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02年12月13日 · 探討全勝思想有兩個方向:上兵伐謀和不戰而屈 人之兵。 此二點即在指示如何達到全勝的概念和方法 。 上兵伐謀之語典出《孫子》〈謀攻篇〉: 故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攻城之法,為不得已也。 這段文字十分淺白,意如其面,相信大家並不難 懂。 但其實這當中卻透露著機關:廟算。 廟算在這段 文字中又代表著三個意涵,即「情報」、「判斷」、 「先機」。 各位若覺得意思還不夠明確,在這裡我引 《魏武注孫子》中的注來做說明: 上兵伐謀 (曹操曰:敵始有謀,伐之易也) 其次伐交 (曹操曰:交,將合也) 其次伐兵 (曹操曰:兵形已成也) 其下攻城 (曹操曰:敵國已收其外糧,城守,攻 之為下也) 在這段原文中,「兵形已成」是一個主要的分水 嶺。

  2. 2020年9月24日 · 專門做這種殺生惡業的人,因為天天殺,一定會感地獄的果,死了以後,他的中有像在夢中,看見他歡喜的境界,如果是宰羊的,就看見羊,如果殺豬、宰雞的便看見豬跟雞,由於他先前所串習的關係,一看見就會跑過去,然後這個殺的習慣又來了 ...

  3. 2021年1月28日 · 所以,必須按正確的方法反復串習忍辱。 此處所要遮止的,有兩方面 : ① 遮止受到怨敵傷害時,生起瞋心; ② 遮止見到怨家圓滿時,生起嫉妒不歡喜之心,以及遮止見到怨家衰敗、痛苦時幸災樂禍的心理。 如何才能真正遮止呢? 即依靠思惟以下各種道理,以思擇力即能遮止。 初中分二: ① 破除不忍障樂作苦; ② 破除不忍障利等 ③ 作毀等三。 初中分二: ① 顯示理不應瞋; ② 顯示理應悲愍。 注意:此處兩個“理”字,非常要緊! 實際上,以下都是運用緣起的正理作觀察修,“見緣起”是所有修法的眼睛,倘若具此法眼,便能通達以下修法。 初中分三: ① 觀察境; ② 有境; ③ 所依瞋非應理。 第一,“顯示理不應瞋”,即按正理觀察之後,可以洞察到“瞋恚”完全是一種錯誤的反應。

  4. 2020年9月18日 · 一個人臨終的時候,先是進入粗想,接著是 細想,到最後就 完全昏迷了。 在這個之前,由於無始以來一直串習強烈的「我愛」,死時會感覺到我好像快要失去了,自然而然生起非常強烈的 執著 ,這就是感得中有的原因。

  5. 2021年1月28日 · 《入行論》說:一切有為法都是由因緣而生、受因緣支配,全無自主性,了知眼前的現象唯是因緣所生、全無主宰者後,對一切幻化的事物便不應生瞋。

  6. 2020年10月28日 · 《入行論》說:“在這場和煩惱搏鬥的戰爭中,任何困難和艱苦我都不在乎,我會勇敢地摧伏瞋恚等敵人。 能戰勝煩惱,才是名副其實的勇士,此外殺死世間的怨敵如同殺死屍一般,並不能稱為勇士。 故又如論云:“住煩惱聚中,千般能安住,如野干圍獅,煩惱不能侵。 所以又如《入行論》說:“安住在煩惱堆中,無論在何種情況下都能鎮定安住,猶如獅子被狐狸圍攻,毫無懼色一樣,煩惱也不能侵害我。 道所治品,莫令侵害,而當勝彼。 道的所治品,是指煩惱。 上面這一頌,是說不要讓煩惱侵害而應當勝伏它。 已說共中士道次第。 以上共中士道次第的內容,已經宣說完畢。

  7. 廣論消文109-1. 【《分辨阿笈摩》說,劫毘羅摩納婆,由於學無學僧眾,說十八種異類惡語。. 謂云:「汝等象頭,豈能了知是法非法!. 」等,感有十八異類頭形摩羯陀魚,自迦葉大師時,乃至釋迦法王住旁生中。. 第二、往昔不恭敬的實例. 《分辨教》中記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