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地震 是 地球 表層或表層下的振動所造成的地面震動 [1] ,可由自然現象如 地殼 運動、 火山 活動及 隕石 撞擊引起,亦可由人為活動如地下核試驗造成 [2] ,不過歷史上主要的 災害性地震 都由地殼的突然運動所造成。 地震的影響力涵蓋 岩石圈 及 水圈 ──當地震發生時,可能會連帶引發地表斷裂、大地震動、 土壤液化 、 山崩 、 餘震 、 海嘯 、甚至是 火山 活動,並影響人類的生存及活動 [1] 。

  2. 地震產生的原因是因為地殼在 板塊運動 過程中,互相碰撞累積應力,當地殼無法繼續累積應力時,地殼會破裂,釋放出 地震波 ,使地面發生震動,地震可由 地震儀 透過對地震波的觀察來量測, 地震規模 表示地震所釋放出來的能量大小,地震 烈度 指地震在該地點造成的震動程度,地震的發生處稱為 震源 ,其投影至地表的位置為 震央 。 並非世界上所有的地區都會發生地震。 地震與火山分布一樣,主要集中在板塊相互作用的地區。 目前世界上主要分為三個頻繁發生地震的「地震帶」: 環太平洋地震帶 (佔80%)、從 地中海 一路向東延伸至 喜馬拉雅山 區和 印尼 的 歐亞地震帶 、位於各大洋 中洋脊 的中洋脊地震帶。

  3. 地震产生的原因是因为地壳在 板块运动 过程中,互相碰撞累积应力,当地壳无法继续累积应力时,地壳会破裂,释放出 地震波 ,使地面发生震动,地震可由 地震仪 透过对地震波的观察来量测, 地震震级 表示地震所释放出来的能量大小,地震 震度 指地震在该地点造成的震动程度,地震的发生处称为 震源 ,其投影至地表的位置为 震央 。 并非世界上所有的地区都会发生地震

  4. 其他人也問了

  5. 餘震 (英語: aftershock )是指跟隨在主震後發生的一連串 地震 。. 主震 發生後, 斷層 上的應力分佈會產生改變,在應力再調整的過程中就造成一系列的餘震。. 餘震與主震通常發生在同一個破裂帶上,比主震的 規模 小,然而有時主震造成的應力變化會不侷 ...

  6. 大型的斷層通常是 板塊運動 造成地殼活動的結果,無論是兩個板塊分離、擠壓、 隱沒 、相對旋轉或是平移都可能產生斷層。 斷層也可能不在板塊邊緣上,例如 歐亞板塊 就是 板塊內斷層 發達的地區。 斷層的產生可能是因為山體不穩定、岩石因為重力下滑,拉出破裂面,例如 破火山口 的環狀斷層。 斷層偶然是一個單一、清楚的破裂面,但是大多數的情況下都是一組斷面的集合,稱為斷層帶。 斷層帶具有相當的長度及寬度,規模巨大的斷層帶則通常叫做 斷裂帶 。 [2] [4] 並不是所有具備斷層構造的露出都是活躍活動的斷層。 如同 火山 ,斷層也有分為 活動斷層 及不活動斷層。 也因為並不是每一個斷層都近期活動的可能,活動斷層附近並不一定代表那個地方一定或有比較高機率發生地震 [5] 。

  7. 台灣歷年來發生大地震均有地裂山崩、 斷層 等地殼變動之狀況,如1906年3月17日 嘉義大地震產生 梅山斷層 ,長達13公里,水平變位最大為240公分,垂直變位最大為180公分,並有顯著之地裂及噴泥等現象。. 1999年9月21日 集集大地震 ,由 車籠埔斷層 造成約100 ...

  8. 地震產生的 地震波 可直接造成建築物的破壞甚至倒塌;破壞地面,產生地面裂縫,塌陷等;發生在山區還可能引起 山體滑坡 , 雪崩 等;而發生在海底的地震則可能引起 海嘯 。 餘震 使破壞更加嚴重。 地震引發的次生災害主要建築物倒塌, 山體滑坡 , 土壤液化 ,海嘯以及管道破裂等引起的 火災 , 水災 和毒氣洩漏等。 此外當傷亡人員屍體不能及時清理,或污穢物污染了飲用水時。 分類 : . 地震. 地質災害.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