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07年2月15日 · 黃昆輝1936年11月8日 — ),臺灣學者及政治人物,出生於雲林縣 土庫鎮,前任臺灣團結聯盟主席、中國國民黨秘書長、內政部部長。 黃昆輝從 臺北市政府 教育局 局長開始至接掌臺聯主席,追隨前總統 李登輝 三十餘年。

  2. 美國北科羅拉多大學訪問學人. (2001年9月-?. 總統府資政. (2002年1月18日-2008年5月19日). 臺灣團結聯盟主席. (2007年1月26日-2016年1月25日). 黃昆輝 (1936年11月8日 — ), 臺灣 學者及 政治人物 ,出生於 雲林縣 土庫鎮 ,前任 臺灣團結聯盟 主席 ...

    • 經過
    • 事後
    • 相關條目
    • 外部連結

    1983年8月24日,豐原高中的大禮堂正在舉行647位新生的入學訓練。13點半,生活教育課開始6分鐘後,禮堂左邊突然沖下大水,之後天花板掉落,禮堂內的人群紛紛向兩邊大門逃跑,不到30秒屋頂即塌毀,這時還有300多名學生沒有逃出來,被壓在瓦礫堆下。 駐臺中太平的中華民國陸軍第十軍團司令部工兵第五二群兩百多名工兵隨後趕到,立即動用電剪及切割機挖掘遭埋學生,有的壓在扭曲的鋼架和水泥塊裡的學生,因為瓦礫鋼架太重,就算挖到手腳也拉不起來,救難人員借來能夠撐起數百公斤的千斤頂,但根本沒用,一直到運來工廠用的50公噸千斤頂,才有辦法救出學生,臺中地區的多名醫生聞訊也馬上到場執行救護任務,事發當時男生坐右半邊、女生坐左半邊,由於屋頂是在左方塌下,所以傷亡的大多是女學生。

    傷亡人數

    事後統計總共有26人死亡、86人受輕重傷。

    事件究責

    該大禮堂於事發2個月前花費120萬元新台幣在樓頂加蓋防漏設施,工程公司還提出保證書,保證使用期限15年,遇到地震時震度在0.2仍然可以承受,並且絕不漏水。在完工驗收後18天,發生豪雨,屋頂積水超過20公分,禮堂坍塌。 該建築物原設計師李嘉瑞認為設計沒有問題,禮堂會倒塌是因為屋頂蓄水過多。檢察官立刻在豐原高中開起臨時偵查庭,傳訊校長和建築師,扣押禮堂的防漏工程施工資料,追查倒塌原因。 隨後查出豐中大禮堂興建時是在都市計畫之外,故不必請領建照,施工進度一半時,都市計畫實施,縣府通知應請領建照,但在辦手續時,縣府表示應建造地下室,並檢附土地所有權狀。同時因鎮公所購買校地時未辦過戶,後來地價上漲,發生糾紛,到事故發生時土地都還沒有過戶。因此,出事時的豐中大禮堂才沒有建照與使用執照,成為大違建。 事故禍首不是原本禮堂的設計不良,而是用於積水隔熱的樓頂加蓋防漏設施,未考慮到屋頂的載重能力與排水,而使得屋頂積水超出建物的載重能力。 當時的臺灣省政府教育廳廳長黃昆輝在隔天就立刻請辭負起政治責任,而最後鑑定結果出爐,建築學會認為豐原中學禮堂倒塌原因,主要是屋頂負荷過大,柱頭偷工減料,導致混凝土強度...

    豐原高中禮堂倒塌 26死86傷(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華視
  3. 台聯黨主席黃昆輝9日表示蔡正元個人行動並非正當做法鍾案營救應由政府出面而不是憑個人關係解決問題,「這樣政府還存在嗎?」 [71] 鍾家家屬驚愕抗議 [編輯] 鍾家台灣家屬表示,蔡正元相關舉動令家屬不諒解,發表三點聲明,堅持要求「無罪釋放」。

  4. 1944年,獲 西南聯合大學 理學碩士學位。. 1945年赴 英國 學習。. 1947年,獲 布里斯托大學 博士 學位。. 此後至1951年,先後在 愛丁堡大學 和 利物浦大學 進行訪問學者與 博士後 研究。. 1954年黃昆在愛丁堡與 諾貝爾物理學獎 獲得者 馬克斯·玻恩 合著的《晶格 ...

  5. 2007年2月15日 · 黄昆辉 (1936年11月8日 — ), 台湾 学者及 政治人物 ,出生于 云林县 土库镇 ,前任 台湾团结联盟 主席、 中国国民党秘书长 、 内政部部长 。 黄昆辉从 台北市政府 教育局 局长开始至接掌台联主席,追随前总统 李登辉 三十余年。 是 台湾政党 史上在任第七长的政党领袖。 简介 [ 编辑] 美国北科罗拉多州立大学 博士 ,回国后担任 国立台湾师范大学 教育所副教授、教授、所长。 在李登辉任台北市长时,任台北市教育局长,任内1981年1月23日 外双溪 放水造成15位高中师生溺毙事件,当时他请辞以示负责,但 李登辉 批示慰留且升官。 后担任台湾省教育厅长,在1983年发生著名的 丰原高中礼堂倒塌事故 ,黄昆辉请辞获准转任党职。

  6. 1995年6月26日內政部長 黃昆輝 頒獎表揚蕭福應維護佳冬蕭宅不遺餘力與維護 鄞山寺 有功的管委會,獎金各獲新臺幣五萬元 [12] 。 1999年再以八千三百多萬元修復此三級古蹟由曾國恩建築師事務所設計監造慶仁營造公司施工 [13] 。 2003年2月21日完工驗收 [14] ,2004年6月27日開始開放參觀 [2] 。 後在醫師 曾貴海 奔走下,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 補助屏東縣府三千萬元,重挖古宅前的池塘,並設有噴水柱,於2011年1月22日落成啟用 [7] 。 參考 [ 編輯] ^ 1.0 1.1 1.2 1.3 廖本立. 佳冬六根庄 客家明珠褪色. 《聯合報》. 1998-04-10 (中文(臺灣)). ^ 2.0 2.1 2.2 2.3 郭漢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