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1. 相關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3年12月6日 · 2013-12-06. 終於看到了阮金紅導演的作品──「失婚記」。 認識金紅大概是五年前她是我的同事蔡祟隆導演的太太我們都住在中正大學宿舍從越南來的金紅當時有點活潑也有點害羞她剛離婚生活的重心大多放在和前夫生的小孩但也開始參與許多在地的新移民活動這兩年孩子大了生活的視野也更開闊了不僅加入了雲門舞集的流浪者計劃」,還是兩部紀錄片導演。 「失婚記」是一部談五位新移民婚姻的紀錄片,金紅是導演,也是主角之一。 也因為這樣的雙重身份,可以很近的看到移民朋友的日常生活,也可以冷靜地訴說她們的故事,時而主觀,時而客觀,影片中,金紅在導演及被紀錄者之間身份游移,在主觀與客觀之間的轉移,也豐富了這部影片的多樣面貌。

  2. 越南裔的阮金紅拍攝同鄉人花費多年時間記錄一群躲藏在山上的逃逸外勞他們住在極其簡陋的房子藏於人跡罕至的樹林中用竹子木板塑膠防雨布搭成臨時棚子頂棚漏雨燈光昏暗非洲難民營的居住條件或許都比這好些

  3. 2022年1月6日 · 尤其阮金紅善用自身的新住民優勢拍出台灣人難以拍出來的失婚記》(2013年),以新住民的觀點紀錄了數位新住民的台灣經驗接著再以她的越南優勢拍出貼身紀錄逃跑外勞再見可愛陌生人》(2016年)。

    • 國際、國族、政治
    • 記錄這30年來的移民移工
    • 在台灣的東南亞導演們
    • 持續挑戰尖銳議題
    • 例外之人與例外之地

    我印象中名氣最大的東南亞主題電影(美國藍波的越戰影片不在討論範圍),是朱延平導演的《異域》,電影改編自作家柏楊的泰緬孤軍小說《異域》。 從沒去過泰緬邊境的柏楊,在1961年的《自立晚報》連載半虛構的〈血戰異域十一年〉專欄,而後集結為《異域》一書。1990年,原本就半真半假的「原著」,變身為更有戲劇效果、影響範圍更大的電影。這讓真正的「孤軍」氣炸了,除了在《金三角國軍血淚史》中撰文駁斥之外,還集資在《青年日報》刊登半版廣告,抗議電影內容與史實不符(異域/他鄉:從《異域》談認同與選擇,高上雯)。然而一般觀眾才不管這麼多呢,只要情節扣人心弦、場面夠大、卡司夠強(劉德華、庹宗華、柯俊雄等等當時一線明星),片子照樣大賣。 《異域》的片尾主題曲《亞細亞的孤兒》,也有一串曲折漫長的身世。《亞細亞的孤兒》是...

    1989年,政治經濟轉型中的台灣正式開放外籍移工,成千上萬的婚姻與勞動移民湧入。在文學界和影視圈尚未意識台灣將不可逆地改變之前,與社會脈動同步的紀錄片工作者先打頭陣。 記者出身的紀錄片導演蔡崇隆,從2003年起接連推出「移民新娘三部曲」:名稱沒有懸念的《中國新娘在台灣》、記錄柬埔寨新住民的《我的強娜威》、記錄越南新住民的《黑仔討生活》。 公共電視也在2007年有了具體反應。公視總經理胡元輝以「落地台灣,姊妹同國」為號召,發起一連串新住民活動,並以不算是文學作品的《不要叫我外籍新娘》評論散文集為藍本,由梁修身導演拍攝八點檔連續劇《別再叫我外籍新娘》。 無奈,電視媒體沒這麼輕易讓東南亞與移民移工站到一席之地。我和夥伴們籌辦的東南亞語歌唱節目《唱四方》,2013年起勉強在主流頻道之外「台灣綜合台」...

    在劇情片方面,最感人、耗資最大的一部電影,是英文補教名師李奇以兩位移工在台灣的跨國戀情為主軸、2009年所拍攝的《歧路天堂》。留美電影科班、返台後靠教英文賺錢的李奇,抵押了房產、借支了薪水,從泰國、印尼請來當地明星,把他的親身見聞與想像拍成電影,無奈叫好不叫座,或許反映了台灣主流社會對於移工的視而不見。 影視獎項倒是不怎麼「主流」。2007年,溫知儀導演以劇情片《娘惹滋味》獲得金鐘獎8項入圍、3大獎項,接著在2009年,以《片刻暖和》贏得金馬獎最佳創作短片。2010年,金馬獎最佳新導演獎的得主是馬來西亞籍導演何蔚庭,得獎作品是菲律賓移工的台北冒險喜劇《台北星期天》。2013年,金馬獎評審甚至將最佳劇情片這個最大獎,頒給描寫外籍幫傭與新加坡本地孩子糾結情感的《爸媽不在家》。 除了何蔚庭之外,幾...

    截稿前夕,我趕快補課看了早該要看的兩部片子:《紅色》、《無主之子》。 片長半小時的《紅色》,改編自印尼移工撰寫的移民工文學獎得獎作品《紅色》,敘述一段移工與雇主之間的合情合理但不倫的戀情,2020年殺青。因為我就是移民工文學獎的主辦單位,所以熟知劇情,也就一直沒急著看這部同名影片(真是不應該啊)。 還記得《紅色》的導演劉純佑來找我談小說改編時,他還是個藝術大學的研究生,神情慎重嚴肅,舉止拘謹有禮。我問劉純佑,移民工文學獎的得獎作品很多,為什麼獨獨挑這篇呢?他說,他著迷於墮胎這個主題。喝,果然品味獨特。 只要有人願意拍攝與東南亞移民移工相關的影片,都是好事。當下台灣有百萬移民移工,加上過往30年來來去去的數百萬人,有太多故事沒有被記錄。劉純佑近期又拍攝了一齣短片《透明的孩子》,探討黑戶寶寶(移...

    寫到這裡,原本以為整理得差不多了。不料同事提醒我,今年(2021年)金穗獎的最佳學生劇情片《入世》、最佳編劇《女兒牆》、最佳製片《貓與蒼蠅》,也都是移民移工相關題材。還漏了2020年吳郁瑩導演的作品《阿紫》,這部金馬獎最佳紀錄片我也還沒看。啊啊啊!補課補不完! 幾天之後,我得先去看「新銳」導演張騰元的首部電影長片《徘徊年代》,這也是以新住民為主角的影片。騰元其實並不「新銳」,他在7、8年前還是大學生的時候,就已經動手當導演了。當時還是學生的騰元到我任職的東南亞語文刊物《四方報》幫忙(後來還跟我們報社的編輯戀愛、結婚),畢業製作也是以新住民為主角的《焉知水粉》,沒料到的是,他以此為題挺進至今。 當年沒問騰元為什麼要挑選新住民的議題,但似乎也不必特地去問。畢竟人們一旦移動,就成了脫逸常軌的「例外...

  4. 2017年8月21日 · 阮金紅導演也鼓勵在座台灣人能夠多關注逃逸移工的議題因為越南辦事處的態度較為消極加上移工沒有投票權台灣的政府雖多少有些關心卻沒有共識能去解決移工的困境也甚少有媒體關注。 但是如果台灣人願意為了他們站出來,對政府機構施壓,移工們便有了逃脫困境的機會! 另外,蔡崇隆導演語重心長的說: 「在台灣,有很多雇主都是希望移工來適應台灣,而不願意自己去了解他們,去尊重他們的文化、包容彼此的差異,只一味將他們當作奴工,不與他們有互動、關心他們。 」 所以,如果我們願意放下成見與歧視,願意去關懷他們,好好地把他們當成一個「人」來看待,或許也能減少這樣的事情發生。 移工與我們一樣,有血有淚,他們在故鄉也有至親愛人,與我們一樣有喜怒哀樂,並不是只會做工的機器人。

  5. 2014年11月20日 · 來自越南的阮金紅希望未來縣府能設置外國人諮詢委員會由新住民移工其他外國人擔任委員針對嘉義縣的外國人事務進行政策諮詢及提供建議阮蓓海則指出新住民故鄉太遠和夫家吵架時沒有娘家可回就算有姊妹願意收留也會礙於家庭因素而拒絕她希望候選人承諾將來縣府能置暫置中心讓無家可歸的新住民能夠暫時安住柬埔寨的姐妹洪羽廷則指出姐妹的工作薪資大多不到法定的基本薪資要求政府落實勞動檢查改善新住民勞動條件問題邱美菁希望能設置多國文化中心由新住民能夠擔任講師介紹多國文化辦活動學習開會討論公共事務

  6. 2014年11月6日 · 紀錄片導演阮金紅為了解新移民對年底大選的看法拍了一部短片訪問多位來自越南泰國中國等地的新移民其中有一位媽媽說並不喜歡台灣現在選舉的宣傳方式希望候選人能夠走入社會一個縣長要關心縣民要到他的家庭實際看看他的生活狀況有時並不是人民不需要政見而是政見大多只是淪為空洞的口號公關公司或學者專家的套裝產品未必是選民真正的需要。 候選人要作的事,不是作秀式的短暫停留,而是長期走入不同的社會階層,了解人民的生活處境與需要,和人民實際對話。 11月中,嘉義的移民姐妹們打算邀請縣長候選人和新移民對話,不曉得他們會不會來。 瀏覽次數: 18143.

  1. 相關搜尋

    阮金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