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9年12月25日 · 看留言討論. 作者\Henry羅寶鴻老師. 編按: 自由和紀律對有家有幼兒的父母而言要取得其中的平衡點一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規範紀律的同時不能讓孩子失去了選擇權自主權教育及教養是一條不簡單卻不得不走的漫漫長路讓專家幫助我們 ...

  2. 2019年7月31日 · 每個孩子的家長都希望自己家的孩子能有一個成功的人生但孩子具備做選擇的能力嗎也就是說孩子做出的選擇能更快的促使他/她成功嗎很多爸媽都有這樣的想法我現在幫孩子進行選擇是因為他們不會選等孩子長大了他們自然會有選擇的能力抱有這種態度的父母會讓孩子對家長依賴成性等長大了孩子能有自我選擇能力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更別提做出更為合適的選擇了。 所以,孩子的選擇能力需要從小開始培養。 關於這個問題,家長有哪些方法可以採納呢? 一、灌輸給孩子「我可以」的思想. 當孩子從父母那兒不停的接受到這種思想 ,他們就會逐漸形成相信自己、依靠自己的習慣,從生活的各種小事(比如起床、吃早餐、上學等)到做選擇,他們都會發揮主觀能動性,爭取自己搞定。

    • 「亞洲健康智慧園區」(2023營運)今(2023)年10月中,堪稱帝寶級的養生村「亞洲健康智慧園區」盛大開幕,主打台灣首座溫泉養生村,欲挑戰台灣養生村的天花板,這間座落在新竹關西的頂級養生退休宅 ,分兩期開發、總共388戶,其中有8成為出售型健康宅,每戶總價約1,800~2,000萬元左右,每坪約80~90萬元。
    • 「日初不老莊園」(2021營運)位在新北市三芝的「日初不老莊園」,同樣是採產權出售型和出租型雙軌制的養生村,全區約5800坪銀養樂齡複合園區,主打以30%低建蔽率,規劃3200坪綠地,2022年下半年公開的三芝「日初不老莊園」2期,可售戶數130多戶,計畫2025年底完工。
    • 「新板傑仕堡」(2020營運)新北板橋的「新板傑仕堡」養生村,是全台唯一獲SNQ標章肯定的樂齡退休宅,而且位在市中心,距離板橋站、捷運新埔站步行距離約10分鐘,主打智慧樂齡宅,房內有多項智慧裝置,如雲端居家照護系統、App智慧防控、語音管家等,浴室及廁所內配有緊急拉扣,遇突發狀況時,可呼叫櫃檯人員協助;房間坪數分為一房一廳30坪、兩房一廳40坪。
    • 「長庚養生村」(2005營運)接著,2005年台塑集團創立「長庚養生村」,房間坪數為一房一廳或是一房兩廳,社區內有各式社團、課程、藝文表演,每月一次房務清潔,另有社區醫院、特約門診、復健中心,並與桃園分院、林口長庚醫院結合,如果12小時未出房門,系統會通知館內人員確認狀況,讓長輩入住更安心。
  3. 談到維持婚姻時,很多人都會覺得不失去「愛的感覺」是一個關鍵。但說起來「愛」是一個十分空泛的概念,那是一種情感的表現,我們會因為對方的外表而「愛」、才華而「愛」、行為而「愛」。要如何才能夠更具體地來解釋能夠維持婚姻的「愛」呢?心理學者們透過研究,試圖找出什麼是婚姻中 ...

  4. 2019年6月11日 · 推薦閱讀孩子的選擇權0-3歲的自由與紀律 謝明霏補充對孩子來說自我認同的第一種形式就是身體認同家長可試著引導孩子認識自己認同自己幫助建立孩子的存在感與價值感也讓孩子認同自己是值得被愛和擁有幸福的人。 圖文創作:健談

  5. 2021年1月18日 · 首頁 » 父母「投射性認同」:太懂事的孩子,大都活得不幸福. 無人知曉的夏日清晨。 專欄作家 發表於 2021-01-18. 看留言討論. 個體神經系統的發育受先天因素的調控如遺傳基因母體在孕期中的各種激素水平等),這使得一些人從小就比一般人擁有更高水平的情緒體驗或智力發展對外部刺激也更加敏感。 作為一個高度敏感的人,這類個體可能會有異於常人的同理心和洞察力。 比如當踏進一個房間時,他們第一時間就能感受到那些不易被察覺的細微之處——若有若無的氣味、傢俱的佈局擺設、地板的紋路等。 更重要的是,即使對方一言不發,敏感的個體也能輕易識別ta散發出的情感上的信號和微妙的情緒流動。 當房間裡的氛圍有所改變時,他們的身體會自發地有所感應;類似地,當有人難過時,他們也能彷彿是自動地注意到。

  6. 2021年3月25日 · 溝通是為了達成某些目的,而非一味的情緒宣洩,有效的溝通,包含以下幾個祕訣. 1. 避免指責 。 例如:你怎麼又把房間搞得亂七八糟? 2. 避免貼標籤 。 例如:你就是懶/笨/愛說謊。 3. 罵人不要超過十個字 。 例如:收拾房間(手指著亂的地方)。 比起一直叨念,孩子更可能聽進去。 4. 停頓 。 溝通的時候,不要單方面一直說,對話最好維持五五波的比例,如果大人說了超過七成的話,基本上溝通就有點失衡了。 適時使用停頓,給孩子思考的時間,並鼓勵孩子表達。 5. 詢問孩子意見 。 例如:你闖禍了,打算怎麼處理? 6. 孩子求助再給建議 。 當孩子自己來尋求建議,此時父母給的意見,孩子才會聽進去。 當孩子認為自己不需要協助,父母硬把自己意見塞給孩子,對孩子來說是一種強迫。 7. 摘要孩子說的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