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6月20日 · 2023/06/20 08:33. 〔記者王涵平台南報導公視時代生活劇牛車來去在台南多地取景帶動追劇旅遊潮南市觀光旅遊局推出景點指南即日起免費索取南市觀旅局表示,《牛車來去劇情從日治時期橫跨民國近代場景尋覓不易其中農民在牛墟橋段目前全台較具規模的牛墟僅剩3處台南的善化及鹽水依然定期舉辦目前轉型為農村市集依舊人聲鼎沸善化每逢日期尾數為258鹽水每逢日期尾數為147營業31日休市)。

  2. 2014年8月3日 · 2014/08/03 06:00. 〔記者俞泊霖台中報導交通建設日新月異台中市除高鐵外也規劃捷運等工程看在八十四歲老市民陳文彬眼裡百感交集因為早年他曾經營牛車載貨近三十年家裡還珍藏一張五十九年由當時縣警局核發的牛車行車執照見證台中交通演變史民國廿年出生的陳文彬說日治時代生活苦十餘歲就幫忙拉牛車載貨貨物包括砂石稻草甘蔗等回憶當年一斤豬肉六元,一部牛車拉貨整天才賺取廿至卅元不等薪資,將近廿歲時,以一千三百元買了第一頭牛。 陳文彬說,當年牛車要縣警局核發車牌、行車執照,他還保留五十九年警局核發的慢車行車執照,車類是「獸力車」,並註記車牌號碼及個人資料,迄今已有四十四年歷史,如今成為見證台中交通發展史的重要文件。

  3. 2023年8月29日 · 安心亞牛車換火車 不當農婦改賣便當. 安心亞楊烈梁家榕鍾承翰和導演李岳峰等人昨在台南岸內影視基地參與華視公視台語台新戲火車來去開鏡儀式其中安心亞繼牛車來去二度和李岳峰合作戲裡她不當農婦改賣火車便當還和鍾承翰有感... 娛樂 2024/04/20 22:23. 安心亞不當村姑改賣「火車便當」 敏感詞彙旁人笑翻. 安心亞、楊烈、梁家榕、鍾承翰和導演李岳峰等人今在台南岸內影視基地參與華視、公視台語台新戲《火車來去》開鏡儀式,安心亞去年因李岳峰執導的《牛車來去》入圍金鐘戲后,二度參與李岳峰執導的《來去》系列新戲,這... 娛樂 2023/11/05. (影音)楊謹華少女時代曾蹺家 鍾承翰結婚10週年老婆忘了.

  4. 2013年8月27日 · 李月真說牛車是早期農業社會重要的交通工具以往走在庄內街道上隨處可見被選為社區營造的主角化身結合地方特色的公共藝術。 蒐集到的牛車,很多被棄置在居民老家角落,是住戶不忍丟掉才保留迄今,李月真除了深入地方搜尋外,社區志工也分組查探,發現後立刻通報,再由她登門拜訪,央求屋主提供使用。 李月真陸續募到七部、歷史都超過三十五年的牛車,另有兩組輪胎,她透過認識的板模工廠贊助木材原料,再打造出第八、九台完整的牛車。 志工們傾力協助,換料整修、油漆上色,全都煥然一新,分置社區重要的道路邊、涵洞旁,以及基華公園內,還有當地信仰中心崑崙宮附近等,營造出昔日牛車隨處可見的場景。

  5. 2017年11月11日 · 記者陳怡君/報導. 內城社區120輛的鐵牛力阿卡車隊載著遊客成列穿梭在田園小徑間這一輛輛紅色的鐵牛人力車不但見證了社區內的農業變遷史如今也成為社區的最佳代言人」。 鐵牛力阿卡的車頭是過去農民翻耕農地的耕耘機由於用來代替牛隻便俗稱鐵牛仔」。 隨著時代變遷,鐵牛仔逐漸被淘汰,直到民國97年前後,才在社區耆老與協會的改造之下,與日語諧音「力阿卡」的兩輪人力車結合,搖身一變為可載客觀光的「鐵牛力阿卡」。 伴隨著鐵牛車「碰碰碰」的引擎運轉聲,改造後的「鐵牛力阿卡」成為內城社區最特別的存在,以20公里的時速載著來訪遊客走過阡陌、穿越綠野,探索鼻仔頭公園、大樹公等社區景點;身兼司機、導遊的老農民,一邊載著遊客「迺農村」,一邊介紹內城風光。

    • 牛車來去第一集1
    • 牛車來去第一集2
    • 牛車來去第一集3
    • 牛車來去第一集4
  6. 2014年4月10日 · 2014/04/10 06:00. 〔記者蔡宗憲滿州報導滿州鄉近年推廣慢活旅遊方式鄉代古步青父子開發幸福牛車遊程帶遊客坐傳統牛車飽覽滿州風光還能與溫馴的水牛互動拍照與老農夫坐上牛車徜徉在滿州田野間溪流旁滿州清新的空氣正適合春天出遊在專業導遊的帶領下踏過清涼的溪流還有令人驚艷的彩蝶飛舞更可觀察水中生物及兩棲類動物步青表示,他從小就跟著長輩坐牛車下田,長大後,農村步入機械化耕作,孫子輩都沒機會感受搭牛車的樂趣,決定找來村內的老牛「復出」,打造「滿州幸福牛車」旅遊,受到不少外地遊客歡迎。 特別的滿州牛車旅遊,目前包括乘坐幸福牛車享受自然、體驗騎牛樂趣、與水牛近距離合影等遊程,還有古早農村最常見的碳烤地瓜品嚐,洽詢電話:8801570。

  7. 2019年12月30日 · 記者李立法屏東報導交通便捷的今日牛車幾乎從馬路上絕跡務農大半輩子的萬丹鄉民林啟明無法割捨對水牛的感情儘管已高齡八十仍常駕著牛車走在萬丹街頭每逢地方慶典活動林啟明提供的牛車巡禮服務勾起民眾無限懷舊之情林啟明說他十四歲就學會拉牛耕田稻穀資材也是靠牛車運送直到子女成家立業才從農田退休。 這些年耕耘機取代了水牛,想犁田也無田可犁,但陪伴他大半輩子的黃牛及牛車依舊無法割捨,於是轉型為載客休閒性質,讓他飼養的黃牛有機會活動筋骨。 過去二十多年來,萬丹及周邊鄉鎮慶典活動,常見林啟明和他的黃牛拉著牛車來回穿梭。 坐上牛車的小朋友感覺新鮮又興奮,走過農業時代的鄉民則覺得親切,童年記憶中的農村景物一一浮現。 一趟牛車之旅,充滿濃濃鄉土味。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