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台灣常見詐騙手法主要有假投資、解除分期付款 、假網拍、假冒公務員、假愛情交友等等詐騙手段,以下根據165反詐騙諮詢專線彙整常見詐騙手法與防範之道:

  2. 像在網路及電信的實際措施上,包括加速下架社群平台的詐騙貼文、攔阻詐騙簡訊、阻斷詐騙假網站連結等;而在金流方面,也執行異常交易預警、網路銀行約定轉帳生效日延至次2日、《洗錢防制法》增訂人頭帳戶罪等作為。

  3. 近期就有網路服務業者將客戶的個人資料放在雲端,卻未妥善設置權限控管,導致不需要駭客技術的一般人,只要點選連結位址,就可以將雲端資料庫的機敏個資一覽無遺,即是一個最明顯的管理疏失案例。 個資外洩「暴雷」事件頻傳,業者怎麼防? 實務上,業者為了因應未來主管機關高強度的主動稽查,謝昀澤認為,企業除基本的防毒防駭系統外,可考慮導入資料盜失防護(DLP)等進階機制,並確實監控資料庫活動,以便及時發現異常存取行為與網路流量。

  4. 其他人也問了

  5. LINE詐騙三步驟帳戶立刻被盜: 1、點入不明連結 (例如問券等等)。 2、被引導進入假「LINE輔助認證」網頁。 3、接收6位數數字驗證碼,帳戶立刻被盜。 一連串誤入詐騙集團陷阱的遭遇相當讓陳奎璋不解,他說,LINE公司早已知道詐騙集團在LINE上猖獗,卻遲遲無法拿出有效的方法杜絕,像在防止盜用上,應該推出更多驗證方法,如果持續放任詐騙在LINE上橫行,難保未來不會面臨集體訴訟的風險。 詐騙集團設立的「LINE輔助認證」,讓部分民眾信以為真,認為其為LINE官方所設立,實則為騙取民眾LINE帳號之用。 (圖/陳奎璋提供) 陳奎璋強調,當盜用事件發生以後,他透過電話試圖與LINE官方聯絡,卻都是語音留言,要他上官網查詢各種問題的解答,卻沒有真人客服出來協助,民眾在遭詐當下,無從即時處理。

    • 第1招:如何辨識「變造號碼」與「冒名號碼」
    • 哪些企業的電話被偽冒?
    • 第2招:辨認詐騙簡訊4類型

    從Gogolook與刑事局165反詐騙諮詢專線今(28日)發布的「企業偽冒世界報告書」顯示,多家知名銀行、企業的電話都已被偽冒。而根據詐騙手段,目前國內常見偽冒電話可歸納成兩大類型,分別是「變造號碼」及「冒名號碼」。 首先,「變造號碼」多運用跨境VoIP電話,仿造特定業者的號碼,常見特徵包含開頭為0或帶有+號(例如0886、+886等),其目的多跟詐騙有關。此類電話從去(110)年開始大量出現,因不受任何設備門檻所限制,讓許多不肖業者選擇鋌而走險,例如部分高利貸業者便開始冒名知名銀行誘騙民眾向其申貸。 另一個類型則是「冒名號碼」,詐騙集團或不肖業者恣意使用一般國內電信號碼,並聲稱自己是特定企業或商家的員工,進行強迫推銷或是詐騙,有的態度惡劣,在被拒絕後甚至口出惡言,導致民眾受騙,對原企業或單...

    根據證期局調查指出,今年上半年被冒名的券商高達9家,另有4家投顧、3家投信及1家金控均遭到詐騙集團冒名。由於銀行與電商業者客群基數大,最易受到不肖業者或詐騙集團所冒名。 從Whoscall過去一年用戶的號碼回報紀錄顯示,全台有高達上百個品牌與單位曾有疑似被冒名的紀錄,包含中華電信、全國電子、衛福部、momo購物以及台灣彩券等都名列為受害清單中。 資策會資安所技術總監張文村表示,不只是國內甚至國外冒名詐騙的情形相當氾濫,從資安防護的角度來看,如何有效、快速以及確實地進行數位身份識別與真偽判讀,對於個人、店家、企業以及公部門都是非常重要的議題。

    Whoscall及刑事局統計今年上半年冒名詐騙簡訊的用戶主動回報內容,可歸類成包裹寄送、股票投資、貸款方案以及帳號異常通知共4類型。首先,「包裹寄送」屬於早期詐騙簡訊的復刻手法,但在今年3月、6月再次以中華郵政、DHL名義密集發送,其內容多使用簡體字,讓民眾較容易識別、不易上當。 刑事局統計指出,去(110)年總財損達50億元的「股票投資」詐騙,則持續假冒元大、台新、凱基為首的業務專員,要求民眾加入通訊軟體好友,啟動一連串的投資詐騙手段。 至於「貸款方案」類型的簡訊多數自稱花旗、國泰世華、兆豐銀行等,同時透過人頭LINE帳號與假網頁雙管旗下,增加仿冒的真實性。 而「帳號異常通知」的釣魚簡訊今年將目標鎖定在虛擬貨幣業者身上,尤其以4月出現大量冒充幣安交易所(Binance)的簡訊最為嚴重。Go...

  6. 隨著行動裝置與通訊軟體發達,詐騙手法推陳出新,然而,人之所以陷入這種騙局可能是因為產生「認知失調」。. 研究心理學15年資深教授陳曉於《人心使用說明書》一書中,用生活化的故事、淺顯易懂的解說,幫助讀者透過心理學,正確使用人心,並分享改變 ...

  7. 一、揭穿4大常見求職陷阱與手法. (一)面試要你先繳身分證件、銀行存摺. 如果公司在面試時要你填寫一堆跟工作非相關的資料,包含身份證字號、家庭背景資料,甚至還沒錄取就要你先提供身分證件、存摺、提款卡、信用卡等,小編要提醒您千萬要小心,尤其逢畢業季和暑假打工期間,有多起新聞 案例 都是因為新鮮人將自己的帳戶提供給詐騙公司集團做為人頭帳戶,求職者找工作不成反而因此成為詐騙車手、吃上官司。 TIPS:求職的時候要謹記「重要證件不離身」,跟工作不相關的資料、文件,您都可以拒絕填寫和提供喔! (二)薪水還沒發就要求先繳保證金、訓練費、制服費. 一般常見的求職詐騙案例,像是假冒經紀公司向應徵模特兒、演員的求職者收取保證金、培訓費;或是應徵門市服務人員,公司要您自行負擔制服費、治裝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