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9年2月13日 · 地址: 新北市板橋區貴興路 139 號. 開放時間: 一樓、四樓:週一至週日:24 小時開放. 其餘樓層:週一:8:30 AM~5:00 PM/週二~週日:8:30 AM~9:00 PM. 固定休館日期: 每月最後一週之週四、國定假日. 三峽北大分館: 溫馨大熊陪孩子一起讀書. 圖片來源: 新北市立圖書館 。 新北市立圖書館三峽北大分館以「家庭」概念為建築設計主軸,打造具多面性的閱讀空間,讓圖書館不僅是個適合閱讀的場所,更是家人交流情感的空間。 館內共有 3 萬多本藏書,柔和的燈光配上木質的書櫃,更設置了軟綿綿的「大熊」玩偶陪孩子一起讀書,創造閱讀的趣味性,吸引孩子喜歡閱讀。 三峽北大分館另一個特色就是 「移動書櫃」 ,可以隨心變換書架,也可以讓孩子像窩在家中一樣,隨性地讀書。 移動書櫃。

    • 什麼是閩南傳統式樣
    • 台灣閩南傳統式樣建築的發展
    • 閩南傳統式樣重要元素
    • 台灣閩南傳統式樣代表性建築

    閩南傳統式樣可以說是在考量閩南地域特徵,且在尚未受到外來文化影響之下,傳統匠師表現出來的風格。 地域文化的形成,事實上存在著一些觸媒,其中地理特徵、語言與宗教信仰與儀典都可以用來檢視閩南文化。不過因為閩南地域環境多變,有沿海地區,平原地區,也有山嶺之地,因此也出現了不同形態的聚落。特殊的地理特徵是一個地域得以和另一個地域有所區別的基本因素。因為聚落的分佈、資源的取得與民生物資的分配,都會有不同程度的取決於該地域的地理特徵。 閩南地區位居中國大陸東南沿海,境內山嶺頗多,位於台灣海峽對面的台灣也是山多平地少,又是海島;因而閩南地域可以說是山海交會之境,形成較為特別的地理特徵,進而影響人民的生活習慣與經濟生產,也影響到聚落與民居的擇址與配置,更會在宗教信仰上兼容有山海之神,產生許多不同類型的廟宇。...

    台灣閩南傳統式樣的發展,與十七世紀以降華人移民歷史有著密切的關係。 1661年(明永曆15年)春天,鄭成功率領大軍登陸鹿耳門,荷蘭守將在堅持數天之後終於獻城投降,結束了荷蘭人在台灣之統治,府城台南之歷史邁入明鄭時期,也開啟了閩南傳統建築在台灣的發展。 鄭氏治台後將赤嵌地方改為東都,並設承天府及天興萬年二縣。1664年(明永曆18年),鄭經改東都為東寧,並陞二縣為二州,曾設立了所謂「十字街」,把市街分成東安、西定、寧南、北鎮四坊,但實質環境只能算是一種初具雛型之傳統聚落,還稱不上有「城市」之概念。 而且因為明鄭時期之移民是屬於初期墾殖,經濟上較為拮据,不太可能花大筆錢於建築之上,所以房舍多數為簡單的建築原型,亦可能參酌原住民之建築,就地取材而建。 1683年(明永曆37年,清康熙22年)八月,...

    建築是台灣傳統營建環境之一部份。在源自於閩南文化的傳統建築中,從單殿到多護龍、多進之院落空間,甚至是城池城門的配置空間、建築座落的方位、民宅正廳與臥室之關係、民間信仰廟宇正殿與其他空間之關係,反應的不只是空間機能,還有對於空間的人生觀與宇宙觀,其中與其他漢人建築最大不同的元素為屋頂、構造系統、材料、工藝表現與特殊人文裝飾。 在造型方面,傳統的閩南式樣建築,每棟建築都有其獨特的造型,從較高等級的重簷歇山頂到常見的捲棚頂,從起翹的燕尾到平實的馬背,變化的屋頂與其上的裝飾系統多彩多姿,屋身的計劃與門窗的設計也是爭奇鬥豔,極富特色。不少都市中的廟宇,因為敷地不大,三川殿、拜殿、主殿到後殿之造型層級分明的連成一體,並於主殿達於高峰,天際線轉折起伏隨之變化,為台灣傳統建築中特色之一。 當然,不同的地區、...

    澎湖天后宮 澎湖天后宮是台灣最早興建的媽祖廟之一,肇建於約1563年(明嘉靖42年)。自清代以來,澎湖天后宮曾多次整修。1922年(日大正11年)此廟已經牆垣傾毀,乃由澎湖臺廈郊商會等地方仕紳集資重修,於次年完工,乃成天后宮今貌。 1979年(民國68年)澎湖天后宮管理委員會曾邀集地方人士組織籌建委員會,準備拆除年久失修的天后宮,並重建新廟。後因時任行政院政務委員之陳奇祿多方奔走協調,始免於被拆,並於1983年(民國72年)依原樣修復。此後亦多次局部整修,直至2011年(民國100年)再度進行大修。 在空間上,澎湖天后宮為傳統的三進五開間,三進主體建築由南至北依序為三川殿、拜殿及正殿與清風閣,各進之間留有天井作為中介與過渡空間,左右設有護龍與過廊,清風閣設有二樓,此格局由日治一直維持至今。 ...

  2. 2017年7月5日 · 史上最失敗都市計畫看國民政府如何把永和從英式花園城市變成新北百慕達」. 【為什麼挑選這篇文章】. 它曾經被評選為全台規劃最糟糕的城市之一,塞、髒、亂、吵是大家對它的一致評價,可是你知道嗎?. 它曾是預備被規劃成像是英國郊區的花園 ...

  3. 2020年9月29日 · 休假總是為了要陪伴孩子沒辦法好好吃飯」?來這5家位於台北新北的親子餐廳」,讓大人們享受難得悠閒的用餐時光孩子們也能在更大的空間盡情放電」! 讓孩子沈浸在夢幻的童話國度——MoneyJump

  4. 2020年3月23日 · 有賴中研院人社中心地理資訊科學研究專題中心執行「地圖與遙測影像數位典藏計畫」,累積了各城市大量不同時期的地圖,研究副技師廖泫銘說明。 這群團隊為什麼要那麼工程,製作「歷史地圖散步」系列圖書與 APP 呢? 地圖尬故事,迸出滋味. 廖泫銘透露,地理資訊科學研究專題中心典藏了 40 萬餘張歷史地圖。 「歷史地圖散步」系列收錄的地圖數量,只是冰山一角,但就已經有說不完的故事。 攝影:張語辰。 地圖只是媒介,APP 也只是載體,為的是讓這些故事從檔案館走到你身邊。 廖泫銘笑著說:「許多人看不懂地圖,但是搭配手機的 GPS ,手機會告訴使用者你在哪裡、該怎麼走,眼前這個地景曾經發生什麼事。

  5. 2018年8月7日 · 代表時代力量參選新北市議員的曾柏瑜,近日公布了一份「 新北市議會第二屆第 7 次定期會監督報告 」,該份報告是由「 新北市在地深蹲協會 」整理新北市議員的綜合表現,其中有一些議員每次都會出席議會質詢,也有一些議員完全不出席質詢,是「連續失蹤犯」。 「新北市在地深蹲協會」 在做什麼? 根據 新北市在地深蹲協會 官方網站 ,他們的成立目標是 監督地方議會 ,讓議會的所作所為能夠曝光在大眾面前,並用輿論、網路、媒體來制衡市議員。 此外,他們還希望可以產出每會期質詢報告、每週市政新聞整理、質詢精華片段剪輯、量化出席/質詢/提案數、議員配合款流向明細。 我家選區議員是不是連續失蹤犯?

  6. 2017年5月26日 · 同年,日治時期最的書店「高堂」落成,是一棟位於重慶南路、衡陽路口三層樓高的仿巴洛克式紅磚建築,從一家兼賣文具的小書店,搖身變成明信片上的臺北地標。 它是戰前臺北的書店龍頭,配合總督府的圖書思想審查,獨攬了日本內地圖書、雜誌、地圖的經銷權,更壟斷了公小學校的教科書販售,一九二 年代更大量引進世界各國的書籍。 高堂書店(臺灣圖書館提供) 日治時期書店最早是集中在新起町 (今漢中街、長沙街一段附近)一帶,根據《殖民地時代的舊書店》一書描述,當時新起町就有九家書店,如東陽、鹿子島、岐阜屋、日臺等。 此外,臺北銀座的榮町一帶則有文明堂、杉田書店等,加上後期大型書店興起於本町通,在總督府周邊締造了濃厚的書香氣息。 漸漸使民眾養成閱讀習慣,也創造了書街的人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