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5月8日 · 基隆市 ( 臺灣話 : Ke-lâng-tshī )是位於 臺灣 東北部 的 都市 ,為臺灣三個 省轄市 之一,古名 雞籠 [6] ,以 谷灣 之天然 港灣 著名,乃臺灣 最北端 的都市 [註 1] ,位於市中心的 基隆港 則是 北臺灣 首要 航運 樞紐,因而有 臺灣頭 、 臺灣北玄關 之稱,亦因 ...

  2. 基隆市 ( 臺灣話 : Ke-lâng-tshī )是位於 臺灣 東北部 的 都市 ,為臺灣三個 省轄市 之一,古名 雞籠 [6] ,以 谷灣 之天然 港灣 著名,乃臺灣 最北端 的都市 [註 1] ,位於市中心的 基隆港 則是 北臺灣 首要 航運 樞紐,因而有 臺灣頭 、 臺灣北玄關 之稱,亦因 ...

  3. 2024年5月8日 · 基隆市 ( 台湾话 : Ke-lâng-tshī )是位于 台湾 东北部 的 都市 ,为台湾三个 省辖市 之一,古名 鸡笼 [6] ,以 谷湾 之天然 港湾 著名,乃台湾 最北端 的都市 [注 1] ,位于市中心的 基隆港 则是 北台湾 首要 航运 枢纽,因而有 台湾头 、 台湾北玄关 之 ...

  4. 基隆市政府 是 臺灣 基隆市 的 行政機關 ,最高首長為 基隆市市長 , 中央 主要業務監督機關為 內政部 。 其最初歷史可追溯至 日治時代 ,在1920年( 大正 9年)所置的「基隆街役場」,之後隨著1924年(大正13年)基隆建 市 而改制為「基隆市役所」,進入 中華民國時代 後改為現制之 市 自治 機關。 至2013年( 民國 102年)底為止,其轄下之編制員工(含所屬機關及學校)共計約為五千八百餘人。 [3] 沿革 [ 編輯] 1920年( 日治 大正 9年), 臺灣總督府 變更 全臺行政區劃 ,施行 地方公共團體 制度。

  5. 基隆市 位於台灣東北部,為中華民國現有的3個省轄市之一,以深水谷灣之天然港灣著名。 全市共劃分為7個行政區,人口近37萬人(至2021年底)。 境內百分之95為丘陵地,東、西、南三面環山與新北市相鄰,僅北面有少量的平原與東海毗鄰。 古名 雞籠 ,1875年清廷在此設治後取「基地昌隆」之意改為現名。 其為台灣最北端的都市,位於市中心的基隆港又是北台灣首要航運樞紐,因而有「 台灣頭 」與「 台灣北玄關 」之稱,亦因氣候多雨而別稱「 雨港 」,與高雄並列為台灣兩大港埠都市。

  6. 基隆是台灣最北的都市,也是北台灣首要港口,其古稱「雞籠」,由於歷史上的基隆地區範圍不止於今日基隆市轄區,本文以基隆市及毗鄰之新北市轄行政區(原基隆郡轄區)之歷史為主,其餘地區請參見相關條目內述。

  7. 基隆是台灣重要的 港埠都市 ,其正式設置 官員 統治,起始於 清代 同治 11年(1872年)置「海防同知」掌管海防與煤礦事務。 光緒 元年(1875年),改置 台北府 分防通判,其職權也擴及至掌理基隆附近地區的地方事務。 此為基隆首見的行政長官職務。 日治時代 ,日本當局積極進行 基隆港 的建港工作,基隆成為台灣本島首要的對外門戶之一,並逐漸具有都市的規模。 日治 大正 十三年(1924年)12月25日,基隆正式 設市 ( 州轄市 ),以「市尹」做為最高行政首長,1940年將「市尹」職務更名為「市長」。 二戰 後,台灣進入 中華民國時代 ,基隆市改依 中華民國法律 設置,繼續以「市長」一名做為全市最高行政首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