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聖嚴法師教話頭禪 215. 一定有他的原因,他要阻礙我,也有他的原因,或許是他的知識、認知,或其他什麼原因造成的。 我不需要生氣,如果我有智慧,那就處理,如果我的智慧不夠,至少也不要傷得太深。 不傷害是保護自己,是自利,而你不反擊、報復對方,就是利人。 自利是智慧,利人是慈悲。 否則的話,彼此之間你攻擊我、我反擊你,是永遠沒有辦法解決問題的,總要停下來好好思考一下,究竟該怎麼處理處理問題很重要,而不是生氣,或是反抗、反擊,這樣問題是無法解決的。 人不可能完全不犯錯。 所謂「錯誤」,是傷害自己、傷害他人,或者是應該做的事情沒有做、應該做得更好,但是沒有做得那麼好、不應該做得那麼差,卻做得那麼差,這些通通都是錯誤。

  2. 首先,最重要的,是不起瞋恨心。 一旦有恨,則如同燎原之火般,對自己,難以處理;對他人,更難原宥。 恨,僅會衍生更多、更難以控制、駕馭的問題。 其次,瞭解自己是一個凡夫、一個猶未抵達解脫道的平常人;他人也是,仍有許多人性的闃暗無明、貪瞋煩惱在燒燃、作祟。 彼此,都需要更高的學習與調整。 這樣看來,所謂的挫折、逆境,也無非只是修行「忍辱行」的時光,一段「煉心」與「調御」的過程,同時,一旦深明因果、深信因果,行者即能以更大的寬厚與慈忍,承擔個人的業力與果報。 針對逆境,汲取智慧與慈悲。 其三,該怎麼處理的事,就怎麼處理怎麼做。 盡可能的「不以自我為中心」,而客觀清明地審查狀況,於「使社會成本減至最低、耗省最小」的前提下,協助自我以及他人,共同解決困境,降低傷害。

  3. 如果是詐取你的財物或破壞你的婚姻怎麼辦? 當然我們不需要當面感恩別人詐騙感恩別人破壞自己的婚姻可是事實往往相反相成雖然他騙你但上一次當學一次乖好比付學費下一次就不會被詐騙了。 而婚姻被破壞,心裡已經很不舒服,還要感謝對方,的確不合理。 但是內心不能有恨,要反省自己的另一半為什麼會被搶走? 明白離婚的原因,未來懂得避免,就是成長,也是感恩。 但是如果老是被詐騙,或老是離婚,那就是愚癡。 學佛的人就是要學取經驗,用佛法來調心,經常保持法喜充滿。

  4. 以一個佛教徒來說這是不道德的事我們自己的工作態度要腳踏實地實事求事不可用不正當甚至是卑鄙可惡的手段來達成爭名逐利的目的可是如果不幸遇到這種人受到了惡意中傷應該如何處理呢? 首先要看老闆是不是賢明公正。

  5. 聖嚴法師教話頭禪 120. 因為客觀是許多人共同的主觀。 譬如,一個人不知道「無」是什麼,十個不知道「無」的人在一起討論以後,投票通過他們討論的結果就是「無」,這樣算不算正確? 因此,世界上許多了不得的理論,都是聰明人想出來的,這些理論,很多人都覺得很好、很讚歎,但是過一段時間以後,另外的新理論會把它推翻,永遠都有新的把舊的推翻。 如果每一樣「客觀」的理論過一段時間就會推翻,那表示客觀是不可靠的。 這時該怎麼辦? 用直觀,也就是直心。 「直心」是超越於主觀與客觀,是不考慮自己,也不考慮大家的想法,事情應該怎麼做就怎麼做。 假使有一個殺人犯要自殺,這個時候你要不要救他? 你救了他以後,他再去殺人怎麼辦? 可能大家都會說:「這個人本來應該死,那就死了算了。

  6. 公案一〇〇 205. 不境惑. 一僧問藥山惟儼:「怎樣才不會外境所迷惑?. 」藥山反問:「外境怎麼會妨礙你呢?. 」僧說:「我就是不懂啊!. 」藥山問:「是什麼外境迷惑了你?. 人要不外境迷惑,談何容易!. 外境包括誘惑、衝突、威脅、打擊以及使人 ...

  7. 」意思是:假如你現在有一隻鳥在手上,就不要擔心該怎麼讓樹林裡另外的一百隻鳥,都飛到你手上來,你只要把手上的這一隻鳥照顧好就好了。 如果你能照顧好手上的這隻鳥,或許樹上其他的鳥也會飛來。 可是如果你老是擔心手上只有一隻,希望一百隻鳥能通通到手,便放棄眼前的這一隻,而跑去抓另外一百隻,結果不但那一百隻會飛掉,連自己手上這隻也會不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