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4月24日 · 「全球變局,非我所控。 」時碩工業總裁黃亞興在採訪中多次強調。 非戰之罪,精密機械加工金屬零件業者時碩有親身之痛。 回顧 2022 年營收寫下 49.86 億元新高,年增 15.8%,2023 年,時碩營收,年減 16%,來到 42.08 億元。 營收下滑主因是俄烏戰爭、美國聯準會(Federal Reserve System)的升息政策等因素,預估市場需求降低,使半導體與自行車產業客戶去化庫存(減少或消耗積壓的庫存商品),也就連帶減少時碩的訂單。 黃亞興說,地緣政治會引發 長鞭效應(bullwhip Effect) ,這指的是需求訊息在供應鏈中,從下游向上游傳遞時,產生的扭曲與放大效應。

    • 能力不錯就拿翹、漠視規範
    • 缺乏基本的職業道德
    • 假公濟私、以私害公
    • 怠於學習、拒絕進步

    有些員工以為自己的專業能力是組織不可或缺的關鍵,或是自認對於客戶的掌握程度、已經累積的業績,都是公司不願意失去的價值,因而恣意妄為,習慣性的輕忽公司的規範及要求遵守的原則,將逐步導致整個團隊運作失去了準則與公平性。如果主管沒有約束這樣的行為,日後對整個團隊的規範都將形同虛設,無法有效的推行。

    每種工作均有基本的職業道德原則,例如房仲業者不該隱瞞買、賣雙方之間的售價與出價、從中套利,違反最基本的誠信原則。又例如擔任大型 SI 專案的業務人員與專案經理,必須遵守專案內容的保密原則,並且以專案順利完成為第一優先,不能因為自己是專案的核心人物,就藉著請辭或是休假「爭取」自己與公司的薪資談判,或是直接帶槍投靠其他公司。這種行為不只影響公司的形象,也會傷害聲譽、斷了自己在業界的發展。

    組織運作中的兩難就是「效率 vs 規範」。為了防止可能的弊端、降低組織風險,許多 SOP 或是管理規定應運而生,但是增加流程勢必降低效率,有些員工就會以提升效率為由、另闢蹊徑,嘗試在流程中創造出許多例外。 主管必須清楚判斷哪些是「必要的例外」?哪些是不該同意的破例?特別是這些例外可能使特定的個人受益,或是損及公司的利益,必須嚴守的界線不應輕易妥協。

    企業想持續獲利與成長,必須不斷的進步與創新。組織中的成員如果缺乏學習熱情,甚至排斥學習,對於整個團隊的影響是:為什麼xxx可以不學,我卻必須持續學習新的事物?一旦這樣的情緒與思維擴散開來,組織就會陷入拒絕進步的泥淖。 這件事的解決之道在於主管的態度,當領導者主動參與學習,帶動學習氣氛、鼓勵團隊進步,就有機會適時阻斷團隊拒絕成長的風氣。

  2. 2022年3月5日 · 不過根據 聯合國難民署 數據顯示, 俄烏戰爭爆發後,截至 2 日午夜,已經有 752 名烏克蘭平民傷亡,包括 227 人喪生和 525 人受傷;截至 3 日,高達 100 萬烏克蘭人被迫撤離逃往包括波蘭羅馬尼亞斯洛伐克摩爾多瓦匈牙利俄羅斯白俄羅斯等國家 ...

    • 斯洛伐克總理遇刺1
    • 斯洛伐克總理遇刺2
    • 斯洛伐克總理遇刺3
    • 斯洛伐克總理遇刺4
    • 斯洛伐克總理遇刺5
  3. 2023年9月13日 · 搭便車思維,要善用既有關係,即使是權力邊緣的一方,如果能設法察覺整個體系或組織的環節,是不是能重組、變通,就有機會找到對自己有利的管道。 規定不一定非黑即白,「鑽漏洞」也是一種變通. 第二種變通思維,薩瓦加稱為「鑽漏洞」,現行規定、法律上很有可能造成不公平,但規則通常都會有漏洞,可以利用規則上的模糊地帶,使自己受益,達到變通效果。 世界衛生組織(WHO)在 2015~2019 年統計,全球每年有 7300 萬人墮胎,其中 34% 的人屬於不安全墮胎,有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許多國家法規不允許人們墮胎。

  4. 2022年3月8日 · 為了抵禦大離職潮,組織或主管的付出必須讓員工「有感」, 近半受訪者表示,沒有感覺組織和主管重視他們,對公司也沒有歸屬感。 麥肯錫建議,如果不知道自己的員工要什麼,或是知道但沒有好的對策,不如先「暫停」一下,比如不強求員工回歸辦公室。 先保持原狀,起碼不會逼迫員工提早做出選擇。 接著自問幾個問題,像是 福利充足嗎? 45% 的離職受訪者表示,照顧家庭是一項決定性因素。 因此,擴大托兒服務、護理服務和其他以家庭為中心的福利,都能留下這些員工。 延伸閱讀: 如何應對複雜的職場政治? 2 個方法學會善用女性特質,建立互信關係. 或者, 職涯發展是否明確? 員工想晉升的目的之一,是獲得認可,聰明的公司不只提拔他們,在職位、階層設計上也必須更具巧思。

  5. 2022年2月27日 · 周五(24 日)時,加拿大總理杜魯道和英國首相強生在這方面的態度較明確,都希望立即把俄國逐出 SWIFT;美國白宮發言人珍・莎琪(Jen Psaki)也說,把俄國逐出 SWIFT 是檯面上選項之一,拜登總統傾向和盟國採取同樣行動;彭博引述知情人士報導,由於

  6. 2023年1月9日 · 若長期處在有毒的企業文化,工作者會感到壓力、焦慮、抑鬱和倦怠;慢性壓力會阻礙睡眠、提高人體被感染的風險,且可能引發心臟病與憂鬱症,不只對工作者的生心理健康造成危害,也會進一步影響其人際關係。 美國衛生局(US Surgeon General) 在 2022 年 10 月發布《職場心理健康與福祉》(Workplace Mental Health&Well-Being),建議職場中的領導者傾聽員工的需求,提供成長機會、社群連結、促進工作生活和諧、保護工作者免於受到傷害,以及賦予工作者對職場決策的影響力,藉此打造健康的職場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