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12月14日 · 布魯塞爾的 8 日深夜,在盟的立法官員們歷經了為期一週、花費近 40 小時的馬拉松式談判後,大會宣布已就《人工智慧法案》達成協議,這將是全球第一部全面針對 AI 制定的法案。. 早在 2021 年 ChatGPT 與其他生成式 AI 尚未席捲全球前,盟當時首次 ...

  2. 2024年5月22日 · 2024-05-22. 分享本文. 歐洲理事會於當地時間星期二,正式批准了全球首部 AI 監管法規《人工智慧法案》,為將來的 AI 技術發展制定了全面性的規則,同時 AI 系統未來也會被分為 4 類,讓盟可以針對 AI 所造成的不同風險,採取相應的監管策略。. 根據報導 ...

  3. 2021年12月30日 · 中央社 2021-12-30. 【為什麼我們挑選這篇文章】 鈔票是一個國家的象徵,鈔票的設計顯示該國家的思維。 歐洲央行表示, 將於 2024 年進行元紙幣大改造。 現今版本的元紙幣已使用了20年,一起來看看奧地利設計師卡利納(Robert Kalina),訴說元紙幣設計背後的故事! (責任編輯:陳怡君) 在市面流通 20 年的元紙幣將進行大改造,但奧地利的現今版本設計者卡利納擔憂此單一貨幣改頭換面恐將引發各國較勁,這亦是他當年使用中立圖像、煞費苦心想避免的事情。 現已退休的卡利納(Robert Kalina)當年於奧地利國家銀行(Austrian National Bank)擔任平面設計師,1996 年在元紙幣設計競賽中出線。

  4. 2017年4月19日 · 專門販賣老式文具與紙品的店鋪,連威尼斯手工印花紙跟玻璃筆都找得到,還有各類特殊印刷的卡片、貼紙、火漆蠟,滿足每個文具控對歐洲的復古想像,全木的陳設也充滿 18 世紀的風采。 時間:週二到六,上午 11 點 ~ 下午 7 點。 週日到ㄧ,下午 2 點 ~ 6 點. 地址:10 Rue du Pont Louis-Philippe, 75004 Paris(地鐵站 Pont Marie 下車,步行 3 分鐘) ♣ Le Monte-en-l’air ♣. 本編問過店主,在巴黎支持獨立 zine 的書店不多. 在出版業蕭條的現下,巴黎已經收掉不少經典的獨立書店,在城市角落仍有各式的主題書店苦撐存在著,這間在巴黎年輕藝術家熱愛街區的書店即是。 店內有巴黎數一數二、種類繁多的 zine,進貨品質優良。

    • 歐豪年1
    • 歐豪年2
    • 歐豪年3
    • 歐豪年4
    • 義大利與台灣的長照議題
    • 您搭乘的「人口老化超快列車」,正加速前進中
    • 台義相似 1:活得長、生得少
    • 台義相似2:不是不想生,而是沒結婚
    • 台義相似3:家庭萬萬歲
    • 汙名化的安養機構
    • 義大利的「瑪麗亞」:Badanti
    • 老齡照護是誰的責任?老人、子女、政府
    • 外籍看護是長久之策嗎?
    • 代代相養走向社會共同養老

    老年,是我們所有人的未來式。在台灣,也是越來越多人的現在進行式。當新聞不時出現疲憊照顧者、又窮又孤單的下流老人、非法安養院,老後可以依靠誰?我們準備好面對老年的旅程了嗎?過去台灣大多與日、韓等東亞國家做參照,「研之有物」專訪中研院歐美研究所柯瓊芳研究員,她發現,義大利和我們有高度相似性,透過既義式又台味的對照,提供老齡照護的省思。

    「2014 年我到義大利做研究,每天會經過一家醫院。醫院門口就像跨國市集,各種國籍的面孔在那裡擺地攤,波蘭、印度、菲律賓、烏克蘭人……」柯瓊芳回憶起數年前的歐洲行。 這些人為何千里迢迢來到這個南歐大國? 「外國同事告訴我,義大利有非常非常多老人,家人無法照顧時,就會雇用外籍看護。這些長輩住院,陪同的外籍看護會抽空外出透氣走動,醫院門口的低價商品地攤也就變成外籍看護的購物中心。」 新冠疫情暴襲時,義大利的醫療系統一度崩潰,部分原因即是:每 4 位義大利人,近乎就有 1 位是銀髮族。在這個超級高齡國家,男性平均壽命 81.2 歲,女性 85.6 歲。 但悲傷的是,長壽未必是樂事,義大利男人出生時的平均健康餘命僅 66.8 歲,代表他們五分之一的人生可能在不健康的日子中度過!比悲傷更悲傷的是,接下...

    柯瓊芳彷彿看見了台灣的未來圖像,她開始投入義大利老人照護的研究。 「台灣有點誤打誤撞,許多外籍配偶實際上是隱形的家庭看護,這讓我們延後面對照護缺口。」她率直地說:「但這幾年,我們也開始擔憂起高齡化議題。歐美是不是也有相同困境呢?我發現義大利是一個非常值得探究的國家。」 我們與義大利這個遙遠的地中海國度,有許多相似的疊影。比如,老人越來越多,新生兒越來越少。 2019 年,台灣搭上的高齡列車一路奔向前,超過 15%為老齡人口 ;但這一年我們的總生育率(Period Total Fertility Rate)只有 1.05%,在「世界人口綜論」的報告中全球排名吊車尾!義大利不遑多讓,2016 年名列歐盟會員國中最不愛生的。

    什麼原因讓人口結構「銀」得發亮?又是為什麼,大家都不生孩子了? 試試從親友隨機街訪,「養孩子多花錢,誰敢生啊。」「兩個恰恰好?一個都苦哈哈了!」不敢生、不願生是我們的日常版解釋。但真的只是這樣嗎? 過去研究數據顯示,少子化並非大家不生第二胎,而是結婚率不斷下降──在台灣,越來越多育齡人口沒有找到合適伴侶,選擇或非自願拒絕婚姻,又哪來的育兒大計!回頭看看義大利,結婚率同樣是歐盟末段班。結婚率低、總生育率低,非婚生育率也遠遠被法國、荷蘭、愛沙尼亞甩在後頭。 從這個角度觀察,義大利與台灣、日本彷彿困在同一條胡同裡,不想生的人或許沒有那麼多,問題在於結婚率不停下滑,但社會不支持非婚生子。 「我曾經做過一項研究,性別平等、生育率、非婚生育率呈現高度相關!」柯瓊芳說明這個有趣的發現。她以「當社會的工作機...

    相似的少子化、婚育文化,義大利人的家庭價值也很台灣味。 根據歐洲價值觀調查,各國對「父母應該竭盡所能照顧子女」大多雙手贊成;不過被問到「無論父母是否盡到責任,子女都應該敬愛父母」、「照顧體弱或生病的父母,是成年子女的責任」,結果天壤之別! 87%的義大利人認為應該奉養爸媽,但是贊成的瑞典、丹麥人卻只有約 25% 。 柯瓊芳分析,北歐國家傾向「接力式奉養」,父母照顧子女,孩子成年了繼續把資源傳遞給下一代。相反的,義大利、西班牙、希臘等南歐國家則接近儒家的孝道文化,重視父母高過孩子,撫養照顧老邁爸媽更是天經地義。 打從中世紀,因為生產制度影響,義大利人即流行以大家族為單位。佃農需要上繳部分收成給地主,單兵作戰拚不過團體戰,地主自然傾向租給大家族,回收更超值。這種歷史傳統影響了南歐的家庭文化。今日...

    過去父母老了,兒女一肩扛起;但如今,生得少、活得長,義大利面臨了台灣很熟悉的煩惱:越來越多人無力照顧長輩。「家庭養老」的功能正遭受挑戰。 過往這些照顧壓力大多由女性承擔,每個家庭背後都有一位偉大的女人,顧小孩、顧老人。隨著婦女就業率提升,加上不斷延後的高齡化壽命、漫長的不健康歲月,「自家的老人自家顧」變成說不出口的苦。 但奇特的是,北歐、西歐普遍的安養機構,在義大利卻不怎麼受歡迎。 義大利無法自理生活的老人大約 150-270 萬,僅僅 28%住進安養院。柯瓊芳解釋,在高度家庭主義的社會中,照顧是子女理所當然的責任,把年邁老父母送入安養院,老一輩台灣人可能痛罵子孫大不孝,傳統義大利人則會用「cold-hearted」眼神殺死你! 安養院被義大利人視為「窮人的救濟機構」,又窮又冷血才把父母「放...

    找看護到家裡幫佣,成為最佳折衷方案。 和台灣相似,居家看護大部分是女性外籍勞工,傳統被稱作 Badanti。不過,台灣外籍看護必須由正式管道申請,義大利則多半是非法雇用,估計至少有 70 萬以上的黑戶。 原因是,義大利政府對外籍勞工有嚴格的權益規定:簽訂正式工作契約,勞雇雙方繳交勞工保險,勞動條件也需符合規定,包括一年保障 13 個月薪水、享有育嬰假、法定特休……。若看護入住家裡,雇主還需要證明自己年薪超過 2 萬歐元(近 70 萬新台幣),每週保證至少雇用勞工 20 小時。 因此,不少家庭喜歡偷偷雇用 Badanti,省下「法定成本」。她們大部分來自羅馬尼亞、波蘭、烏克蘭等平均薪資較低的歐洲國家,有些則遠從同樣為天主教信仰的菲律賓而來;年齡多為 40-50 歲中高年女性,為了貼補家用,跨境...

    雇用看護成為現代家庭的喘息之道,但當經濟結構、性別分工、社會環境都已大不同,養兒不一定能防老,還得祈禱別被啃老!許多人不免也想問:政府的安全網在哪裡? 在義大利,要尋覓品質佳的照護機構,不是價格昂貴,就是得苦苦排隊。公設安養中心大不足,讓安養院與大家的距離更加遙遠。 柯瓊芳提到,荷蘭照護設施非常普遍,分散在社區中,住在養老院的長輩依然在地生活。就算子女不能時時探望,鄰人、朋友也能常常來往。但義大利安養院不夠普及,距離遠、舟車勞頓,原本的社交網絡被切斷,自然更排斥老年移居。 社會安全網不足、國家不積極設置長照機構,顯示了政府的角色被邊緣化。 過去就有研究,在荷蘭、瑞典、丹麥等國,大眾普遍認為政府有責任提供老齡照護,年紀大了,會優先選擇入住安養機構或接受政府居家照護。相反的,南歐有超過三分之一受...

    但人口老化的指針答答答快轉,單靠家庭、看護真的能撐起養老一片天?這些困擾顯然很有既視感,讓我們把鏡頭轉回台灣。 2017 年調查,54%台灣老人認為和配偶、子孫共居是最佳選擇,比起 2013 年的 65%減少,但仍超過半數。柯瓊芳觀察,家庭照護仍被視為主軸,但隨著社會文化改變,公共照護機構、日托中心已是不可避免的趨勢。 她直言,外籍看護除了是折衷選擇,也應該是過渡方案。 「不論台灣或義大利,我們身在家庭主義、資本生活的兩面夾擊,當公共照護資源還沒完全建立起來,多數人只能暫時從 family model of care(家庭照顧模式),轉向 migrant in the family model of care(外籍看護在家照顧模式)。」 維持在家老化,但照顧者從兒女轉換成外籍勞工。而台灣其實...

    法國哲學家西蒙波娃說:「一個社會怎麼對待老人,揭示出這個社會的原則和目的。」 看看義大利,回頭思考台灣。外國路線未必能複製,但相似的困境與嘗試仍可提供反思。好比在義大利,天主教教會除了改設養老與日托空間,也會提供社區送餐服務。未來,台灣宗教組織、衛生所、偏鄉學校、便利超商,或許也能加入公共照護行列,打造「街角日托」。 除了照護制度,柯瓊芳強調正視老邁和死亡議題、創造友善老齡文化,也是台灣的課題。比如,提供多元銀髮節目或有聲書,傳遞運動、營養、用藥、反詐騙常識;鼓勵青銀共居和交流;推動老人再教育。當我們提供更多文化資源,高齡的人們才不會在急速前行的旅途中被丟下。 「現代家庭的樣貌已經改變,走向我們與政府,而非我們各自與家庭的關係。例如幼兒公托、教育,都需要國家共同承擔責任。」柯瓊芳語帶關切地說...

  5. 2015年9月24日 · 汽車業是德國最重要的產業之一,2014 年的經濟貢獻達到 3840 億元,幾乎是所有行業貢獻的 20%,對於 GDP 的貢獻則為 2.7%。 同時,汽車出口占到了德國總出口的 20%。 ACEA 和 VDA 的數據則顯示,德國是歐洲最重要的汽車市場——2015 年超過 30% 的乘用車 (560 萬輛) 和 20% 的新車註冊 (304 萬輛) 在此售出和完成。 43 家汽車零部件和引擎工廠坐落於德國,產能占到了整個歐洲的三分之一。 2014 年德國汽車行業研發的花費達到 176 億元,為德國左右研發費用的三分之一;汽車業研發人員規模 93000 人。 全球任何五輛汽車中就會有一輛德系車,77% 在德國製造的汽車銷售向國際市場。

  6. 2024年5月22日 · AI 內閣即將上任!. 簡立峰期許:台灣要用 AI 而不是發展 AI. 《TechOrange》聚焦 AI 治理主題,在 AI 已為產業帶來翻天覆地影響的時間點,加緊討論「我們需要的 AI 政府」。. 期待政府轉型、發展 AI 時代下全新的政策指引,為產業打造創新空間與護欄。.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