不能有效降低病人的死亡率,且手術後仍有20%-50%的復發風險。 筆者曾有一個病人的血管就反覆塞了3次,導致他的心臟總共裝有7個支架,對身體是極大的負擔。 此外,通波仔後還要持續服用抗血小板、阿士匹靈及降膽固醇等藥物,以降低急性堵塞風險。 緊記適當控制「三高」

  2. 2019年5月4日 · 譚礎璋稱,當心臟狀態很差時,進行通波仔期間的觸碰,可能會刺激心臟產生不良反應,例如利用氣球擴張血管及放置支架時會短暫性完全堵塞血管,正常情況下心臟可以應付,但嚴重心衰竭患者可能支持不到。 這時利用功能如微型泵的微創心室輔助器,能將心室的血液經導管泵到大動脈,可以有效分擔心臟的負荷。 他說,放置微創心室輔助器毋須開大刀,只需在腹股溝放入導管再進入心臟,且在通波仔手術完成後便會移除。 微創心室輔助器會經大動脈進入左心室,末端的螺旋泵會把血液泵上血管,以減輕心臟負荷。 因應病情選擇血流輔助裝置. 他又稱,傳統的主動脈球囊泵(Intra-Aortic Balloon Pump),亦易於使用,但泵血功能較弱,只適合病情較輕微的病人使用。

  3. 2021年6月14日 ·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引述了這個由美國紐約西奈山伊坎醫學院領導的研究報告參與其中的醫學及心臟病學副教授Satish Kenchaiah博士指出心臟脂肪積聚過多引起的相關心衰竭風險與我們固有以肥胖指標如體重指數和腰圍衡量未必百分百準確因為就算擁有健康的體重不一定能避免心臟周圍的脂肪堆積以及相關的健康風險。 女性面臨更大風險. 該研究有6,785名參與者,女性和男性各佔半數。 研究發現,屬於瘦削的參與者,體質指數(BMI)低於25的,也有10%的人心臟積聚脂肪含量較高;BMI介乎25至30之間的超重一組,數字躍升至29%。 至於肥胖一群或BMI大於30或以上的參與者,心臟積聚脂肪含量躍升至55%。

  4. 2021年10月9日 · 發布時間: 2021/10/09 13:00. 分享:. 藝人杜汶澤早前他在社交網站宣布患有「先天性心肌橋」,要長期服藥,不能進行劇烈運動。. 為何他人到中年才突然發現此病?. 心臟科專科醫生李楚山,拆解先天性心肌橋這病症。. 天生血管異常. 心臟科專科醫生李 ...

  5. 2021年12月26日 · 冠心病是心臟血管栓塞或嚴重收窄導致心臟病發腦中風是腦血管收窄或栓塞這兩個情況大家會擔心些但高血壓則考慮得較少因患高血壓者眾根據2015年一項相關普查本港人口罹患高血壓高達3成由於高血壓大多無即時生命危險所以大眾往往掉以輕心。 【訓練正確睡眠習慣可減低患抑鬱症機會 睡不着應起床活動: 按此 】 4成病人兩年內復發或需進行手術. 有外國研究顯示,心血管病者2年內復發或需要進行手術治療比率高達4成,陳醫生說:「睡眠不足易引起心臟病發、長期生活壓力、情緒低落不開心,對心臟及腦血管健康皆有影響。 另外,如不理會『三高』指數,復發率都會較高。

  6. 2020年11月26日 · 「反射至背部,是因為胰臟與背部的神經綫屬同一路向,有機會令人難以分辨哪個位置是源頭,胰臟出事卻誤以為是背痛。 到後期因腫瘤壓住胰臟膽管導致閉塞,會出現黃疸病。 當進一步擴散至肝臟,令肝脹大造成腹痛和腹水。 擁不良生活習慣易成高危人士. 惟留意的是,胰臟相鄰的個個也是重要器官,例如接近肝臟及腹膜,以致癌細胞容易擴散。 8成胰臟癌病人確診後,癌細胞已不局限在胰臟,已無法施行手術。 據統計,胰臟癌5年存活率僅7%,如能進行手術的病人,只約三分一人能根治。 此病的高危群,包括有家族史、遺傳因素,患者多為60歲以上人士,男性比女性患胰臟癌較多(3:2),西方飲食習慣如高脂、少蔬菜纖維、少運動、吸煙酗酒、肥胖和糖尿病患者都可增加患病風險。 【危疾保咁複雜應該點揀?

  7. 2021年5月30日 · 有別於化療、電療的副作用如嘔吐、食慾不振或身體虛弱,免疫治療常見的副作用為皮膚痕癢、疲累等等,部分人可能有輕微腹瀉。 趙醫生亦提醒,副作用因治療方案、病人身體狀況而有不同反應,建議病人若出現任何輕微徵狀,也應該及早通知醫護人員,以便處理。 免疫治療助辨識癌細胞 逐一消滅. 免疫治療以「重啟病人的免疫系統」為治療方針,透過此方案重啟人體的免疫系統的「辨識」能力,以識別並對抗癌細胞。 「癌症病人體內的癌細胞得以生存,並不受控地生長,原因為免疫系統未能辨別癌細胞為入侵者。 免疫治療就像『撻』返着免疫系統。 」趙醫生解釋。 近年常用的免疫治療分為CTLA-4抑制劑和PD-1抑制劑兩種,前者可增加免疫細胞的數量、建立免疫記憶以延長治療效果,後者則可重啟身體免疫系統,從而認得出癌細胞。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