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法. 慧菩薩言: 「佛子! 菩薩摩訶薩修梵行時,應以. 十法而為所緣,作意觀察。 所謂:身、身業、語、 語業、意、意業、佛、法、僧、戒。 應如是觀:為身是. 梵行耶? 乃至戒是梵行耶? 若身是梵行者, 當知梵行則為非善、則為非法、則為渾濁、則. 為臭惡、則為不淨、則為可厭、則為違逆、則為. 雜染、則為死屍、則為蟲聚。 若身業是梵行. 者,梵行則是行住坐臥、左右顧視、屈伸俯仰。 若語是梵行者,梵行則是音聲風息、唇舌. 喉吻、吐納抑縱、高低清濁。 若語業是梵行者, 梵行則是起居問訊、略說、說、諭說、直說、 讚說、毀說、安立說、隨俗說、顯了說。 若意是梵. 行者,梵行則應是覺、是觀、是分別、是種種. 分別、是憶念、是種種憶念、是思惟、是種種思. 惟、是幻術、是眠夢。 若意業是梵行者,當知.

  2. 汝等 應住普境界眼、盡虛空界清淨慧眼、了一切 境廣大智眼,又應普請十方一切諸佛護念, 皆應一心,離一切處、一切依止、一切執著、一 切諸有,觀如來身,應入十力微細境界,於 一境界,了達一切無盡境界,觀如來身。

  3. 佛說帝釋巖秘密成就儀軌西天譯經三藏朝奉大夫試鴻. 臚卿傳法大師臣施護奉詔譯爾時. 釋迦牟尼佛告金剛手大秘密主菩. 薩言汝今當知摩伽陀國庵沒羅聚. 落北韋提希山有帝釋巖而彼巖中. 有九十九宮有一俱胝大菩薩衆幷. 天龍八部諸神仙等安止其中慈氏. 菩薩今 ...

  4. 法義篇第四之二. * 內典序齊沈約. * 齊皇太子解講疏沈約. * 齊竟陵王發講疏并頌沈約. * 齊竟陵王解講疏二首沈約. * 與荊州隱士劉虬書三首齊竟陵〔王〕-【元】王王. * 請梁祖講金字波若啟并答往反六首梁皇太子綱. * 述御講波若序梁陸雲. * 敘御講波若義梁蕭子顯.

  5. 石守者皆醉遂克之采石戍主馳啟告變乃内外戒 嚴以蕭摩訶樊毅魯廣達 並為都督施文慶為大監 [046-2a] 軍遣樊猛帥舟師入白下 即白石城/注見前 已而賀若弼㧞 京口以敕書分道宣諭所至風靡韓擒虎進攻姑孰 半日㧞之于是弼自北道擒 ...

  6. 神異經. 漢 東方朔 撰. 東方荒外有豫章焉樟/木樹主九州其髙千丈圍百丈本. 上三百丈本如有條枝敷張如帳上有𤣥狐黒猿枝主. 一州南北並列靣向西南有九力士操斧伐之以占九. 州吉㓙斫復其州有福遲者州伯有病積歳不復者其. 州滅亡亡言州伯死復/者木創復也. [001 ...

  7. 施無遮道場儀--侯沖 KR6v0067 大黑天神道場儀--侯沖 KR6v0068 進新譯大方佛花嚴經表--弘景 KR6v0069 雲南阿吒力教經典及其在中國佛教研究中的價值--侯沖 KR6v0070 注心要法門-唐-宗密 KR6v0071 姚和上金剛五禮一本--姚和尚 KR6v0072 金剛五禮--姚和尚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