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3年4月9日 · 相關係數是按積差方法計算,同樣以兩變數與各自平均值的 離差 為基礎,通過兩個離差相乘來反映兩變數之間相關程度;著重研究線性的單相關係數。 依據相關現象之間的不同特征,其統計指標的名稱有所不同。 如將反映兩變數間線性相關關係的統計指標稱為相關係數(相關係數的平方稱為 判定繫數 );將反映兩變數間 曲線相關 關係的統計指標稱為非線性相關係數、非線性判定繫數;將反映多元線性相關關係的統計指標稱為 復相關係數 、 覆判定繫數 等。 [ 編輯] 相關係數的幾種定義. 相關關係是一種非確定性的關係,相關係數是研究變數之間 線性相關 程度的量。 由於研究對象的不同,相關係數有如下幾種定義方式。 簡單相關係數:又叫相關係數或線性相關係數,一般用字母P 表示,是用來度量變數間的線性關係的量。

  2. 2020年12月9日 · 1. 組建期。 (Forming) 項目小組 啟蒙階段。 項目團隊 醞釀,形成 測試 。 測試的目的是為了辨識團隊的人際邊界以及任務邊界。 通過測試,建立起團隊成員的相互關係、團隊成員與 團隊領導 之間的關係,以及各項團隊標準等。 團隊成員行為具有相當大的獨立性。 儘管他們有可能被促動,但普遍而言,這一時期他們缺乏團隊目的、活動的相關信息。 部分團隊成員還有可能表現出不穩定、憂慮的特征。 團隊領導 在帶領團隊的過程中,要確保團隊成員之間建立起一種互信的工作關係。 指揮或“告知”式領導。 與團隊成員分享團隊發展階段的概念,達成共識。 2. 激蕩期。 (Storming)形成各種觀念,激烈競爭、碰撞的局面。 項目團隊獲取團隊發展的信心,但是存在 人際衝突 、分化的問題。

  3. 經理角色學派是20世紀70年代在西方出現的一個 管理學派 ,它是以對經理所擔任的角色分析為中心來考察經理的職務和工作的。 明茨伯格 認為,對於 管理者 而言,從經理的角色出發,才能夠找出 管理學 的基本原理並將其應用於經理的具體實踐中去。 經理角色學派的代表作,就是明茨伯格的 《經理工作的性質》 ( The Nature of Managerial Work )。 管理者真正做了什麼? 他們是怎麼做的? 為什麼要這樣做? 對這些古老的問題早就有著許多現成的答案,但明茨伯格並不輕易相信這些現成答案,而是深入研究現實。 還是博士生的時候,明茨伯格就帶著秒錶去記錄五位管理者真正在做什麼,而不是聽他們說自己做了什麼,或者是由學者去想象他們在做什麼。

  4. 2020年6月30日 · [1] [ 編輯] 折衷理論的分析過程與主要結論可以歸納為以下四個方面: 一是 跨國公司 是市場不完全性的產物,市場不完全導致 跨國公司 擁有 所有權特定優勢 ,該優勢是 對外直接投資 的必要條件。 二是所有權優勢還不足以說明企業對外直接投資的動因,還必須引入內部化優勢才能說明對外直接投資為什麼優於 許可證貿易 。 三是僅僅考慮所有權優勢和內部化優勢仍不足以說明企業為什麼把生產地點設在國外而不是在國內生產並出口產品,必須引入 區位優勢 ,才能說明企業在對外直接投資和出口之間的選擇。

  5. 2017年12月17日 · 什麼是LMX理論? 領導—成員交換理論(Leader-member exchange,簡稱LMX理論)是由 葛倫 (又譯:喬治·格裡奧) ( George Graeo )和 Uhl-Bien 在1976年首先提出的,他們在 VDL模型 (Vertical Dyad Link Model)的研究過程中,通過純理論的推導,得到了這樣一個結論: 領導者 對待下屬的方式是有差別的;組織成員關係的集合中往往會包括一小部分高質量的交換關係 (圈內成員之間),和大部分低質量的交換關係 (圈外成員與圈內成員之間)。 [ 編輯] LMX理論的內容. 領導者-成員交換理論 (1eader-member exchange theory,LMX) 指出,由於時間壓力,領導者與下屬中的少部分人建立了特殊關係。

  6. 2010年1月30日 · 韋納的歸因理論簡介. 歸因理論 是關於判斷和解釋他人或自己的行為結果的原因的一種 動機 理論。 在學校情境中,學生常提出諸如此類的歸因問題,如:“我為什麼成功 (或失敗) ”“為什麼我生物測試總是考不過人家”等等。 美國心理學家 伯納德·韋納 (B.Weiner,1974)認為,人們對行為成敗原因的分析可歸納為以下六個原因: 能力,根據自己評估個人對該項工作是否勝任; 努力,個人反省檢討在工作過程中曾否儘力而為; 工作難度,憑個人經驗判定該項工作的困難程度; 運氣,個人自認為此次各種成敗是否與運氣有關; 身心狀況,工作過程中個人當時身體及心情狀況是否影響工作成效; 其他,個人自覺此次成敗因素中,除上述五項外,尚有何其他事關人與事的影響因素 (如別人幫助或評分不公等)。

  7. 2014年7月31日 · 阿特金森的成就動機理論 被認為是一種 期望價值理論 ,因為這一理論認為動機水平依賴於一個人對目的的評價以及達到目的可能性的評估。 阿特金森 重視衝突的作用,尤其重視 成就動機 與害怕失敗之間的衝突。 該理論的特征是它可以用數量化的形式來說明。 阿特金森認為,最初的高成就動機來源於孩子生活的家庭或文化群體,特別是幼兒期的教育和訓練的影響。 個人的成就動機可以分成兩部分:其一是力求成功的意向;其二是避免失敗的意向。 也就是說,成就動機涉及到對成功的期望和對失敗的擔心兩者之間的情緒衝突。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