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9月22日 · 俗話說「春分秋分,晝夜平分」,秋分 秋分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六個節氣,通常出現在每年的9月22日或23日,其時節正好是秋季的中心點。 聯合報 經濟日報 陽光行動 有設計 有行旅 願景 我的新聞

  2. 2022年9月22日 · 養生從4方面入手,但這些人不適合. 明天(23日)進入「秋分」的節氣,是24節氣中的第16個節氣。. 俗話說「春分秋分,晝夜平分」,秋分這一天,太陽直射赤道,晝夜等長,天氣將逐漸轉涼。.

  3. 2022年9月21日 · 隨著9月23日關鍵節氣「秋分」即將到來,也將迎來秋分前一天的「四離日」罕凶之日,民俗命理專家謝沅瑾建議,「四離日」盡量免做重大的決定,比如搬家、結婚、動土、簽約等行為,而且在季節天候轉變時,也有3個生肖要特別注意這個月運勢囉!.

  4. 其他人也問了

    • 有少汗、乾咳等症狀,很可能是「溫燥」
    • 秋季養肺 得從這4個方面入手
    • 特別要注意的是「養陰潤肺」並不是人人都適合

    在風多乾燥的秋季,燥邪入侵會使人得病,常稱為「秋燥」。如果不注意養生,當溫度和濕度發生較大變化時,人體的抵抗力就會下降,最常見的就是感冒、咳嗽病人增多。 剛開始的時候,鼻咽部先是黏膜皺縮而感覺乾燥,繼而由於充血會有痛感,出現鼻咽部發癢不適、幹灼疼痛、乾咳少痰;氣管喉頭黏膜發病而咳嗽不止,稱為「燥咳」。 如果燥咳不及時治療,可能會釀成氣管炎和支氣管炎,使肺部更受傷。由於燥邪侵犯口鼻等上竅,就會常常伴有口鼻咽喉乾燥和陣發性較重的乾咳等症狀。如果僅僅以咳嗽為主症者,則稱為「秋燥咳嗽症」。 秋燥又可分為「溫燥」和「涼燥」,它們的結果都會導致陰津耗損,出現皮膚乾燥和體液丟失等症狀,並傷及人體肺部,往往表現為口幹、唇裂、鼻塞、咽痛、陣發性乾咳,甚至流鼻血或咯出帶血的痰等一系列類似上呼吸道感染的「乾燥症」...

    防治「秋燥」養陰益氣是關鍵,養陰可以防止肺燥,益氣可以溫養肺氣。養陰益氣,則應該從生活的方方面面入手。 1.吃:多喝粥 宜:多吃蔬菜、水果,能補充人體的津液,有生津潤燥、清熱通便的功效;還可多吃些以蜂蜜、百合、蓮子、胡蘿蔔、藕、梨、芝麻、木耳等清補之品所煮的百合粥、甜漿粥、牛乳粥等;多攝入含蛋白質、鎂、鈣豐富的食物,可有效地預防心腦血管疾病。起床喝杯白開水,可以沖淡血液。白天可以多喝淡茶,堅持每天喝二三杯茶水,對心臟有保健作用。 忌:少吃辛辣煎炸熱性食物,比如韭菜、大蒜、蔥、薑、八角、茴香等辛辣的食物和調味品,以及炸雞腿等煎炸的食物。 2.穿:不要過早多穿衣 根據天氣變化和每個人的體質情況,及時增減衣服,預防外感風寒。不要過早地多穿衣,注意耐寒鍛煉,這就是人們常說的「秋凍」。 3.運動:冷水...

    儘管常說「養陰潤肺」有益於秋季養生,但這並不是對於任何人都合適。例如,有些慢阻肺的發生除了部分與肺燥有關外,大多數還與脾虛濕盛、腎不納氣有著密切的關係,這種類型的病人從體質以及症狀特點來看,往往是中醫說的陰偏盛或陽氣不足,而不是燥盛陰虛,所以不適合於「養陰潤肺」。

  5. 中醫師指出,秋季養生有 3 大禁忌, 分別為:忌過燥忌貪涼以及忌亂補。 建議民眾平日應多喝水,或加些蜂蜜潤肺止咳, 起居上則要做到早睡早起、勤運動,才是養生王道。 女中醫師吳明珠指出, 秋季是從立秋開始,到立冬前 1 天為止,

  6. 2022年9月19日 · 秋天的飲食重點在溫和潤,儘量選擇水分多且容易消化吸收的食材,如柚子、梨子、柑橘、白木耳、山藥、芋頭等,來滋潤乾枯的五臟六腑,避免油炸辛辣的上火食物。 1.白木耳:味甘淡,性平,無毒。 具有潤肺生津、滋陰養胃、益氣和血、補腦強心的功效。 冰糖白木耳蓮子飲. • 材料:白木耳30克、蓮子5克、紅棗2枚、冰糖少許. • 料理方式:將銀耳、大棗、蓮子文火煎如稠汁狀,加冰糖服用。...

  7. 2023年9月7日 · 禁忌、習俗、養生法總整理 抗秋燥「這水果」最佳. 2023-09-07 15:23 文/橘世代編輯部. 用LINE傳送. 今年9月8日迎來節氣「白露」,象徵天氣進入秋天、溫度將漸漸轉涼,習俗在白露這天會「收清露」,收集白露這天的露水有淨化擋煞、有延年益壽的說法。 圖/freepik. 今年9月8日迎來節氣「 白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