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1月4日 · 和碩 ( 4938-TW )2023 年全年漲幅則為 36.8%,董事長童子賢曾表示, 未來不管是 PC,甚至是手機都將導入 AI 功能 ,看好 AI 整體發展。 同時他也提到,新技術是帶動新需求的重要推手,因此可以看到只要跟 AI 沾上邊,包括終端設備及伺服器等都很暢旺。 立即下載《2024 趨勢觀察報告》 【推薦閱讀】 分析師稱微軟「iPhone 時刻」將因 AI 誕生! 你也這麼認為嗎? 2024 全球半導體建廠要動起來了! 盤點美、日等 5 大地區進度如何? 【台積電想和美國說的話很多】到底是哪些話,不惜讓劉德音提早退休也要說?

    • 台灣代工廠悲歌,蘋果轉建多元供應鏈
    • 車用產品守備範圍廣,跟上趨勢拚技術升級
    • 初切汽車電子領域,技術難與與百年車廠較量
    • 研發無人工廠已久,成進軍汽車產業利基

    蘋果建立全球 G2(中國、非中國)供應鏈看起來已成事實,藍思、立訊甚至是歌爾等中國業者逐漸崛起,對台灣供應鏈的威脅,恐怕更甚以往。和碩看準了供應鏈發展態勢,一邊選擇加深與立訊的合作外,其實另外一邊也開始轉往新領域 —— 車用市場發展。 和碩早已布局車用領域一段時間,車用部門 BU8 逐步成為和碩新業務中的一顆閃亮新星,不僅打進奧迪、豐田等傳統車廠供應鏈,去年更因為特斯拉大賣而蒙受其利。 根據目前出貨成長,摩根大通預估,未來和碩電動車業務會有超過 5 成的年複合成長率(CAGR),瑞銀證券科技產業分析師陳星嘉也觀察,雖然現在特斯拉對和碩的貢獻還小,「但將為和碩帶來利潤貢獻,毛利也比組裝業務更高。」

    和碩技術長黃中于接受《今周刊》獨家專訪時指出,和碩車用產品發展最早可追溯至還沒分家前的華碩時代,「當時,我們是從導航機開始。」經過多年布局,現在的和碩不僅擁有不少客戶,在車用產品布局上,包括 ECU(控制器)、車用平板、機構件、線束、通訊模組等都有著墨,車用變壓器、充電樁等次系統組裝也是和碩的守備範圍。 凱基證券資深副總經理梁姿嫺分析,在汽車產業中 Tier 1(一線供應商)其實也有些微差別,一是傳動、底盤等一站購足式的系統 Tier 1,德國大陸集團、博世以及未來的鴻海,可說都在此列。其他像是充電樁、感測系統、中控台等,則是次系統 Tier 1,「比如和碩、廣達做的就是次系統組裝。」梁姿嫺觀察。 談起進軍車用的起心動念,黃中于不諱言原因有 2:一是想「升級」公司技術層次而跨入汽車市場,另一...

    只不過,汽車電子與消費性電子產品不盡相同,隔行如隔山,起初,光是跨入這個領域,和碩就花了相當多心力從頭學起,「因為車業通常是百年起跳,就算我們做了 12年也只是嬰兒期。」黃中于苦笑。 而和碩走進汽車電子的第一步,正是透過補強車輛基礎知識,黃中于分享,光是中控台就與國際玻璃大廠康寧合作了好幾年,才學會怎麼讓玻璃鑲進去後撞不壞,「有很多學問在裡面。」 第二步,則是學習像自駕、車聯網(V2X)等新技術,黃中于透露,過去和碩製作的機器人 Aria,「其實就是為了汽車做準備。」因為機器人會用到包括高精地圖、避障等技術,這些都是自駕車的基礎,而和碩過去也在通訊、面板技術下了不少功夫,轉進車用也相對有條件,才得以讓和碩成功卡位車用市場。

    不過,就算技術到位,車廠供應鏈仍舊被傳統車廠、Tier 1 所把持,好在汽車電子化的浪潮正席捲車廠,黃中于發現,「現在車輛的技術,逐漸往 ICT(資通訊)偏,這就是他們 Tier 1 的壓力,因為他們不熟(電子)。」包括 ECU 的革新、儀表板設計的改變,這些傳統車廠過去不曾涉足的領域,都成了和碩的機會。 深入解析電動車產業前景 詳見第 1259 期《今周刊》,也可以點這裡閱讀全文 (本文訊息由 今周刊 提供,內文與標題經 TechOrange 修訂後刊登。新聞稿 / 產品訊息提供,可寄至: pr@fusionmedium.com,經編輯檯審核並評估合宜性後再行刊登。本文提供合作夥伴轉載。)

  2. 2024年5月17日 · 蔡銘翰. 2024-05-17. 分享本文. 近日舉辦的「AI PC 產業前景座談會台北市電腦公會邀請和碩董事長童子賢華碩共同執行長胡書賓廣達資深副總暨雲達總經理楊麒令光寶科技總經理邱森彬宏碁智醫董事長連加恩醫師等科技大老針對生成式人工智慧在 AI PC 產業生態系裡面的定位、功能與落地應用,分享專家觀點並吸引近千位專業人士共同與會。 座談會中和碩董事長童子賢指出,現今人工智慧對世界所造成的影響,就跟 20 多年前網際網路的出現一樣重要,而「AI」這個詞有一天也會跟「網路」一樣,逐漸遭到世人遺忘,內化為所有科技產品自然存在的要素。

  3. 2021年11月29日 · 特斯拉希望包括供應電子控制單元的廣達中控台的和碩能率先在墨西哥設廠擴產並帶動下游零組件一起到墨西哥供貨而和碩也表示將積極配合特斯拉目前已宣布將赴墨西哥設廠。 和碩執行長廖賜政表示,董事會已通過北美擴廠案。

  4. 2021年7月8日 · 郭明錤估計立訊精密會在 2023 年超越和碩成為第二大 iPhone 代工商 ,他們亦預計會在 2023、2024 年左右,同時代工生產 Mac 電腦。 (本文經合作夥伴 unwire 授權轉載,並同意 Tech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 立訊精密成 iPhone 代工商 訂單數量僅次於富士康 〉。 延伸閱讀:代工不能走太久,台廠如何永續發展? 和碩正轉型! 邊吃蘋果邊攻電動車戰局,想拚下一波企業成長曲線. 【蘋果光芒不如以往? 】可成對 iPhone 訂單斷捨離,台廠正轉型擺脫低毛利宿命! 【蘋果供應鏈悲歌】中國企業立訊將成蘋果大廠之一,台灣企業該往哪裡去? 不只緯創! 蘋果半年內盯上 3 家代工廠,無視「這原則」恐遭踢出供應鏈.

  5. 2020年11月20日 · 代工廠和碩董事長童子賢今天表示和碩考慮美國製造是為了尋求機會和客戶黏著度但相關計畫要等客戶宣布他看好汽車產業未來轉化為台灣擅長的資訊電機電子產業將帶來無窮機會和碩將走向美國製造歐洲製造童子賢今天出席風傳媒高峰論壇從產業看國力社會力如何藏富於民為主題進行演講會後媒體關注和碩考慮在美國設立生產據點的計畫他表示是為了尋求機會和客戶黏著度也尋求跟客戶站得更緊密配合度更好。 至於未來是否考慮到歐洲設廠,童子賢認為,也許客戶想先嘗試一個地區,如果做的好,可能再邀請供應商到其他地區,但他無法替客戶回答,仍然有充滿期待與努力的空間。 童子賢強調,美國製造相關計畫還是要等客戶宣布,和碩秉持服務業精神,要尊重客戶。

  6. 2024年3月27日 · 智慧製造 產業 AI 應用. 用 AI 引擎讓派工計劃在 3 分鐘內完成! 華碩 5G AIoT 智慧工廠落實數據治理,全面智慧化系統部署. ASUS IoT. 2024-03-27. 分享本文. 消費性電子領域與主機板領域已居全球領導地位的華碩,近年憑藉多年累積的資通訊與製造專業,強力佈局工業領域,不僅推出完整的智慧工廠軟硬體平台,更已被應用於可實戰量產的華碩樹林廠。 華碩智慧解決方案事業部資深經理曾立方在「2024 AI 智慧大工廠論壇」以「AI 數據治理-加速 5G AIoT 智慧工廠建置,全面智慧化系統部署」為主題,展示華碩智慧工廠解決方案的運作機制與成效均已通過現場驗證,製造業者可視自身需求,選擇合適的方案。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