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2年8月25日 · 推薦給學測生、分科生的網站&頻道(含備審資料、面試技巧資源). 今天這篇文是我把我曾經看過、參考過的網站、YouTube 頻道做一個整理,每個 ...

  2. 2020年3月19日 · 一、用簡歷表格抓住教授目光. 面對大量的書審資料,教授其實很難有時間逐字逐句審閱,是故一開始的簡歷表格是關鍵,它能讓教授一目了然你的重要事蹟與特質,甚至引發其興趣,更深入細看自傳。 IOH 建議表格中的獲獎紀錄、活動經驗能依時序從現在到過去條列式呈現,也可以將自己特別的經歷用其他暗色系顏色或粗體標註,切記文字顏色不可太多樣(固定使用兩種即可),以免過於花俏讓人看得眼花失焦。...

    • 秘訣一:備審做「橫」的
    • 秘訣二:自傳中的亮點
    • 秘訣三:「透露」你的多才多藝
    • 其他注意事項

    現在的備審資料都是直接上傳到網路上,教授從電腦直接閱讀。很多人備審都是做直的,可是你想想看,教授的電腦螢幕是直的還是橫的呢?究竟是橫的備審還是直的備審在電腦上的視覺效果比較好呢? 我建議,備審做「橫的」比較好。 當然你可能會說:真的有差嗎?我真的會因為備審做橫的而被加到分嗎?我真的會因為備審做橫的就從備取變成正取嗎? 我不能給你100%保證,不過你想想看,在這麼多競爭者裡面,你因為備審做橫的,讓教授在評閱你的資料時感覺特別舒適、視覺效果特別好,總不會一點點差別都沒有吧?

    寫自傳是許多人在做備審資料時的困擾,我們一直想著要寫怎樣的內容才能感動教授呢? 但是呢,必須告訴你一件事: 話雖如此,也不代表你的自傳可以隨便寫,只不過你必須知道,你盡寫些俗氣的內容 — 像是你爸爸媽媽在做什麼工作、你高中讀書有多認真、你玩過多少社團和參加多少營隊—可是一點也不加分。 以我自己來舉例吧。五年前我申請成大統計系的時候,我發現我過去的經驗跟統計幾乎沒有關聯。高中時的我是個不折不扣的文藝青年,我參加校刊社、參加文學獎、也參加繪畫和攝影比賽,就連營隊都參加跟統計沒有關係的英語營。這樣的情況下我要怎麼為自傳賦予亮點呢? 這時我想到,我高中三年其實做過一件跟統計非常有關係的事,那就是在校刊社時做的「全校民調」。我們當時發放了很多問卷,分析了全校同學對課業、愛情、社團等事情的想法,也做了很...

    我們高中時可能會做很多事情,跑步、游泳、畫畫、跳舞、寫作、唱歌、彈吉他、烹飪……累積出很多成果,然而這些東西不見得都和我們申請的校系有關係。你可能會問,無關的東西還需要放嗎? 在秘訣二中我提到,自傳要呈現你最亮眼、跟申請校系最相關的經歷。至於那些與申請校系無關的作品,我建議放在備審的「後半部」,以一個附錄的形式呈現。 當時我去成大統計系和交大管理科學系面試時,都有被問到作品集的內容,其中一位教授對我參加的攝影比賽很感興趣,問了我很多對攝影的想法;另外一位教授則對我參加文學獎很好奇,問我是不是很喜歡文學,我也因此跟教授們多了很多愉快的話題。 大學教授其實多半不喜歡只會讀書的書呆子,如果你有很多不同的才藝、不同的興趣,其實是相當加分的。但要記得,這些才藝只是配角,配角可不能搶了主角的風采,所以我...

    關於讀書計畫,教授其實也都知道你就算現在這樣寫,以後大概也不會這樣做,他們也只是斟酌著看,不會因為你的計畫有多偉大就給你加很多分。只有一件事要切事,那就是搞清楚你在寫什麼。 舉例來說,如果你寫說你計畫大二要雙主修、或要申請某一個學程,那請你務必搞清楚雙主修的目的是什麼、那個學程的課程內容是什麼;如果你說你以後要考到某張執照,那也請你務必了解考那張執照對你來說有什麼好處。不要隨便寫寫,等教授問你時又答不出來。 很多人以為備審資料都差不多,但如果你上甄選入學委員會的網站仔細看校系分則,就會發現每個校系要求的審查內容都不太一樣,有的系比較注重多元表現、有的校系注重特定競賽的成果、有的校系則注重語言能力,仔細研究你想申請的校系在意什麼,必能發現許多端倪,在製作備審的時候才有辦法做出讓教授滿意的東西。

  3. 2022年7月1日 · 如果考生有照上面第9點提的方法記錄下自己的答案,就可以在對答案時估算出自己的分數區間。新制學和分科測驗皆有非選擇題,所以會算出保守 ...

  4. 2020年4月2日 · 以下是我整理出的五個準備自我介紹時的重點。 (一)內容與科系深刻連結. 自我介紹的內容可以從很多個不同的面向切入,但是不管從哪一種角度去寫稿,一定要記得環繞在以科系為核心的方向上。 我那時選擇從性格、參與活動及心得、申請動機這三個方向準備。 以性格為例,很多人會非常真實地把自己擁有的一切性格列出來,這沒有什麼錯誤,但是如果性格與科系毫無關係,最終只是在浪費時間和唇舌而已。...

  5. 2021年3月9日 · Mar 9, 2021. -- 撰寫動機. 因為在準備過程中參考了許多學長姐的讀書方式,所以想說來寫一篇文,把這半年來讀國考的歷程整理一下,分享給有需要的同學與學弟妹! 相信許多人在考國考前都會有一些不切實際的幻想(例如我),比方說「第一頁」、幾分幾分,但老實說我發現實在可遇不可求XD,考前我只對自己下一個指令,叫做「通過」。...

  6. 2022年8月23日 · (1) 對照歷屆的成績的 累積人數百分比 (自高分往低分統計) ,換算出自己在歷年的成績. (2) 將換算出的成績以不同組合排列 (四科/三科/…,看你想報考的學校採計的科目) (3) 抄錄下各組合換算出的成績的 自高分往低分累計 的人數和百分比. (4) 比對歷年的一階錄取分數 ( https://university-tw.ldkrsi.men/caac/)...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