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1. 心血管疾病症狀檢查 相關

    廣告

搜尋結果

  1. 其他人也問了

    • 12 導程心電圖:基本的心臟檢查之一,在受檢者胸前貼上電極貼片,藉此診斷心臟是否有異狀。(延伸閱讀:心電圖怎麼看?波型判讀及檢查流程介紹)
    • 心臟超音波:透過超音波檢查心臟,並觀察心臟跳動、內部結構是否有異常,由於是超音波,並非侵入式治療、也不會有X光的輻射。
    • 心導管檢查:對患者局部麻醉,並透過血管穿刺,將心導管連接冠狀動脈及心臟各腔室,進而檢查是否有冠心病等疾病,若有病情能及時進行手術,屬侵入式治療。
    • 運動心電圖:受試者一邊運動,一邊檢查檢查其心電圖及心跳頻率。由於運動會使心臟所需氧量增加,藉此評估患者的冠狀動脈缺氧情形,並進一步診斷。
  2. 2023年9月26日 · 一般健檢. 1. 抽血檢測(檢測血糖、血脂、膽固醇) 2. 胸部 X 光檢測. 需要進階健檢有家族史高風險族群或有心血管疾病症狀) 3. 靜態心電圖(心律不整等) 4. 運動心電圖檢查判斷冠狀動脈是否有阻塞判別心肌是否缺氧) 5. 心臟超音波 (結構運動狀況、冠狀動脈阻塞、心臟肥大、心臟收縮、瓣膜功能是否異常) 已確診心血管疾病. 6. 心臟電腦斷層掃描(非一般體檢項目,無健保給付) 7. 心導管檢查 (非一般體檢項目,屬於侵入性檢查,多用於確診心血管疾病才會進行) 最後也提醒大家,除了這些檢查項目外,還有很多專業的檢查,若身體有任何異常,還是要先洽詢您的醫療團隊,由專業的醫師協助,並判斷您需要的檢查或治療有哪些。

    • 6大常見心血管疾病症狀
    • 心血管疾病檢查及心血管檢查費用一覽
    • 預防心血管疾病貼士

    心血管疾病的範圍很廣泛,按衛生防護中心定義,主要分為6種:高血壓、心臟病(包括冠心病、風濕性心臟病及先天性心臟病)、中風、外周血管疾病、深靜脈血栓及肺栓塞。每種心血管病的成因和症狀皆不同,以下為大家逐一簡介: 資料來源:聯合早報 返回目錄

    一般來說,男性到了45歲、女性到了55歲,患上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日漸加增,便要開始接受心血管病檢查。如果有家族病史,更要由25歲起,至少接受一次全面的心臟檢查。心血管疾病檢查有好多種,有的針對個問題(例如檢查血管),有些旨在恆常監測,也有全面的心臟檢查,因此心血管檢查費用也有高有低。以下為大家介紹幾類心血管疾病檢查,讓你按個人需要及健康狀況,選擇合適的體檢計劃:

    心血管疾病的病發率和死亡率都不容小覷,心血管疾病檢查雖然可以及早發現病情,但要加倍預防心血管出事,也要建立健康的生活習慣,才能好好保護自己。 1. 「護心」飲食習慣 – 前文提及,心血管疾病與三高有莫大關係,因此要少吃高脂、多鹽、煎炸和醃製食品,並以高纖、低GI的食物如蔬果、全穀物和海產為主,減低三高對身體的影響。 2. 恆常運動 – 加強血液循環、強化心血管功能,並能保持標準BMI。以亞洲人為例,BMI應介乎5-22.9,男性腰圍少於36吋、女性腰圍少於32吋。 3. 戒煙戒酒 – 香煙中的尼古丁會引起中風、血壓上升、心跳加速及心肌梗塞等風險;酒精方面,雖然坊間有說飲酒有助促進心血管健康,不過這說法仍未有定案,而且過量酒精會有致癌風險,所以不應依靠酒精來保護心臟。 4. 充足休息、保持心境...

  3. 冠狀動脈心臟病. 疾病種類. 包括心肌梗塞、心絞痛、心因性猝死等。 症狀介紹. 脂肪堆積在血管壁會刺激血管壁產生發炎反應,出動白血球將外來物吞噬帶走,但如果吞噬不了,就會形成粥狀斑塊;當斑塊剝落,血小板被吸引過來,於是結成血塊,就成了血栓。 如果血管腔還夠大,斑塊剝落不一定會要命,但每一次的癒合都會讓血管腔愈來愈狹窄,經年累月,血流供應就會出問題導致心肌缺氧,接著就會開始出現心絞痛的症狀。 認識更多 →. 瓣膜性心臟病. 疾病種類. 二尖辦狹窄、脫垂或閉鎖不全;三尖辦狹窄、脫垂或閉鎖不全;主動脈瓣狹窄、脱垂或閉鎖不全;肺動脈瓣疾病等。 症狀介紹. 瓣膜可以控制血流的方向,確保心臟中的血液方向是正確,不要出現逆流或回流的問題。

  4. 2023年3月23日 · 心導管檢查是用特殊的管子從手部的橈動脈 (中醫把脈的地方)或腹股溝的股動脈穿刺進入體內一路穿行至心臟的血管 (冠狀動脈),並注射顯影劑藉由血管攝影方式檢查3條主要的冠狀動脈有沒有狹窄鈣化阻塞等情形。 根據健保規範,當醫師發現血管的阻塞/狹窄程度達到70%以上,就會換另一條稍大的管子,在血管內進行「氣球擴張」治療,需要時會放置心臟支架。 Q2.心導管檢查/手術時間長嗎? 術後多久可出院? 檢查30分鐘,若需要介入手術,則看需要處理的病灶嚴重度而定,一般單純性病灶,一小時內可以完成。 而檢查/手術後,原則上隔天可以出院,只要做好傷口衛生清潔即可。 Q3.哪些人需要心導管檢查/手術? 頸動脈狹窄也能做心導管嗎? 冠狀動脈狹窄、硬化、堵塞的危險因子包括: 高血壓.

  5. 2022年5月1日 · 心血管檢查大致可以分為初階檢查及進階檢查初階檢查主要是了解心血管疾病危險因子的狀況作為風險評估預測或了解是否具有粥狀動脈疾病的風險如果已經出現不適症狀如胸悶心悸或屬於風險族群就可以考慮做進階檢查

  6. 2021年9月13日 · 一般健檢. 1. 抽血檢測檢測血糖血脂膽固醇) 2. 胸部 X 光檢測. 需要進階健檢有家族史高風險族群或有心血管疾病症狀) 1.靜態心電圖(心律不整等) 2.運動心電圖檢查判斷冠狀動脈是否有阻塞判別心肌是否缺氧) 3.心臟超音波 (結構運動狀況、冠狀動脈阻塞、心臟肥大、心臟收縮、瓣膜功能是否異常) 已確診心血管疾病. 1. 心臟電腦斷層掃描(非一般體檢項目,無健保給付) 2. 心導管檢查 (非一般體檢項目,屬於侵入性檢查,多用於確診心血管疾病才會進行) 最後也提醒大家,除了這些檢查項目外,還有很多專業的檢查,若身體有任何異常,還是要先洽詢您的醫療團隊,由專業的醫師協助,並判斷您需要的檢查或治療有哪些。 VO編輯補充: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