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2023年10月13日 · 有些高血壓患者在醫院量到超過標準值的血壓時,就會說自己是「白袍高血壓」,這裡要澄清一個概念,在定義白袍高血壓之前,有一個前提--在家也要規律地量血壓,而且量到的血壓必須是正常數值才行,唯獨到了醫院才變成高血壓,才可稱作「白袍高血壓」。
2020年4月17日 · 白袍高血壓代表心臟病風險高. 美國費城賓州大學的研究團隊,匯總了27項研究,受試者對象含括了美國,歐洲和亞洲……等共64,000多人。 發現罹患有白袍高血壓的人發生心臟病,和中風的風險,比沒有白袍高血壓的人多出36%,而且死於心臟病的機率也高出2倍。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但是,對於有白袍高血壓的人,若服用降血壓藥,則發生心臟病的風險就不會增加。 研究成果刊登於2019年6月18日的 《內科學年鑑(Annals Internal Medicine)》。 從這個研究得到一個結論,就是罹患有白袍高血壓的人應該需要規律的服用降血壓藥,才不會有突發性的血壓飆高,而導致嚴重的合併症。
2022年5月27日 ·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心臟血管內科醫師吳靜如表示,所謂「白袍高血壓」是指,在家裡量血壓或使用連續性24小時血壓儀器測量時,血壓值均小於130/80 mmHg,但是一到醫院或診間,血壓的收縮壓就大於140、舒張壓大於90 mmHg。 這是因為家裡是放鬆的環境,比較不會受焦慮或緊張情緒干擾,而到醫院面對穿著白袍的醫師或醫事人員,就不由自主緊張起來,交感神經興奮,引發心跳加快、血壓上升。 根據國外研究,到醫院量血壓偏高的病人,有15%至30%屬於白袍高血壓,其中年長者、女性的比率較高。 相較於正常血壓的人,白袍高血壓的心血管和正常人沒有明顯落差,也不需要特別治療,如果因此就開立藥物,反而是過度醫療,也可能讓患者承受藥物帶來的不適。
2023年7月4日 · 白袍高血壓(White-coat hypertension, WCH)是一個有正式定義的醫學名詞,而不是為了開脫自己不是高血壓的藉口唷! 有些高血壓患者在醫院量到超過標準值的血壓時,就會說自己是「白袍高血壓」,這裡要澄清一個概念,在定義白袍高血壓之前,有一個前提-- 在家也要規律地量血壓,而且量到的血壓必須是正常數值才行,唯獨到了醫院才變成高血壓,才可稱作「白袍高血壓」。 否則平常沒量測血壓習慣,幾個月回診才量一次血壓,就不是我們今天要談論的主題了。 ・白袍高血壓和高血壓,形成機制大不同. 白袍高血壓形成的原因,常來自我們進入醫療院所,看到醫療人員的不確定感,因而影響情緒或造成突發的壓力,這個情況會使得交感神經興奮,讓我們心跳加快、血壓變高。
2022年6月14日 · 在家好好的,為何一到醫院就高血壓?. 「白袍高血壓」真的是種病,家醫科醫師解析:為什麼這問題,死亡率高3成. 白袍高血壓形成的原因,常來自我們進入醫療院所,看到醫療人員的不確定感,因而影響情緒或造成突發的壓力,這個情況會使得交感神經興奮 ...
白大衣高血壓(英語: white coat hypertension )又譯白衣高血壓、白大褂高血壓、白袍高血壓、診室高血壓或邊緣性高血壓,或稱白袍效應(white coat effect),是一種不穩定的高血壓 [1],患者在臨床環境中表現出高於正常範圍的血壓水平,儘管他們在其他環境中
2021年3月19日 · 如果發現血壓無論怎樣都降不下來,就要小心有可能是「白袍高血壓」作怪。 醫師提醒,高血壓的患者如果發現加藥後,但量出來的血壓值仍偏高,而且容易頭暈,尤其站起來或坐下
所謂「白袍高血壓」是指在醫院或診間測量血壓時,收縮壓大於140、舒張壓大於90mmHg(毫米汞柱),但在家裡量血壓、或使用連續性24小時血壓儀器測量時,血壓值均小於130/80mmHg。. 原因是至醫療院所看病時,面對醫事人員及醫療環境,造成無意識或不由自主的 ...
白大衣高血压 (英語: white coat hypertension)又譯 白衣高血壓 、 白大褂高血压 、 白袍高血壓 、 诊室高血压 或 边缘性高血压,或稱 白袍效應 (white coat effect),是一种不稳定的高血压 [1],患者在临床环境中表现出高于正常范围的血压水平,尽管他们在其他环境中没有表现出来 [2]。 病理和确诊. 白大褂高血压被认为是介于正常和 高血压 病之间的一个状态。 可能是因為壓力緊張所致,有些人因为条件反射或其他原因,一见到穿白袍的医生就心里紧张,全身 交感神经 反应, 血管 收缩,导致血压上升。 [3] 在其他地方,甚至换个 护士 测血压,就没有那么紧张,血压就偏低。 有人[谁? ] 统计,进诊室前后,血压平均可差27/14mmHg。
目前根據日本高血壓學會的建議,對於在醫院收縮壓會高於140mmHg或舒張壓高於90mmHg,但是在家裡的血壓又完全低於135/85mmHg的病人,稱之為「白袍症候群」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