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8年4月30日 · 憂鬱症的藥物可略分為第一代及第二代,第一代藥物為非專一性地抑制突觸間傳導物質的代謝,藉此增加傳導物質的濃度;第二代藥物可以選擇性地增加特定神經傳導物質的濃度,所以副作用的發生率較低。

  2. 抗抑鬱藥真的能治療抑鬱症憂鬱症)嗎?它背後有怎樣的科學原理?服用之後又會有甚麼副作用和風險?今天讓我們一起看看不同的抗抑鬱藥(TCA、MAOI、SSRI、SNRI等等)的科普文吧!

  3. 2019年7月25日 · 藥物在憂鬱症治療占重要角色,患者持續的負面情緒與生理症狀,常需要使用抗憂鬱劑來當第一線的治療。 一般來說,服用藥物約2至3周便會逐漸出現療效,三個月可達到治療效果。

  4. 憂鬱症的治療可簡單分為「生理性治療」及「心理治療」兩大類,這兩種方式並不是彼此排斥的,實務上常可相互搭配;至於怎麼選擇、如何搭配,則需視個案的臨床症狀、疾病嚴重度、 社會心理因素,經整體考量後作出判斷與建議。 藥物治療. 1950 年代後期,第一個抗憂鬱藥物 imipramine 問世。 過去數十載以來,藥物研發及藥物治療的概念,都有長足的進步與變 化。 值得一提的是,抗憂鬱藥物並「沒有成癮性」。 三環類抗憂鬱藥物. 第一代抗憂鬱藥物,包括第一個問世的 imipramine 即屬此類。 由於是較早研發的藥物,在高劑量時,個案比較容易出現副作用,如嗜睡、口乾、便秘等;但如果個案可以耐受副作用,療效並不比新一代抗憂鬱藥物來得差。

  5. 憂鬱症的治療方式主要為藥物治療心理治療psychotherapy與電痙攣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療法醫師診斷憂鬱症後,會依病況不同決定最適合的療法:一般而言,輕度至 中度憂鬱可選用藥物治療或心理治療;重度憂鬱則必須用藥物治療,並依治療

  6. 憂鬱症的藥是唯一的治療方式嗎? 在目前的所有憂鬱症治療中,使用藥物治療是比較主流、常見的方式。 儘管服藥之後沒辦法幾天內立即見效,因為憂鬱症的藥是要長期穩定服用後才會有不錯的效果。一般在2-3週內開始發揮效用,然而藥物的副作用何時會發生?

  7. 2021年8月15日 · 過往的憂鬱症治療大致有兩種方法: 藥物治療: 也就是服用抗鬱劑。 這類藥物會提升血清素,多巴胺,正腎上腺素等憂鬱症發作時特別缺乏的神經傳導物質。 服藥第一週會產生不少副作用,例如反胃,頭痛,心悸等,很多患者無法忍受,但撐過第一週就會適應。 抗鬱劑的效果通常需兩週才會開始出現,6-8週療效才會完全發揮。 心理治療: 請注意,憂鬱症的心理治療不是傾聽,也不是聊天。 經實證研究有效的心理治療有三種: 認知行為治療: 分析與憂鬱症相關的想法與行為,藉由調整想法,改變行為來改善憂鬱症. 人際關係治療:

  8. 2022年4月8日 · 常見的憂鬱症療方式主要為心理治療藥物治療及rTMS治療。 輕度憂鬱的患者有一定的機率可以自我痊癒,搭配定期的心理治療,便可獲得良好的效果。 中度憂鬱及重度憂鬱的患者會建議除了心理治療之餘,應配合醫師指示搭配藥物治療,雙重控制下,較能使患者的病情漸入佳境、慢慢穩定。 帶你了解抗憂鬱藥物原理 憂鬱症藥物沒有效果的原因是甚麼. 憂鬱症一般會被指向為是神經傳導物質出現異常,例如多巴胺、血清素、正腎上腺素這些物質濃度較低時,可能會引發憂鬱症發作。 因此,抗憂鬱症的藥物主是增加神經傳導物質在突觸間的濃度,以達到緩解憂鬱症的效果。 徐宏銘醫師說明,抗憂鬱症的藥物可以分成兩種: 第一代抗憂鬱藥劑. 三環抗鬱劑TCA/單胺氧化酵素抑制酶MAOI.

  9. 憂鬱症藥物治療會依據精神科醫師指示服用抗憂鬱藥物,但很多憂鬱症患者會擔心長期吃憂鬱症的藥會對身體造成影響,因此不遵照醫師用藥指示,本篇文章將告訴您抗憂鬱症藥物副作用有什麼,以及一些常用的抗憂鬱藥物的類型和特點,跟著本文介紹的憂鬱症用

  10. 藥物治療. 對於憂鬱症的成因,目前傾向以生理、心理、社會交叉影響模式理解。 在生物學上,近年神經科學研究結果指出,憂鬱情緒可能與腦部神經傳導物質失衡相關,其中又與血清素(serotonin)功能不足的關聯性最高。 在心理社會層面,憂鬱症常續發於某一壓力事件,也就是壓力事件的強度若超越個人調適壓力的能力,則可能誘發憂鬱症狀的發生,而個人調適壓力能力又受到人格特質、思考模式、慣用紓壓方式、支持系統等因子影響。 由成因觀察,憂鬱症的治療可從生理、心理、社會三方面介入,然而對於重度憂鬱患者,受限於疾病本身的情緒及認知症狀,單純心理社會層面介入效果往往不彰,故仍建議配合藥物治療,在症狀部分改善後可再與治療團隊討論生理、心理、社會介入的比重調整。 一般常見的抗憂鬱藥物選擇如下: 1.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