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2年8月2日 · 近日北部發生民眾疑似吃了早餐店的食物後引發集體食物中毒事件食品的保存及選擇再度引起民眾重視台灣每年5月至9月是食物中毒的好發季節夏季炎熱氣溫上升增加細菌的繁殖速率導致食品快速變質所致該如何預防食物中毒呢食物中毒 恐是感染沙門氏菌導致. 依據媒體報導北部的疑似食物中毒事件原因初步推估為店家自製沙拉醬感染沙門氏菌導致。 南投醫院黃淑敏營養師表示,沙門氏菌廣泛分布於土壤、空氣及家畜、家禽腸道中,容易受感染之食品為蛋白質含量較高之肉品、蛋、牛乳、乳製品等。 而沙拉醬的製作原料中含有蛋,至於是不是蛋引起的沙門氏菌感染,當然還要進一步釐清。 傳播途徑廣 食物室溫置放過久要當心.

  2. 2021年9月9日 · 食物中毒的事情時有所聞在一般人印象中食物中毒可能導致嘔吐腹瀉腹痛等症狀但你知道嗎食物中毒的殺傷力可不只如此若是輕忽會造成不可挽回的悲劇日前發生全家人一起用餐卻食物中毒造成7人死亡2人仍在搶救的事件10/5發朋友與王某與家人共9人一起用餐當時他們共同食用酸湯子」。 「酸湯子」又稱湯子,流行於東北地區遼寧東部、吉林東南部及黑龍江東部一帶,是用粟米水磨發酵後製作而成的麵條。 這家人製作的「酸湯子」的食材曾被放在雪櫃長達一年,經醫院化驗檢測後,發現「酸湯子」中的黃麴毒素嚴重超標,因此初步判定這家人為黃麴毒素中毒,雖然目前對中毒原因還有一些爭議,但黃曲霉毒素本身的確有毒。

  3. 2023年11月6日 · 整理一常見細菌性食物中毒. 常見細菌一腸炎弧菌截至目前為止發生最多起的食物中毒事件. 常見食品:生鮮海產、魚貝類或受其污染的食品. 說明台灣四面環海海產豐富也使生魚片等生鮮海產成為不少老饕的愛但腸炎弧菌也同樣喜歡住在這種溫暖的沿海地區因此生鮮海產魚貝類也就成為腸炎弧菌中毒的熱門食物另外如果有被接觸到而交叉污染的食物也有機會染菌造成食物中毒。 常見細菌二、沙門氏菌: 近期新聞最常提到的食安危害來源. 常見食品:受污染的畜肉、禽肉、蛋、乳品等動物性食品及豆餡、豆製品等高蛋白植物性食品.

  4. 2024年5月26日 · 在台灣,家庭常常都是大火烹炒煮食,之後直接放涼、隔餐食用,這中間的過程就無法確實排除外界的細菌汙染, 食品如果放置在 20℃ 以上之環境太久細菌容易大量繁殖並產生毒素食用前又沒有完整加熱就會引發食物中毒避免食物中毒需要正確加熱食物。 以90度以上加熱並充分拌炒5分鐘,若家中有微波爐,以中火加熱1分鐘。 沒吃完記得適當保存在冷藏溫度5度C以下,或保溫在65度C以上。 冷藏的食物在食用前記得加熱完全,避免引發上吐下瀉的風險。 最後提醒大家,最保險起見的方法就是避免隔餐,烹調過的食物盡快食用完畢,不要長期擺放暴露在空氣中。 另外,「隔夜菜」不單指放了一夜的菜餚,放置時間超過8小時,就算是隔夜了。 導致食物變質有兩方面因素:

    • 食物中毒1
    • 食物中毒2
    • 食物中毒3
    • 食物中毒4
  5. 2020年12月21日 · 今年5月美國官方發布一起攝食西瓜哈蜜瓜香瓜等截切水果感染沙門氏桿菌的食品中毒案調查報告造成137人生病38人住院沙門氏桿菌感染主要症狀為下痢腹痛寒顫發燒高燒維持在3840°C)、噁心嘔吐症狀持續23天後會痊癒但有5%的人會成為帶菌者。 美味水果拼盤 製程特需留意衛生. 食藥署表示,業者推出各式各樣水果拼盤供消費者應多留意,慎防沙門氏桿菌引起的食品中毒。 最好選擇完整的新鮮水果,裁切前適當清洗,維持刀具、砧板等接觸器具的清潔及低溫保存成品,確保截切水果品質,並儘快吃完,以降低微生物危害的風險。 推薦閱讀:出去玩肚子拉不停? 這樣做快速終結腹瀉!

  6. 2017年4月23日 · 仙人掌桿菌是台灣食物中毒的前三大原因是一種容易藉由灰塵和昆蟲所傳播的細菌食物保存與冷藏不當是造成仙人掌桿菌污染的主因日常的食安危機時常出現在每日的三餐甚至是餐間點心有時難免聽聞食物中毒而上吐下瀉的案例曾在2017年1月校園營養午餐出現過食物中毒事件查證後發現原因是食物受到仙人掌桿菌所污染這個被列為台灣食物中毒的前三大的原因你也需要一起來了解為自己的飲食和健康把關。 仙人掌桿菌是一種容易藉由灰塵和昆蟲所傳播的細菌,由於其外表周圍布滿短小的鞭毛,在顯微鏡之下看起來如仙人掌,因此命名為仙人掌桿菌。

  7. 2019年11月20日 · 大量吃進黃麴毒素會造成急性肝中毒其主要症狀為嘔吐腹痛痙攣肝衰竭等黃麴毒素也有累積效應慢性黃麴毒素中毒可能會增加罹癌的風險。 黃麴毒素可以依照結構再分為幾類,主要有B1、B2、G1、G2;以及B1代謝後的產物M1、B2的代謝後產物M2等類,這些類型中的毒性以B1最強,是目前已知致癌性最強的天然物。 受到菌污染的食物,若環境條件適合時會生成黃麴毒素,但從外觀上只能看出是否受菌的污染,看不出來是否有毒素的生成。 而不論是哪種類型的黃麴毒素都十分耐熱,一般的調理烹煮的溫度,不會讓毒素的毒性消失,因此,受到真菌污染的食物一定要丟棄,絕對不能使用,避免將黃麴毒素吃下肚子。 推薦閱讀: 水煮花生熱量比較低嗎? 如何吃較安心? 哪些東西常會有黃麴毒素?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