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6月13日 · 此ETF的投資涵蓋全球多個地區上市的頂尖半導體企業當中包括英偉達NVDA)、台積電博通AVGO)、阿斯麥ASML)、三星電子005930等等。 受惠於英偉達的亮眼表現,這ETF今年以來累升49.16%,為6隻ETF當中最好。 不過其管理費達0.85%,也是6隻ETF當中最高。 美國上市的半導體ETF . 4. VanEck半導體ETF(美:SMH) 點擊圖片放大. 此ETF的投資組合以半導體產業為主,目標追蹤MVIS US Listed Semiconductor 25 Index。

  2. 2021年2月22日 · 具備耐高溫耐高壓高頻率和大功率等優異特性的第三代半導體是打造5G基站射頻器件的不二選擇。 半導體行業著名產業研究機構Yole Développement公司的報告曾指出,5G是GaN射頻市場發展的重要推動力,市場規模在2025年預計將超過20億美元。 科學技術向來是推動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 從18世紀60年代的第一次工業革命至今,科技創新的浪潮不斷將人類文明推向新的高度。 在疫情的特殊背景下,科技進而成為社會對抗疫情、經濟重返正軌的重要力量。 處於科學研究和創新前沿的阿里雲,亦將繼續推動創新,進一步滿足社會需求,服務產業發展。 撰文:劉彬星 阿里雲智能國際港澳、韓國及菲律賓區域總經理. 【關於作者】

  3. 2021年2月16日 · 台積電能夠成為全球半導體大哥,很主要原因是具備先進的生產製程技術。 在過去很長時間,半導體業界衍生出兩種生態,一是只做設計,自己沒有晶圓廠生產,實際生產會找台積電等有生產能力的晶圓廠工,另一種是仍會自己做設計及生產,好像香港投資者較熟悉的英特爾(美:INTC)。 在生產技術方面,7納米已屬於十分先進的製程,量產一點也不易。 台積電目前已實現量產5納米製程,是全球最為先進。 愈細的製程產品除了運算力提高外,亦可減少體積及耗電量,所以愈受客戶歡迎。 台積電是全球領先的半導體加工廠。 7納米有幾難生產? 即使如傳統半導體巨頭英特爾要將晶片製程推至7納米都遲遲未能成功。 在今年1月業績會上,英特爾管理層就表示,將在2023年才推進至7納米製程晶片。

  4. 2022年11月10日 · 個人增值. 發布時間: 2022/11/10 20:00. 分享: 今年對環球股市來說是艱難的一年當中半導體板塊尤其是受到重創iShares半導體ETF今年來累跌約38%較標普500指數的約20%跌幅為大不過半導體股有3大值得買入的原因︰. 你不能很準確地掌握股市的高低點. 晶片只會越來越變得無處不在. 今年好的與壞的企業股票都被拋售,對於高質素的公司來說,是買入的時機. 以下為專家推介的5隻股票。 5隻美國半導體股推介 . 點擊圖片放大. +2. Analog Devices, Inc. (美:ADI) 這公司專注於電源管理中使用的模擬信號處理芯片和半導體。 從汽車和無線基站到5G、工廠機器人和醫療設備的所有領域都有其產品的蹤影。

  5. 2023年12月22日 · ETF. 發布時間: 2023/12/22 08:30. 分享: 雖然港今年表現不佳,但港上市當中有3隻ETF今年至今倍升,升幅超過50%的也有10隻以上。 它們集中在加密貨幣及人工智能兩大主題,2024年能否繼續再升? 如果你在2023年專注於港,那換來的大多是連番的失望,然而有一種港交所上市的產品卻有機會換來可觀的回報,那就是ETF(交易所買賣基金)。 回顧2023年,截至昨日收市,有3隻ETF今年至今倍升,升幅超過50%的也有10隻以上。 這些ETF涵蓋不同市場、不同行業,這也印證了分散風險的重要性。 而ETF有着低門檻、容易買賣等等的好處,適合不同類型的投資者。 在關注港的同時,不妨留意一下以下2023年升幅最高的ETF︰. 兩大概念贏盡2023年.

  6. 2021年2月9日 · 恩智浦是半導體研發及生產商涉及汽車工業及物聯網移動通訊基建四個主要領域。 汽車分部佔收入近半. 在去年第四季,汽車分部收入11.9億美元,按年升9%,佔總收入47.6%。 收入增長反映新產品貢獻,以及於自動駕駛、數碼儀表板、電氣系統取得更高市場份額。 另外,工業及物聯網、移動兩大分部收入按年錄得雙位數升幅。 恩智浦的首席執行官(CEO)Kurt Sievers於業績會上稱,去年初受疫情所帶來的影響已慢慢消退,客戶已開始加快下單,產能絕大部分已被填滿,而且預期在2021年持續。 恩智浦的產品用處在車上有多項用處,好像自動駕駛的雷達、視像系統及安全中央運算、娛樂系統及儀表板,讓汽車與其他基建連結溝通系統,讓汽車可以安全連結及更新網絡系統、電氣及動態系統等。

  7. 2022年5月26日 · 雖然過去數月對亞洲市場的半導體和科技股可謂是一段艱難歲月但施羅德亞洲股票另類投資聯席主管Robin Parbrook認為它們在長遠而言將會是跑出的板塊亞洲與環球科技股估值出現分歧. Robin Parbrook指出今年以來亞洲市場的消費互聯網半導體及科技股普遍在大市走勢中受壓。 互聯網股所面臨的監管不明朗因素仍然持續,而消費類企業則需要應付成本上漲壓榨邊際利潤,以及需求疲弱的雙重夾擊。 更讓人不解的是亞洲半導體及科技股慘不忍睹的表現。 在最近的季度業績期中,這些股票普遍都能交出合符預期的理想表現。 然而,在過去數月,亞洲區內科技股與環球同類股票之間的估值卻出現了史無前例的分歧。 這些股票遭到拋售的潛在成因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