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5月20日 · 從今日起,520除了代表「我愛你」及「總統就職典禮日」,也象徵著「松鴨桑」對松山文創園區的熱愛,「松鴨桑」將以「松菸大使」的身份分享更多園區的趣聞。

  2. 2023年12月4日 · 離職前必須先問自己這7件事. 2023/12/04 琅琅悅讀/ 圓神出版. 圖/Unsplash. 文/金美敬. 與第二人生接軌的方法. 以 YouTube 頻道《申師任堂》聞名的朱彥奎製作人常說:「我在電視台上班的時候很不快樂。. 許多上班族對他的話深有共鳴。. 他是一個很不 ...

  3. 2023年4月23日 · 一個「長期案子」,像一份「正職工作」,能做個2、3年,就算是非常穩定了!合作結束之後,再找下一個長期案子行了,和一般「上班族轉職」其實也差不多。 而接案職涯,也和上班族職涯一樣,可以累積屬於自己帶得走的「能力」、「經驗」和 ...

    • 關於末日的謠言
    • 2012年馬雅末日預言
    • 馬雅人的循環式時間觀
    • 馬雅末日的餘波
    • 結語

    一說到世界末日,大家或許還記得「1995閏八月」、「千禧年危機」,或是「2012年馬雅末日」這些預言。每一次的「末日」前夕,總有名嘴三天兩頭的大放厥詞、危言聳聽。有些人受到影響,便會準備糧食、求生包,準備抵抗世界末日;也有人放棄抵抗,聲稱要拋售所有財產,追求最後的享樂;還有人會借助宗教,希望神佛能夠拯救眾生。 這種末日心態,古今皆然,放諸四海皆準。就連在60年前,淳樸的臺灣鄉間也不例外。 1960年的《聯合報》就記錄下一次臺灣人的末日恐慌: 這個1960年的末日傳言,與2012年的末日預言一樣,都是「過鹹水」的舶來品。當時有部分義大利天主教徒主張,在當年的7月15日地軸將會翻轉,人類文明將會毀滅,不過有7千人能存活下來,開創新的人類文明。這個聽來荒誕不經的謠言,在臺灣散布的程度比我們想像中還...

    說到近年來最轟動的末日預言,莫過於2012年的馬雅末日,它起源自有心人士對於馬雅長紀年曆法的扭曲與誤解。所謂的「長紀年曆」,是馬雅人最常使用的3種曆法(卓爾金曆、哈布曆、長紀年曆)之一。長紀年曆的運作方式是從西元前3114年8月11日起算,採取每日累加的方式來計算日子。一個長紀年曆的週期是13個1萬4,400天,在馬雅文中稱為「13巴吞」(13Baktun)。經過換算後,就是西元2012年的12月21日。 於是有人認為,曆法的終結就是地球的末日。當時有民俗宗教風水師傳送簡訊給信徒,要他們到高雄橋頭的義山宮集合,「遊學太子爺」已經到那邊等大家,擔心末日的人,可以到廟裡祭拜祈福,竟也有8名信徒帶著帳篷夜宿在廟前;更有名嘴說馬雅人預言將會發生一場大地震、大洪水毀滅世界。筆者身為馬雅文化研究者,在網...

    要解釋究竟有沒有「預言」,必須先回到馬雅人的時間觀來看。與今日的直線時間觀不同,馬雅人相信循環式的時間觀,他們設計了許多不同曆法循環,彼此可以交互運作與重合。馬雅人追求曆法時間重合點的「巧合」,統治者可藉由在曆法重合點舉行宗教、政治的儀式,來增加自己統治的權威。 例如,統治者會舉行與過去某個曆法重合點相同的宗教儀式,藉此宣傳我與過去的祖先、神祇都在曆法重合點舉行相同的儀式,在未來,我的子孫也會在同一個曆法重合點舉行相同的宗教儀式。這個對於未來的宣言,就被大家誤解為「預言」,馬雅文化也被認為是個熱愛預言的文化。 所以,前述墨西哥Tortuguero遺址的6號紀年碑上佚失的銘文內容,就可以透過前後文來推論。首先,我們看到一個叫做「烏龜聖鳥王」的統治者,在6世紀時,主持了一場三溫暖浴室的開幕典禮,...

    就在2012末日預言在世界流傳之際,美國的新時代運動(New Age Movement)、馬雅十三月亮曆等宗教靈性與身心靈團體,找到新的發展契機。他們將「新的開始」擴大解釋為,人類的身心、社會將會提升,信仰者追尋所謂宇宙間的和諧秩序。在2012年,就有一則報導提到: 上述報導裡的時間法則基金會,就是發明、推廣馬雅十三月亮曆的機構,他們搭上2012年新紀元的契機,在世界各地快速的發展。創始人是José Argüelles,信仰者們尊稱為José博士,他是位曾在墨西哥旅居的墨裔美國人,據說擁有藝術相關的博士學位。從新時代運動的發展來看,他算是較晚的末流,José在1980年代末創立了時間法則基金會,開始提倡他和妻子發明的馬雅曆法。 在José所寫的《馬雅因子:超越科技的路徑》(The Maya ...

    無論何種末日預言,都是一種人類畏懼毀滅的集體潛意識,不會有消失的一天。而人們想從宗教典籍,或是古代的歷史、遺跡之中,找到指示未來的歷史本文、成為先知,都是自古以來的常見心態。 不過,當我們從歷史去追尋自己的身心靈的平衡時,更應該回到歷史去判讀。當古人自己都沒有這樣的「預言」,或者所謂的神秘能量傳說,源頭根本是傳教士為了傳教的偽作,又怎麼有辦法從裡面挖掘什麼能量呢? ※本文出自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觀‧臺灣》第52期「好命這邊請」。

  4. 2022年3月26日 · 2013年12月10日是諾貝爾頒獎典禮日,也是國際人權日,頒獎典禮和行動藝術抗議同步。 廖亦武、貝嶺、王一梁、孟煌,裸身奔向斯德哥爾摩音樂廳,在頒獎典禮場外高呼:「劉曉波!

  5. 2020年6月3日 · 而在520臺灣總統就職典禮前,針對臺灣的網路攻擊愈趨猛烈,近期總統府網路遭駭客入侵,外洩並竄改內部文件,引起各界譁然,我們社會為此付出的成本,愈來愈可觀。

  6. 2023年5月24日 · 現在已經不再是靠一份好工作,能幫你解決所有問題的時代;比起在哪裡工作,現在能學到什麼才是更重要的事。 現居德國的韓籍考古學家,同時身兼小說家的許秀敬,曾在受訪時表示,「無論是在烈日下挖掘古物,還是坐在電腦桌前寫報告,兩者都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