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鄭文燦續指,我國服務業在今年上半年也成長6%,預估台灣下半年在零售 、餐飲、旅遊方面都會有所成長,來台觀光客的人數也在增加,現在已達350萬人次,預估今年會超過600萬人次。 政府也將開放中國籍的海外遊客來台旅行, 也會增加更多的觀光客來源。 鄭文燦表示,中國並沒把台灣列為旅遊的目的地,還是希望雙方能夠恢復,但目前看來,對岸可能還有很多考慮。 王國材昨於行政院會後記者會表示,有中國籍住在中國以外地區,且未獲該國居留權的人年約有8、9萬人,目前會先開放這部分,目的就是釋出善意,希望中國對於團客來到台灣旅遊有相對應開放。 相關方案仍在討論當中,包含外館以及移民署簽證等問題,檢視哪些人的條件符合。 對於觀光小兩會目前遲無進展。

  2. 正能量 86%14% 負能量觀光局新加坡辦事處攜手網路紅人塔米爾,合作舉辦「一個網紅的誕生」活動,從全球各地近 300 位報名者中選出6名優勝者,他們將於國際旅遊恢復後前往台灣,創作影片推廣台灣觀光。為提前佈局疫後國際旅遊宣傳,觀光局新加坡辦事處表示,日前與「百萬網紅」塔米爾( Alyne ...

  3. 交通部觀光局表示,9月1日起旅居或留學海外、香港澳門之中國人得申請來台觀光,包含自由行以及團客模式。 依據移民署統計,疫情前年「旅外中客」每年入境約9.3萬人次。 交通部觀光局代理局長周廷彰表示,恢復兩岸團體旅遊部分就是釋出善意,實施日期未定,交通部將和陸委會共同發布後續推動方向、循序恢復兩岸旅遊交流,即日起1個月內積極準備相關工作,並視中國回應,在對等基礎下恢復兩岸團體旅遊。 對等的基礎就是中國政府也開放中客來台旅遊。

  4. 批評者質疑,《發展觀光條例》旨在永續經營台灣觀光,不應被用來限制旅遊業者組團前往中國,並指控民進黨政府將觀光業者視為賣國賊,認為此舉使兩岸關係進一步冷凍停滯。 對於這些批評,民進黨不分區立委沈伯洋於18日在臉書發文回應,解釋許多人對中國進行法律戰的策略不甚了解。 他說明,中國的法律戰配合輿論戰,目的在於限縮台灣的地位和權力,同時擴張中國的影響力。 沈伯洋舉例說,中國數年前發放台灣人民居住證的舉措,以及屏東釋迦和其他農產品認證的問題,都是中國利用法律和政策手段試圖模糊台灣主權界限、擴大其權力行使的例證。 沈伯洋的回應旨在說明,台灣政府的決策是基於對中國法律戰策略的考量,並非無端限制觀光業者。

  5. 交通部指出,「交通部加速擴大吸引國際觀光客獎勵補助辦法」獎勵或補助之對象包括持入境許可證或非持有本國籍護照之境外旅客;招攬或接待境外旅客來臺旅遊之國內外旅行業;觀光旅館業、旅館業、民宿。 報導中也說到,團客部分,招攬或接待境外旅客來台旅遊的國內外旅行業,招攬或接待至少3天2夜的入境團體,按人數規模及停留夜數,每團最高核發5萬元獎勵金。 另補助旅宿業缺工部分,觀光旅館業、旅館業、民宿僱用新進服務人員符合下列規定者,補助每人每月5千元,最長12個月:台北市、新北市、基隆市、桃園市、新竹縣及新竹市,每月薪資3.3萬元以上;其他直轄市、縣(市),每3.1萬元以上;需連續實際在職6個月以上。 另外,交通部為輔導觀光旅館業、旅館業及民宿僱用新進服務人員,得辦理相關徵才及教育訓練等行政作業。 原報導.

  6. 中國國台辦發言人馬曉光昨(19)日表示,即日起恢復旅行社經營台灣居民赴中團隊遊業務。 陸委會發言人詹志宏昨強調,兩岸若要重新恢復,很多事情要談,包括人民的旅遊安全、旅遊品質、市場秩序、旅遊糾紛等,沒這麼容易。 交通部觀光局長張錫聰表示,兩岸的觀光要對等、雙向、同步地恢復,也會盡快安排觀光小兩會。 詹志宏說明,很多「組團社」、「接待社」過去這幾年已改組或不存在,有與主管部門列了20幾項要談,例如保障雙方人民在對方的旅遊安全、確保旅遊品質、市場秩序、旅遊糾紛、突發意外處理、行方不明事件處理等,旅遊要很輕鬆來,很輕鬆回去,必須先談才能給旅客好的觀光品質,這是很務實的。

  7. 陸委會表示,疫情趨緩後,政府主張在維護兩岸人民旅遊安全及整體利益情況下,健康有序地重啟兩岸旅遊交流,也一再透過兩岸既有管道及旅行業者向中方提議,在雙方進行溝通安排妥適後,採雙向互惠的方式,循序推動兩岸觀光旅遊交流。 陸委會認為,中方雖在日前宣布,同意開放我方觀光客組團前往中國旅遊,但是卻未同意相對開放中國人民組團來台觀光,也拒絕回應我方一再提議,由兩岸主管部門直接溝通安排的建議。 我們歡迎中國人民來台觀光旅遊,親身體驗台灣社會及風土民情,仍期待中國方面早日正面回應我方所提雙向互惠的主張,雙方透過既有管道做好妥善安排,早日促成恢復兩岸人民觀光交流活動。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