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1. 您是不是要查

    黃 軒 site:www.whnews.cn

搜尋結果

  1. 2021年12月26日 · 12月24日下午,文登区领导干部会议召开,宣布省委、威海市委关于文登区委、区政府主要负责同志职务调整的决定:乔新跃任文登区委委员、常委、书记、党校校长;张宏璞不再担任文登区委书记、常委、委员、党校校长职务;单浩仁提名为文登区政府区长候选人;隋同朋不再担任文登区委副书记、常委、委员、政府区长职务。 威海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刘升勤到会宣布省委、威海市委决定并讲话。 张宏璞主持会议并发言,乔新跃、隋同朋、单浩仁同志先后发言。 文登区副县级以上领导干部,部分县级老同志,区直各部门、驻文有关单位、部分企业主要负责人,各镇街党政主要负责人等参加会议。 (来源:文登发布) 推荐阅读. 更多. 前4月工业用电量同比增长近30%! 威海工业经济保持良好增长势头.

  2. 黄相和,1918年生于距天福山起义发生地仅一公里的驾山窑村。 1940年4月,深受天福山起义影响,已经22岁的黄相和报名参加了革命队伍。 他认真学习文化,苦练军事技术,进步非常明显,第二年就当上了班长,并且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参加革命仅4年时间,黄相和就由普通战士成长为一名出色的指挥员,参加大小战斗113次。 4次负伤,4次立功,多次获得荣誉称号,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唯一的“一英八模”。 1944年,黄相和担任某部二团一连指导员,在胶东的齐家埠战斗中,上级赋予一连主攻任务。 当时敌人顽强对抗,加之工事坚固,仗打得异常艰苦。 三个半小时后,一连将士采用连续爆破的方式,才攻破一个缺口。 垂死挣扎的敌人集中火力猛烈射击妄图打退一连进攻;同时将缺口封死,堵住我增援部队。

  3. 2021年6月23日 · 首页 > 关注民生. 百年风华 红动胶东丨天福山精神代代传. 2021-06-23 编辑: 宋倩. 天福山,群峰环抱,林深草郁。 1937年12月24日,中共胶东特委在这里举行抗日武装起义,成立了胶东第一支人民抗日武装。 光阴似箭,战争硝烟已经散去,抗战英雄的事迹却激励着一代代威海人,群众也把抗战英雄牢牢记在了心里。 百岁老党员的初心故事. 今年5月19日是王淑贞107岁的生日。 来自天福山女子民兵班的牛一杰等人再次来到王淑贞的家乡——文登区界石镇阎家泊子村,陪老人一起过生日。 因年事已高,王淑贞说话已不是很清晰,除了“谢谢”外,说的最多的两个字就是“革命”。 “来看奶奶时一定要穿民兵服装,如果是便服,奶奶就不认识我们了。 ”牛一杰说,王淑贞是昆嵛山红军游击队队员刘福考的妻子。

  4. 2022年1月11日 · 日本侵略军侵入胶东后,制造了多起骇人听闻的惨案,于慎修的家乡也同样遭到日军铁蹄的践踏,老百姓的生活暗无天日,在死亡线上挣扎。 日军暴行使于慎修无比愤慨,他更加坚定了这样的信念:不打败日本帝国主义,人民就别想过安稳日子。 只有共产党领导的革命队伍,才是解救人民出水火的唯一队伍。 只有跟着共产党干革命,才有出路。 机智勇敢 冲杀在前. 坚定的信念给了于慎修勇往向前的力量。 1940年4月的一天夜里,他坚定地告别了父母和妻女,连夜疾行几十里,报名参了军,成为八路军东海指挥部五营的一名战士。 穿上军装扛起枪的于慎修,很快适应了军营生活,他每天苦练杀敌本领,不久就掌握了射击、投弹、刺杀、爆破等军事技术。

  5. 2021年4月17日 · 首页 > 关注民生. “国家安全教育进企业”主题活动启动. 2021-04-17 编辑: 宋倩. 威海新闻网讯 4月16日,“国家安全教育进企业主题活动启动全市各企业纷纷开展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的国家安全教育和普法宣传工作进一步增强企业职工总体国家安全观促进企业健康安全发展筑牢维护国家安全的人民防线。 在威海怡和专用设备制造有限公司,路边红色的宣传栏格外亮眼,“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保密工作应知应会事项的基本要求”等国家安全知识图文并茂地展示出来,吸引不少职工驻足细读。 当天上午,市发展改革委工作人员来到企业,通过派发法治宣传资料、接受现场咨询等方式,向企业职工宣传国家安全知识。

  6. 2023年3月14日 · 威海海洋主题电影《大洋追鱼记》等4部作品亮相香港国际影视展. 2023-03-14 编辑: 宋倩. 3月13日至16日,亚洲规模最大的影视界盛会——2023年“香港国际影视展”,于香港会议展览中心隆重开幕。. 威海本土企业——火龙传媒拍摄制作的海洋主题4部电影 ...

  7. 2020年7月20日 · 地处威海市文登区的大水泊镇,是一个总人口不足4万人的胶东小镇。 让人惊叹的是,这里建立起“乡村振兴首席专家”制度,汇聚了清华大学建筑学博士李久太、国内知名文化学者张晗东、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特聘专家马新童等16名博士、教授级“首席专家”,更有400多名来自全国各地的专业人才以“新村民”的身份“落户”村庄。 整个过程,从2017年开始到现在,仅仅用了三年多的时间,而真正实现“裂变”式发展,也就是最近这一年。 “速度快得有点不敢相信。 ”大水泊镇党委书记滕新强说。 “连鸡窝都没盖过”的教育学博士在镇里支持下办学校,随后引来获得国际奖项的建筑学博士等一批批人才,人才“共生效应”在大水泊充分体现. 7月7日—10日,距离大水泊镇驻地不远的威海紫光实验学校,第一批高三学生迎来了“新高考”。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