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5年8月18日 · 能不能創業成功,同學很重要!. 想當老闆必備的10個特質. 「薪水這麼低,還要一直被老闆盯,乾脆辭職自己當老闆!. 」「國中同學開了家軟體公司,還在海外成立分公司,經營有成,不如我也跟隨他的腳步吧!. 」「我想要創一個業,能讓大家生活更 ...

  2. 2016年8月31日 · 根據1111人力銀行統計,台灣35歲以下族群創業意願高達86%;而大陸國務院總理李克強2014年亦政策性的公開宣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 似乎在兩岸都走到了萬眾創業的時代,這股浪潮來了、你(不)衝嗎? 分享關於「做事業、創業」的三個真實故事: N多年未見的老友約我談心,然後說:「我渴望成功,多年來一直在尋找志同道合的夥伴,所以想跟你分享一個很好的事業。 我們公司有一套成功致富的系統,你只要花一些人脈與時間就能開始這個事業,許多大公司的知名人士、高層主管,跟你一樣都做的不錯但還是選擇加入我們,例如XX公司副總XXX,都跟我們一起在共創事業呢! 而且……」,言未畢,我已放空。 友人的面試場景。 面試官:「你工作七年多後,有一段資歷的空白? 」應試者:「我去創業了。 」面試官:「然後呢?

    • 別只看銷售額!有毛利才是真賺錢
    • 不要跟「員工」當朋友
    • 和銀行保持良好關係
    • 想發展新事業,別去問會計師的意見
    • 大部分的律師,不是好的生意夥伴

    對所有的新事業,最重要的一個數字就是「毛利」,因為你必須用毛利來支付所有的費用,如果毛利率為10%,每一塊錢費用,你就必須用十塊錢的銷售額來打平。如果毛利率為40%,每塊錢只要兩塊半銷售額就夠了。當你資本有限時,這個差別就很重要,畢竟對大多數新事業而言,時間,就是生存的關鍵。 幾乎所有企業家在第一次當老闆時,都會有業務員心態。他們過度關注如何創造銷售額,但這非常危險,因為銷售額不等於現金,而現金才是企業生存之所需。如果試想,你賺進的毛利不足以支付成本費用,你就必須挖老本來補足缺口,很快地,就會把公司所有資本花光,最終倒閉。 因此,當你要開始做生意,千萬別忘了兩個最重要法則:第一,保護既有資本,只把錢花在你確定短期內會產生現金流量的事情上,第二,努力維持每月的毛利率,不要輕易追逐任何低毛利的銷...

    要當個好老闆,你必須和員工保持一定的距離。你的責任跟他們不同,作為一個老闆,你總是要考慮公司整體的利益,不可以讓情緒介入決策。這並不是說不該關心你的員工,而是發展公事以外的個人關係,通常是個錯誤的選擇。 假如你是第一次當老闆、做主管,你和員工會有一種奇妙的夥伴情感,每個人都在同一條船上,不可以隨便捨棄。但這可能會使你將老夥伴晉升到他們完全不適任的職位上,或是因為過於信任員工,而忽略公司規範導致災難。最終的結果不止傷害公司,還會傷害你的情感,畢竟最後你得親手開除一路跟隨你的員工,既然如此,不如一開始就保持距離、不讓情緒影響你的用人決策。

    當公司穩定之後,要開始未雨綢繆。畢竟,說不定某一天會突然需要一筆錢,所以要把重點轉移到另一種財務關係上:和銀行的關係。 當然,和銀行打好關係不簡單,如果借錢的話,每天還要擔心貸款突然被中止。Norm 就兩度被銀行甩過,後來他統整出跟銀行往來的七宗罪,包含遲交財務報表、不回應銀行問題、出問題時爭吵等,雖然看起來都是小問題。但建立關係需要時間,破壞關係同樣需要時間,只是,破壞通常在不知不覺中累積,等到事發悔之晚矣。 「禮貌地敲門,比無理地踹門好」,這樣即使貸款終止,銀行也會協助你和給予足夠的時間找到新的貸款來源。而且藉由向銀行借錢,讓你有機會證明,作為老闆,有負起責任的能力。也就是說,貸款還能幫你建立信用。

    基本上,會計師是歷史學家。他們擅於解釋過去所發生的事件,但甚少累積創造未來的經驗,更不知道應該往哪個方想思考才對。當你把新事業評估的資訊交給他們,他們只會把相同資訊化為不同形式再回饋給你,除非資料是根據過去的經營績效做預測,否則他們不太可能會質疑你的假設。記得,他們習慣處理的是歷史資料。

    聰明的律師都知道,經營事業並非他們的專業。但總是有不怎麼聰明的律師,會在商業談判上火力全開,然後把事情搞砸。律師所受的訓練,是把保護客戶視為第一要務,所以思考角度較為保守、安全,免得讓客戶暴露在不利的條件之中。但這世界上,根本沒有不冒風險就能做成的生意,有時候你得刻意讓自己承擔危險,以博取更大的報酬。 律師不會是好的生意夥伴,而且長期從事維護權益、講求細節證據的法務工作,可能會在經營事業上綁手綁腳,不願意放手一試。

  3. 2016年7月14日 · 李開復:這10項特質,缺一不可. 我們可以從如今已經成功的創業者身上去尋找一些共性。. 分衆的江南春、盛大的陳天橋、網易的丁磊、百度的李彥宏、大名鼎鼎的比爾‧蓋茲、史蒂夫‧賈伯斯等都具備一些共同的成就其事業的特點。. 首先他們充滿激情但又 ...

  4. 2019年8月6日 · 1. 樞紐轉換法:從現狀轉向期待發生的狀況. 負面情緒剛開始時,可藉由轉換想法來改變心態。 從專注在「你不想發生的狀況」,轉而專注在「你真正想要或期待發生的狀況」。 製圖 / 李晴. 步驟一:覺察自我的想法、用字遣詞(關鍵字)及感受。 當你的感受是擔憂、挫折、有壓力或生氣,代表你專注的點是你不能控制、無能為力的部分。 這時內心的OS會是:為什麼發生這種事? 這不是我的錯啊! 這表示,你正專注的是問題本身。 步驟二:覺察自己專注負面情緒時,可問三個問題轉換情緒: • 我的目標是什麼? (例:業績達成、完成報告、獲得肯定。 • 什麼是我可以控制與掌控的?

  5. 2024年3月7日 · 1977 年,台灣紡織業正處黃金年代,董事長洪鎮海跟創業夥伴用50萬資本創立儒鴻,以布料買賣和代工起家,成立 3 個月就賺 9 萬多元。 秉持「不能虧錢,要賺錢」的創業理念, 46 年來,即使歷經產業起伏,儒鴻的財報沒有一年出現赤字。 就連疫情最嚴峻的 2020 年,營收年增率也有 0.18%,2023 年營收307.9億元,不僅持續獲利,市值更是突破千億。 如今,紡織業面臨轉型升級挑戰,能讓儒鴻不斷突圍的成功關鍵,是技術。 「要往人家做不到的那邊發展,我不希望市場做什麼,再去跟進,最後走上殺價競爭。 」一路走來,洪鎮海堅持以創新精神帶領儒鴻,早年成功織出台灣第一匹彈性針織布,帶動針織機器在台灣輝煌的 15 年,爾後又在化學纖維、運動機能面料興起時,不斷推陳出新。

  6. 2016年10月13日 · Jamie Street on Unsplash. 「忠於工作,但不要忠於公司。 」外商CEO 給工作者的 7 個人生建議. 經理人熱門 八分生活熱門. 分享. 收藏. 離開職場後,有人希望我總結一下二十多年職場心得,對眾多還在「江湖」中打拼的兄弟姐妹提出一些建議。 以下是我的嘗試: 忠於工作,但不要忠於公司. 「拿人錢財,為人消災」是基本職業道德,對眼前工作不滿意就滿腹牢騷,不盡心力,不但自己不開心,別人也一定看得出來,很難有好下場。 無論想改善工作狀況,換職位,或跳槽其他公司, 努力做好手上工作都是先決條件 ,所謂『騎驢找馬』,前提是先把胯下那匹驢騎好。 有些人對公司(或老闆)有一種莫名情感依託,在面臨去留時會產生罪惡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