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2年5月30日 · 澎湖夢幻景點排名第一的「 雙心石滬 」就在 七 !. 澎湖群島一共90餘個島,而 七美 嶼的位置在最南端,搭船約一小時初可抵達,不少人都為了這個澎湖最具代表性的浪漫地標前來。. 跟著 南海跳島行程 走訪了 南方四島藍洞 跟 七美 ,這裡真的可以代表我 ...

  2. 2024年3月14日 · 澎湖七美雙心石滬,被譽為世界上最美石滬,澎湖自由行中最期待的景色之一,來澎湖雙心石滬潮汐一定要看好。 抓對滿潮後、乾潮前中間,才能拍出最完整的獨特愛心造型,雙心石滬由來源自古早捕魚原理陷阱,歷史頗悠久。

  3. 雙心石滬 位於 澎湖縣 七美鄉 ,因為位於東湖村頂隙北面海崖下,鄰近 頂隙漁港 故又稱為 頂隙滬 ,為 七美嶼 唯一的 石滬 [1] ,因其兩個滬房設計上形狀似兩個 心形 而聞名。 2006年, 澎湖縣政府 正式將其登錄為文化景觀。 歷史 [ 編輯] 雙心石滬原先並非目前所看到的式樣,為「二窟一滬房」的設計。 後因舊滬遭颱風吹襲倒塌,因此鄉民 顏恭 規劃重建,並委請吉貝人「芭樂師」於現址建造新滬,於1937年完成修築。 新滬比其舊滬多增加了一個滬房,而形成今貌。 至今在石滬左伸腳仍能看到舊滬的遺跡 [2] 。 參見 [ 編輯] 魚梁. 澎湖石滬. 澎湖縣文化資產. 離島出走工作室. 吉貝林江西古宅. 參考文獻 [ 編輯] ^ 七美雙心石滬. [2016-08-24].

  4. 澎湖雙心石滬是澎湖目前保存最完整和最美麗的石滬。 石滬簡介. 石滬是一種收藏在台灣澎湖群島間,潮間帶上的大型典藏品,為一種傳統陷阱漁法,最早出現在新石器時代,澎湖的石滬極可能是全世界密度最高、數量最多,全縣石滬總數達580餘個,是珊瑚礁棚漁業文化的特色;石滬是在潮間帶區域堆砌弧形石牆,構成主要分為滬堤、滬房、滬門、魚井等部份,利用海水漲潮時會淹覆石牆頂部並且帶來魚群,退潮時海水流走而魚群便會困在石牆內,原理就是潮水漲退及魚群迴游特性,在波動的海面上築起一道道的弧形石牆,工程十分浩大,不僅可能要利用全村裡的居民,更要歷經數年或是數十年以上才能完成。

  5. 石滬是在潮間帶區域堆砌弧形石牆,利用海水漲潮時會淹覆石牆頂部並且帶來魚群,退潮時海水流走而魚群便會困在石牆內的一種捕魚陷阱,澎湖的石滬極可能是全世界密度最高、數量最多的地方。. 雙心石滬是目前保留最完整、造型最浪漫的石滬,若要觀看雙 ...

  6. 2021年4月24日 · 澎湖是全世界石滬最多與密集度最高的地方,相當多地方都可以看到石滬,主要就是利用玄武岩或珊瑚礁岩在海岸邊圍成天然的漁場,利用潮汐差來捕魚,也是先民的智慧傳承! 漲潮期間基本上雙心石滬都會被海水淹沒,退潮期間有些人就會走旁邊的步道,一窺雙心石滬面貌! 漲潮期間的七美雙心石滬. 退潮期間的七美雙心石滬. 澎湖七美雙心石滬步道位置就是在面對七美雙心石滬右側,這邊有一個規劃過的磚瓦石階步道,可以走到海岸邊的七美雙心石滬. 沿岸有很多玄武岩的小石塊. 從上方看七美雙心石滬與從下方看七美雙心石滬,那個感受度是完全不一樣的,原本以為雙心石滬小小的,但近距離看才知道這麼壯觀. 海水相當透徹乾淨,可以看到不少海洋生物. 澎湖延伸閱讀. 行程參考: 澎湖旅遊景點行程3天2夜攻略. 澎湖文章分類:

  7. 澎湖石滬群 為 臺灣 澎湖縣 一種利用 潮汐 的傳統陷阱式漁法,屬於 魚梁 的一種石滬。 石滬在 潮間帶 堆砌兩道長圓弧形堤岸,從淺水處一路延長至深水處,在深水處盡頭向內做成彎鉤狀。 漲潮時,魚群順著海水進入石滬覓食 海藻 ;退潮後,因石堤已高於海面,魚迴游至捲曲處而被困於滬內。 澎湖最早完成石滬的歷史,可追溯自清康熙35年(1696年)的《台灣府誌》中記載已有一大口二小口石滬,一直到20世紀中期,石滬漁業都還是澎湖最重要的一項潮間帶漁撈活動 [1] 。 其石滬群依《文化資產保存法》被澎湖縣政府登錄為文化景觀,而石滬的修造技術,亦登錄重要保存者,因此,澎湖石滬群也是文化部遴選的18處 臺灣世界遺產潛力點 之一。 [2] 分布 [ 編輯]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