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8年5月2日 · 鳴人選書 02 May, 2018. 圖/新華社. 文:人渣文本( 周偉航 ) 倫理學 者總是企圖在和諧的表象中找出某些不安的因子。 這不是為了要找某些人的麻煩,而是不挑出這些潛在危機,可能造成更大的麻煩。 在分析各式各樣的「家事、國事、天下事」時,有個很好用的概念,是中文使用者相對不熟悉的,就是「人格完整性」。 人格完整性,指人擁有健全的道德判斷能力,並依特定的價值系統整合外在行動。...

    • 劉寶傑1
    • 劉寶傑2
    • 劉寶傑3
    • 劉寶傑4
  2. 2019年5月29日 · 「人之所有」 主要指的是財富,廣義來說,就是可以滿足一個人的需求的外在事物。 人的物質需求可以區分為幾個層次: 基本需求:維生所需的基本條件。 非必要但人們所欲的需求:就是有了比較開心,但沒有也不會死。 奢侈豪華的需求:這類需求沒有止境,也難以常保滿足,因為再奢華的生活一旦習慣之後,也如家常便飯。 結論是,賺取適當足夠的財富,讓自己能夠免於貧窮的窘境。...

    • 劉寶傑1
    • 劉寶傑2
    • 劉寶傑3
    • 劉寶傑4
    • 劉寶傑5
  3. 2018年5月4日 · 國民黨文傳會黨史館重刊連橫的《台灣通史》。.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文: 活水來冊房 (黃震南). 想起大叔我小時候,臺灣史比例少得可憐的社會課本裡頭,紀錄的抗日英雄有三個人:丘逢甲、羅福星、 連雅堂 。. 當時的小朋友被唬得一愣一愣的 ...

    • 劉寶傑1
    • 劉寶傑2
    • 劉寶傑3
    • 劉寶傑4
  4. 2018年1月26日 · 俊裕 26 Jan, 2018. 蔡英文總統和首都臺北市長柯文哲近期在媒體上隔空交火,對彼此的「臺灣價值」提出內涵上和路線上的質疑及挑戰。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若只是試圖與所謂「普世價值」接軌,卻看不到在地主體論述,則顯得臺灣難以超克西方價值(如民主、多樣、平等、自由、權利等)的內在主體限制。...

    • 劉寶傑1
    • 劉寶傑2
    • 劉寶傑3
    • 劉寶傑4
    • 劉寶傑5
  5. 2016年10月13日 · 劉教授的質疑主要分為兩點: 一、花費政府預算舉辦辯論比賽值得嗎? 劉教授原文如下: 原來,會有人主張,只有主辦或參加由政府提供經費的辯論比賽,找來執政黨立委當評審加致詞勉勵,才能理解 公共政策 (勞動政策)啊? 所以其他沒參與的人都沒有學習能力或學習可能性囉? 還把自己跟不被理解的死刑犯類比喔?...

  6. 2015年4月17日 · 假設社會真的這麼一代不如一代,世界末日大概馬上就要來了吧! 我們當然不用認為年輕人的能力比較差(如果真的這樣不就等於大人給的教育很失敗? ),也不必假設年輕人一定比上一輩強,給予每個世代平等的預設條件,公平的去思考不同的成長背景就好。 給予同情的理解,是解開世代戰爭最好的方法,我想,可以從拒絕說「現在的年輕人」這六個字開始吧。

  7. 2017年3月2日 · O'Brien 案中如此表示:「象徵性言論之範圍,限於一種『傳達性行爲』,必須要有傳達性要素,要有表達性目的!. 」意思就是你不能單純為做而做,還必須要有你想要表達的意念,而如果不透過這樣的行為,是無法達到傳達的意義!. 舉例來說,若我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