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5月11日 · 烏腳病 是一種常見的真菌感染,主要影響腳部皮膚,尤其是腳趾間的區域。 本指南將提供烏腳病的完整概述,包括症狀、傳播方式和風險因素。 您將了解到如何自行診斷烏腳病並確認是否需要尋求醫療幫助。

  2. 烏腳病 (英語: blackfoot disease )為1950年代末期, 台灣 西南沿海地區特有的末梢 動脈 阻塞疾病,因患者雙足發黑而得名, 臺語 俗稱 烏焦蛇 (oo-ta-tsuâ)。 烏腳病的病理屬一種慢性閉塞性動脈疾病 [1] ,後期可有因足部 壞疽 而自然脫落(特發性脫疽)的特殊表徵。 病理切片可分為兩型:閉塞性動脈硬化型、血栓閉塞性血管炎型 [2] 。 烏腳病流行地區,以 八掌溪 下游南北兩岸的 嘉義縣 布袋鎮 、 義竹鄉 及 臺南縣 學甲鎮、北門鄉(今 臺南市 學甲區 、 北門區 )等4四個濱海鄉鎮案例最多。 [3] 烏腳病很早就確定為飲用深 井 水有關,隨著 自來水 普及後病患已大幅減少。

  3. 烏腳病(blackfoot disease)學名為壞疽或脫疽(gangrene)或俗稱「烏乾蛇」的血管疾病,大部份是屬於血管疾病中因末梢動脈血管硬化所造成的並非傳染所致,有時也會發生在手指即所謂烏手病。. 烏腳病曾在臺灣嘉南沿海一帶的北門、學甲、義竹及布袋四個鄉鎮所流行 ...

  4. 2024年4月21日 · 烏腳病俗稱黑腳仔、烏乾蛇,曾經是臺灣從日治時期以來就有的特殊地方流行病,並非遺傳或傳播所致,肇因係地質水文環境惡化引起的病變。 初期,患者手、腳皮膚變成黑色(圖 1),接著末梢血管阻塞、潰爛,出現肌肉萎縮、硬化或有壞疽(圖 2),至組織壞死猶如木炭。 若缺乏藥物治療,只能先切除患者手、腳部位,如果病情持續惡化,必須接二連三截肢。 患者身體除了承受手術負擔,還得忍受社會異樣眼光,心理備受煎熬,苦不堪言。 圖 1 烏腳病患者手部特寫(Source:行政院新聞局) 圖 2 烏腳病患者手腳特寫(Source:行政院新聞局) 在日治時期,臺灣西南沿海村落已出現病例。 當時病因不明,又屬於零星個案,加上蔓延速度緩慢,威脅範圍較小,並未引起臺灣總督府的關注。

  5. 烏腳病-台灣 (警告:圖形圖像) 我們於2015年首次看到烏腳病,當時我們在台中市遇見了街友顏先生。. 由於嚴重的烏腳病,他陷入了可怕的困境,無家可歸,並且處於雙腳差不多快截肢的狀態。. 這個機緣讓我們接觸到已故王醫師的女兒Mary。. 她對烏腳病了解甚深 ...

  6. 2014年10月27日 · 台灣烏腳病盛行地區烏腳病與皮膚砷癌病患癌症與非癌症的死亡與發生之 追蹤研究. Follow-up Study on Malignant Neoplastic and Non-Malignant Neoplastic Death and Incidence of Blackfoot Disease and Skin Cancer Patients in the Blackfoot Disease Endemic

  7. 烏腳病 (英語: blackfoot disease )為1950年代末期, 台灣 西南沿海地區特有的末梢 動脈 阻塞疾病,因患者雙足發黑而得名, 臺語 俗稱 烏焦蛇 (oo-ta-tsuâ)。 烏腳病的病理屬一種慢性閉塞性動脈疾病 [1] ,後期可有因足部 壞疽 而自然脫落(特發性脫疽)的特殊表徵。 病理切片可分為兩型:閉塞性動脈硬化型、血栓閉塞性血管炎型 [2] 。 烏腳病流行地區,以 八掌溪 下游南北兩岸的 嘉義縣 布袋鎮 、 義竹鄉 及 臺南縣 學甲鎮、北門鄉(今 臺南市 學甲區 、 北門區 )等4四個濱海鄉鎮案例最多。 [3] 烏腳病很早就確定為飲用深 井 水有關,隨著 自來水 普及後病患已大幅減少。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