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大寒一定要進補嗎? DigiPub // Getty Images....

  2. 2022年1月19日 · 冬天是最適合進補的季節大寒又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時節該怎麼利用藥膳食療來補身? 中醫師告訴你! 中醫師吳宛容表示俗語說:「大寒大寒防風禦寒」,即是提醒大家應注意防風保暖。 因此,在「大寒」節氣應儘量避免在清晨和夜晚出門,以防晝夜溫差較大,引起痼疾發作。 吳宛容指出,寒氣易損傷陽氣,寒入就易停滯,使得血循變差、瘀血阻滯,加劇心腦血管、關節、呼吸道等疾病發作機率。 建議衣著要隨著氣溫變化做增減,更少不了保暖小物幫忙,如帽子、圍巾等。 了解自身體質,用天然食材來滋補腎氣. 中醫認為「冬不藏精,春必病溫」,因此,冬季養生應主「藏」。 而在五臟裡,主「藏」的臟腑則是「腎」,這說明,在冬季時要好好補養腎氣,確保腎氣充足,才能健康一整年。

  3. 2024年1月20日 · 大寒是很好的進補期增加身體的禦寒和抗病能力均衡攝取六大類食物提升免疫力此時最常見到的食材如柳丁草莓和花椰菜多吃可以幫助消化清理腸胃。 雖說冬天進補能調體質,但現代人普遍營養過剩,容易補過頭而造成體質上火,會燒乾身體內的水分、造成代謝異常,因此可以透過按摩在腳底的湧泉穴(足心前三分之一的人字凹陷處),促進全身血液循環,讓氣血暢通五臟六腑,增強排毒功能,加快身體燃脂速度。 時令養生食材推薦. 1、花椰菜:抗氧化、防癌。 2、黑木耳:促腸道蠕動、防心血管疾病。 3、橘子:防血管破裂、硬化,調節血壓。 4、豌豆莢:促腸道蠕動、增強免疫力、除煩止渴。 時令食譜推薦. 炒雙脆.

  4. 2024年1月18日 · 中醫師指出除了保暖冬季都是補腎的最佳時節以下公開大寒補養祕訣告訴你大寒吃什麼按哪些穴位保健身體。 別在清晨和晚上出門! 《黃帝內經》養生法早臥晚起. 指筌中醫診所中醫師陳學莆指出,依照台灣過去幾十年的每月平均氣溫來看,恰好在 1 月份的時候是整個年的最低點因此在大寒養生方面最重要的還是保暖特別是心腦血管疾病和呼吸系統疾病的患者在大寒節氣若氣溫太低應盡量避免在清晨和晚上出門一方面除了避免因為晝夜溫差大引起疾病發作另一方面也符合黃帝內經中的早臥晚起」。 看更多: 大寒開運! 穿「這2色」衣服尾牙好運爆棚 名字或八字有這元素 當心旺過頭.

  5. 2022年1月20日 · 聽健康. 00:00 / 00:00. 今(20)日是24 節氣 中最後一個節氣「大寒」,同時大寒也代表最寒冷的時節已經到來,過了大寒天溫度就會逐漸溫暖,是一年中陰陽轉換的重要時機,是冬天結束,春季到來的轉折點。 過渡時期,寒暖交接,人體最易受到細菌病毒的侵害,因而大寒 養生 十分關鍵。 「大寒小寒,防風御寒」,是老年人養生的重點,尤其是出門運動或外出時,應適當增減衣物。...

  6. 2022年1月20日 · 大寒養生大3重點不傷陽氣不損陰津泡腳按摩. 大寒是保健養生的重要時期此時陰氣極盛將由冬藏轉為春生”,中醫認為大寒調養有三項重點: 「不傷陽氣」: 順應「冬藏」的原則,早睡晚起,早睡可以養人體的陽氣,很多人習慣早晨出去運動,但在這個時節,建議日出後再外出行動,甚至可以適當的曬太陽,讓精氣內聚以潤五臟,增強身體的免疫力。 對於高血壓、動脈硬化、冠心病等疾病患者來說,要更加注意防寒保暖,記得戴上口罩、帽子及圍巾,並且注意足部保暖。 「不損陰津」: 大寒節氣正是相對乾燥的時期,隨著水氣的減少,人體內的陰液也會容易不足,很多心血管疾病患者如果攝取水份不夠更易造成血液太濃稠,如果加上血管彈性功能下降,則易誘發心腦血管梗塞等問題。 所以要盡可能增加飲水量,不要等口乾後再喝水。

  7. 2024年1月20日 · 大寒時的進補量應逐漸減少以順應季節的變化調整為平補的方式適當選擇一些甘味的食物來調和脾胃補養氣血像是山藥南瓜馬鈴薯白蘿蔔紅棗桂圓香菇等並酌量加入有升散性質的食物如香菜芥菜青蔥生薑等溫散風寒的食物可防禦風寒的侵擾。 大寒這時候如果體質陽氣偏盛、易便秘和上火的人群,注意更不要刻意進補,要逐漸開始向清淡飲食轉變。 大寒節氣飲食宜從薑母鴨、羊肉爐、十全大補湯轉為「白蘿蔔燉牛肉」或用「白蘿蔔羊肉湯」或「何首烏雞湯」等平補飲食較適合。 天冷如何養生提高免疫力? 下一頁中醫師再教2招,幫你從腳暖到頭. 第一頁. 1. 2. > 下一頁. 你可能會喜歡... 天熱想消暑減肥,為何變胖又易累? 真正降火3招:2時間點吃薑最佳! 春天養肝=養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