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3月21日 · 記者張慧雯台北報導遊戲股網龍3083開春傳出佳績!「吞食天地2誕生Reborn遊戲2月於遊戲平台Steam上架後立刻勇奪台港暢銷排行榜第一名今日網龍股價開高走高截至9:28分為止股價上漲2.8元來到55.1元漲幅達5.35%成交量達1680張。 網龍表示,3月還有自研手遊《吞食天地 多元宇宙》將啟動全新改版,打通伺服器通道,讓玩家跨宇宙交流;《吞食天地M 2.0》除了開放全新的AI對話功能與玩家即時互動,並新增武將倉庫功能提升便利性;《飄流幻境Online》與《女神Online》也舉行白色情人節活動,祭出豐富獎勵與優惠。 法人預期,受惠於此款遊戲受歡迎,網龍3月營收有望大躍進;觀察三大法人動向則可發現,外資已連13日買進,買超張數累計達1845張。

  2. 2023年6月20日 · 2023/06/20 16:29. PwC今發布「2023希望與恐懼調查報告」,全球4分之1員工可能會在未來1年換工作。 (資料照) 〔記者鄭琪芳/台北報導〕PwC今發布「2023希望與恐懼調查報告」,分析46個國家和地區、近5.4萬名員工態度和行為。 調查發現,「大轉職潮」現象仍在,全球4分之1員工可能會在未來1年換工作,高於去年19%,主因生活成本增加,員工為了尋求更高薪酬而轉職,越來越多員工淪為「月光族」,而經濟較為困難員工,對經濟變化與AI(人工智慧)興起等趨勢,也最無力應對。 調查指出,儘管全球經濟疲軟,「大轉職潮」現象仍在,全球26%員工可能會在未來1年換工作,高於去年19%;台灣受訪者則有22%可能會在未來1年轉職,高於去年10%,比去年多1倍。

  3. 2021年9月9日 · 2021/09/09 08:00. 製造業因疫情產生的多重營運障礙可望藉由數位科技智慧製造進行產品及服務創新開創出新的商業模式成為應對未來變局的重要解方。 (圖片由工研院提供) 全球化隱含的供應鏈風險,在新冠疫情蔓延下顯露無遺,許多企業導入數位化工具與決策系統,加速數位轉型,因而化危機為轉機;特別是製造業,因疫情產生的多重營運障礙,可望藉由數位科技、智慧製造進行產品及服務創新,開創出新的商業模式,成為應對未來變局的重要解方。 2019年底爆發的新冠疫情,至今仍未停歇,已造成各國經濟普遍呈現大幅衰退,幾乎所有產業都受到波及。 即便歐美地區因為普遍施打疫苗,疫情有趨緩現象;但變種病毒的威脅仍在,全球供應鏈持續受到威脅。

  4. 2024年4月13日 · 亞馬遜全球機器人、機電一體化和永續包裝總監斯特凡諾·拉羅維爾(Stefano La Rovere)表示,機器人和其他技術奪走人類工作說法,是1個「神話」。 CNBC報導,拉羅維爾指出,先進機器人、人工智慧和其他技術,不是在取代工作崗位,而是在增強人們角色。 他補充說,過去幾年,技術使用,創造了 700 多個類別工作,由於技術引入,為其歐洲配送中心增加了 5 萬多個就業機會。 亞馬遜指出,過去5年來,其歐洲配送中心網路安裝了 1000 多項技術,總投資超過7億歐元(約新台幣240億元)。 拉羅維爾表示,機器人和技術可以幫助我們員工,透過減少任務之間步行距離,透過消除重複動作,或透過幫助他們舉起重物。

  5. 2024年4月24日 ·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日本職場過去給外界的印象無非是終身僱用制和長時間加班但隨著時代轉變新一代員工更重視工作和生活的平衡日本企業正在經歷一場針對職場的革命」,在職場上的選擇權正在從公司轉向求職者這場越來越激烈的人才爭奪戰促使一些公司做出了歷史性的舉措。 《日經亞洲報導自戰後經濟快速成長以來日本勞動市場的特徵是終身僱用資歷優先於技能工作時間長假期少。 這對20世紀末期的日本有許多好處,因為當時青年人口充足,經濟蓬勃發展。 但這2個先決條件在幾年前就已經沒有了。 回應職場變革的要求,正成為日本企業生死攸關的問題。

  6. 2024年5月17日 · 〔記者林菁樺/台北報導〕華新麗華董事長焦佑倫今(17日)表示,「台灣沒有別的選擇,必須發展核電」,對於現階段是否啟用核電仍有疑慮,交由國家、全民決定,但台灣必須培養發展核電能力,這絕對不會錯。 焦佑倫今(17日)主持股東會,會上小股東關切減碳議題,他提到,歐洲條件比台灣好,北部有風、中部核能、南部有光,歐洲有發展綠能條件,才會積極推動全球減碳。 會後焦佑倫接受媒體訪問,談到台灣電網與核能議題,他指出,台灣發展潔淨能源風光等條件有限,不像美國就是有大片土地能發展光電。 至於核能議題,焦佑倫表示,他個人支持核電發展,不論政策是否要讓核二、核三延役,但一定要具備發展核電相關能力,「這個絕對不會錯」,因為現在核電與未來20年、30年技術不同。

  7. 2007年12月2日 · 柯承恩表示,隨著國內製造業已經大舉外移,台灣要積極創新與研發、全面發展服務業與新興產業,並改善投資環境,除可避免資金持續外流,且能吸引國際外資,讓國人有更多就業與工作機會。 為何會出現「M型社會」? 台灣經濟研究院副院長龔明鑫指出,受到全球化影響,擁有更多知識經濟人,處身於經濟「嬴者圈」、進而享有更多財富收入,結果導致貧富差距會逐漸拉大,中產階級往兩邊靠攏而減少,也就是所謂「M型社會」。 龔明鑫表示,「M型化社會」問題、絕非台灣獨有,歐美國家貧富差距情形,比我國還更為嚴重。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