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觀點作者. 柯志哲 / 台灣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台灣大學社會學系教授,紐約州立大學經濟學碩士、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社會學博士畢業。. 曾任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所助理教授、台灣大學社會學系主任。. #組織文化 #變革管理.

    • 柯震東1
    • 柯震東2
    • 柯震東3
    • 柯震東4
    • 柯震東5
    • 網絡化
    • 扁平化
    • 彈性化
    • 多樣化
    • 全球化(或稱國際化)

    由於新的通訊和資訊科技大幅增加人際間、組織間連結的可能性,加上為了回應顧客需求、環境的改變,及對創新的需要,企業必須要網絡化。 在組織中,網絡化指的是組織中個人之間、單位之間相互關係的加強,並強調團隊是工作活動的基本單位。經理人會運用來自組織中不同部門的人,將其整合成跨功能團隊,並創造跨部門和跨功能的資訊分享和合作。 在組織「間」,網絡化指的是與利益關係者(像顧客群、社區群體、政府機構、工會)建立聯盟關係來共同合作,以及和供應商及其他公司建立密切的網絡關係。

    由於組織需快速回應市場,因此需要減少複雜層級結構所導致的延誤。而資訊科技的進步則可以減輕對中階經理層級的需要,使組織更快地做出調整。另外,組織在面對競爭加劇、低成長和缺乏資源等壓力之際,必須降低人事成本和改善生產力及績效,因此組織必須在結構上予以精簡,這就是所謂的扁平化。 當今的企業通常以「組織再造」「組織變革」為名,裁撤組織層級、部門、單位,及裁減人員。其中有些扁平化的措施會伴隨著工作流程再造,資產重整,但是大部分只是淪為「組織裁員」「組織瘦身」而已。這是當今組織世界最普遍的變化趨勢之一。

    面對加劇的市場競爭壓力、逐漸多樣化的勞工及市場需求,以及逐漸複雜和不可預測的外部環境,當今的企業被要求要更彈性地回應員工、顧客和其他利益關係者的需要,同時他們必須發展新系統以鼓勵創新和創造力,這就是所謂的彈性化。彈性化的層面很多: 1. 從組織型態來看,是採用「彈性企業」的結構型態,將內部人力區分為核心人力、邊陲人力、外部人力 3 個部分,並採行不同的管理政策及差別待遇。 2. 從雇主面來看,是人力調度及運用的彈性化。 3. 從雇員面來看,則是工作與家庭、生活間,安排的彈性化。

    由於勞動力逐漸多樣化、社會有更多對創新和創造力的需求,以及必須和不同的顧客、不同系統及文化的組織進行接觸及連結,新組織必須適應多元化觀點、多種人、多種制度,及各式各樣的政策。(延伸閱讀:你公司男主管多,還女主管多?研究:管理階層長這樣,企業獲利高 21%) 因此,新組織模式必須提供員工不同的職業生涯(包括正職工作、部分工時、定期工作、電傳勞動、SOHO),員工則可依其興趣、需要、家庭情況做生涯選擇。新組織模式也可能呈現不同的結構型態(策略聯盟、加盟店、連鎖店、購併、外包),以因應外在的多樣性。

    由於國際運輸和溝通成本大幅降低,因此拉近了已開發與新開發工業國家距離,也提高了技術移轉的可能性,以及市場與文化的「全球化」,使得更多組織可以到主要市場或科技中心建立網絡,以提高組織效能。 愈來愈多的組織跨越地域界線,藉由設立分公司、辦公室或工廠,以拓展其領域。也有公司和國外的客戶及供應商建立國際化的連結,藉由出口或建立策略聯盟來擴張其市場,並找尋低成本來源,以降低成本。 唯有理解組織為什麼改變,以及改變背後的管理意涵,組織轉型才有可能成功。

  2. 2013年8月22日 · 這正是成功學大師史蒂芬柯維(Stephen Covey)所謂成功者的第三個習慣:要事第一(put first things first)。 柯維強調,想要讓生活過得平衡而充實,「關鍵不在於時間管理,而在於個人管理」。

  3. 2019年12月12日 · 2019-12-12. 台灣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志哲. Shutterstock. 不適者淘汰! 哪些因素影響組織「生存率」? 從「達爾文演化論」來解析. 經理人熱門 八分生活熱門. 分享. 收藏. 在這次專欄中,我將處理一個當代企業所面臨的重要議題,也就是 組織在跨時代的變遷過程中,其生存、變遷或消失主要是反映了組織的適應能力,抑或是大環境的選擇與取代? 我將以「組織生態學」的角度切入,它把組織世界比喻為生態世界,認為組織間會集合成不同的族群,像是產業、聚落、園區等,並進一步用查爾斯.達爾文(Charles Darwin)演化論的主要論述,探討組織在族群中及組織間的關係。

  4. 2017年4月1日 · 成功學大師史蒂芬‧柯維(Stephen Covey)強調,唯有先確認人生目標,才能引領自己走往正確方向,這種「我設計我的人生」的做法,正是柯維所提出成功者的第二個習慣: 以終為始(begin with the end in mind) 。

  5. 2019年6月14日 · 柯維的關注圈/影響圈. 《與成功有約》 一書的作者史蒂芬.柯維(Stephen Covey)提出了與斯多噶哲學類似的主張: 「關注圈/影響圈」。. 「關注圈」是指 個人關注的範圍 ,比如國家經濟、新聞時事、個人健康、家庭關係、事業工作等等, 這類事物 ...

  6. 2007年1月15日 · 收藏. 《引爆變革之心》(The Heart of Change)一書是學院與實務界合作的成果,本書作者科特(John P. Kotter)是知名的哈佛商學院教授,恩(Dan S. Cohen)則是博敦管理顧問公司(Braxton,前德勤管理顧問公司)的合夥人。. 恩與博敦管理顧問公司的團隊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