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隨著現代女性意識抬頭,男女平權概念已成為時代趨勢,國軍自民國80年國防部為因應男性志願役官士不足、社會女性人力充沛以及每年退輔人數超過男性出生人數與女性人力質運用有極大空間彈性2,開始召訓女性專業、士官,之後1994年又開放各

  2. 自1970年代起,許多國家為了合法性理由而開放女性從軍之路(沈明室譯,Addis, Russo & Sebesta原著,1998,第四章),我國的女性從軍史在民國以前史料部分,均集中在幾個帶有個人英雄色彩描述,有些是個人直接參軍,有些則是為夫投入

  3. 現代中華民國最早的成建制女兵組織是組建於1927年2月12日北伐戰爭時期的國民革命軍 黃埔軍校第6期武漢分校女生隊(共計130人)跟1935年~1943抗日戰爭中專門暗殺日本國軍的女兵最少有2000人,後1949年後遷往臺灣的中華民國為了要解決內戰與中華民國

  4. 其他人也問了

  5. 2023年9月9日 · 在軍中七年,美美説也觀察到有愈來愈多女生投身軍人的行列。美美認為,也是資訊愈來愈透明的緣故,讓更多女性對於軍人的職業有興趣。

  6. 隨著現代女性意識抬頭,男女平權概念已成為時代趨勢,國軍自民國80年國防部為因應男性志願役官士不足、社會女性人力充沛以及每年退輔人數超過男性出生人數與女性人力質運用有極大空間彈性2. ,開始召訓女性專業、士官,之後1994年又開放各軍官學校招收女性學生,2006年起首度招募女性志願士兵,讓當兵不只是男性權利義務,女性同樣可以擁有報效國家夢想。 而軍中女性人力運用,也從早期以非戰鬥部隊行政職務為主,逐漸擴及到軍艦、野戰部隊、部隊指揮職、軍機飛行員,甚至戰鬥機飛行員,一再地凸顯女性在以男性為主軍中,發展愈來愈多元。 由於女性在勞動市場地位已受到肯定,1984年臺灣開始實施勞動基準法,保障女性工作權益。

  7. 在此論述之下,女性官兵迫於彼此牽制,其專業表現被化約為個人的道德與意志問題,軍事領域的性別歧視與壓迫更遭受嚴重隱匿。 換言之,臺灣當代女性官兵往往並非性別平權的實際受惠者,而是在多種公開場合被迫作為性別平權的證物與證詞,此為當前軍事領域性別平權運動的悖論與侷限。 關鍵詞:女性官兵、軍隊、性別平權、臺灣、婦女運動、人權. Abstract. Gender issues in the military are often overlooked due to its antidemocratic and bureaucratic nature.

  8. 近代我國軍隊開始正式地召募運用女性人力,源自民國三十六年國防醫學院成立護理系,民國三十八年陸軍訓練部成立青年訓練大隊(目前國防部政治作戰總隊青年中隊前身)及民國四十年政戰學校招收女性學生(註1),畢業後分別從事護理及文康宣教工作。 民國四十八年規定女子志願服役限齡為45 歲(註2),這項規定直到民國八十四年才予以刪除(註3)。 我國女性在軍中所擔任職務角色,大多為行政及輔助性工作。 民國八十七年以後,雖有陸軍官與海軍官的女學生畢業,但前者僅能選工兵、化學、運輸及通信等四個戰鬥支援官科(非戰鬥官科),後者則男性相同的歷練機會,被分發到二艦服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