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8月19日 · 5 月 15 台灣一口氣爆發 180 例本土新冠病例雙北進入三級警戒全民抗疫戰爭正式開打隨後長達幾十天的時間台灣本土確診病例都 300 起跳而為了揪出潛藏病例醫檢單位也日夜不休從上萬個檢體中找出病例。 然而在龐大的壓力之下,醫檢單位的檢驗量能逐漸吃緊。 醫療單位苦撐了幾週,終於在 6 月,盼到了強力支援:高通量 PCR 自動化檢測儀。 過往,醫療單位採用半自動核酸萃取機與 PCR 反應儀,需要透過人工的方式,將病毒去活化並萃取 RNA,才能透過儀器檢測是否有新冠病毒。 而高通量 PCR 自動化檢測儀採用機械手臂,讓檢驗流程全自動化,醫檢人員不需要人工處理檢體,檢驗量能因而提升 5 倍以上,大幅提升台灣的抗疫能力。

  2. 2022年1月7日 · Omicron 來了! 台灣新增 4 例,國外確診更是狂飆. 最近桃園機場群感染新確診人數中,已有 Omicron 變異株感染者 (編按:1/7 疫情記者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指出目前台灣境外進入 138 名 Omicron 確診者、本土 7名)。 Omicron 傳染力高,台灣衛福部長陳時中不排除隨時可能提升防疫警戒。 但同一時間,全世界,無論是亞洲、南美洲或歐洲,許多國家都正在面臨病例狂飆的嚴峻情況。 就在幾天前(1月4日),美國一天内確診人數將近了 1 百萬人,同一天法國累計了 27 萬確診,英國 20 萬人確診。 但在可怕的數字背後,Omicron 變異株本身有多可怕呢?

  3. 2020年11月20日 · 你知道台灣相當於⋯⋯. 台灣駐法代表處 17 日在臉書粉專 PO 出四張圖,並且 寫道 :「大家有從這角度看過台灣嗎? 」並且特別點出台灣已經超過 200 天無武漢肺炎本土病例! 你知道嗎? 台灣相當於⋯⋯圖片來源翻攝自 Taïwan en France 臉書粉專。 透過駐法代表處的圖文可見: 經濟力量 (以 GDP 總額為基準)排名全世界第 20 名,與瑞典相近. 人均 GDP 排名全世界第 28 名,排名與德國相近. 土地大小 全世界第 140 名,與荷蘭相近. 人口數量 全世界第 57 名,與澳洲相近. 軍事評比 排名全世界第 26 名、與加拿大相近. 進口金額 全世界第 17 名,與瑞士相近. 出口金額 全世界第 14 名,與西班牙相近.

  4. 2022年1月26日 · 陳建仁認為,台灣防疫迄今可以分成兩階段。 第一階段是 2019 年 12 月首度發現COVID-19 至 2020 年 11 月疫苗問世,稱為防疫「上半場」。 上半場期間最好的防疫方法為阻斷病毒傳播途徑, 而能成功阻斷病毒傳播,則要歸功於過去 SARS 期間施行的各項防疫措施──手部消毒、量測體溫、出外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與避免群聚活動等。 除了辛苦工作的醫護與防疫人員,更為重要的是在此期間遵行防疫規範、遏阻病毒擴散的 2,300 萬台灣人民。 防疫的第二階段──防疫「下半場」──則以 2020 年 12 月 COVID-19 疫苗問世作為區隔。

  5. 2015年1月16日 · 英文病例病人看不懂怎辦? 醫院已提供「中文病歷摘要」 就第一點而言,病人索取病歷摘要的目的本來就是為了了解病程的,因此本來就應該交付病人有能力閱讀的資料,在這一方面,目前台灣幾乎所有的醫院都已經落實「中文病歷摘要的提供」,而非如同委員所謂的「未確實落實」。 醫生用英文寫病歷 會影響我「知的權益」? 至於第二點提到「病人有權利從其醫師得到以輕鬆瞭解詞語記載之完整有關診斷、治療和癒後資訊」這一點,目前許多醫院都會在進行病情解釋的時候提供相關資料,因此病患及家屬在這方面的權利並沒有受到任何危害。 而且病歷本身作為病人的病程記錄,本身就具有高度的專業性,不論是以中文或是英文書寫,沒有足夠醫學知識的民眾均無法從中得到足夠而完整的資訊。 筆者就以加護病房某患者的病程紀錄為例,翻譯成中文如下:

  6. 2021年5月17日 · 分享本文. 圖片來源: wikimedia. 全台疫情拉警報過去短短 2 天內本土新增病例超過 500 例,今(17 日)台北及新北市上午 10 點半同時宣布,高中職以下各級學校停課至 5 月 28 日,包含高中、國中小、幼稚園、安親班、補習班,全部「停課不停學」,一律不用到校,採「遠距教學」。 台灣是防疫初期模範生,多數民眾在過去一年來,並沒有停課的經驗,因此從來沒有做好遠端工作的準備, 如今因應疫情要全面採「遠距教學」,老師和家長都不禁開始頭痛,究竟遠端上課需要哪些軟硬體設備?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遠距教學軟體怎麼選? 其實老師在選擇「遠距教學」軟體時, 除了訊號清晰、共享畫面和錄影錄音是標配外,還需要考慮「遠距教學」的視訊軟體應該要以「課程」為主。

  7. 2019年11月4日 · 超音波掃描儀可分為手持方式與自動化方式與手持方式相比自動化方式較不容易產生人為誤差因此最初是希望自動化乳房超音波檢查能與乳房攝影檢查一般作為無症狀女性的乳房篩檢方式然而幾年後多數執行乳房篩檢的美國放射線醫師發現使用舊式的自動化掃描儀所獲得的影像品質低於手持式即時掃描儀的影像故早期的自動化乳房檢查看似窒礙難行。 但如今,自動化掃描儀具有高端的寬頻探頭技術,影像品質大幅提升,加上電腦高速化,可快速取得乳房全域影像資料,用自動化方式來檢查乳房的目標得以實現。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