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 國內 糖尿病 患者人數已突破250萬,但國衛院相關健保數據研究發現,約有23萬名潛在糖尿病患者未被發現。 糖尿病關懷基金會董事長蔡世澤表示,糖尿病易引發心衰竭及 腎臟病 變等多重共病,對糖友及社會影響甚鉅。 另調查指出,半數糖友未意識自身共病風險,健康識能不足,提升疾病識能率、深化醫病溝通,已成為急需解決的課題。 蔡世澤說,糖尿病為全身性疾病,容易引發「心衰竭」及「腎臟病」等多重共病。 據統計,台灣每3位糖友就有1位衍生慢性腎臟病;每5位就有1位合併心衰竭問題,這三者疾病名列國人前十大死因,更為健保醫療支出 ...
  1. 其他人也問了

    • 糖尿病常見併發症。高血糖雖然早期未必有明顯症狀,但長期血糖偏高,會對全身血管的內皮細胞造成破壞,進而損傷器官功能,引發各種急、慢性併發症。糖尿病的急性併發症,大多與高血糖或低血糖相關,如高血糖造成酮酸血症、血糖高滲透壓昏迷。
    • 糖尿病與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是發生心血管疾病的高風險族群。伴隨糖尿病出現的高血糖、胰島素抗性、高血壓、血脂異常、肥胖、凝血異常、基因異常都可能有關,加上糖尿病腎病變與尿蛋白出現,更會加重血管疾病風險。
    • 糖尿病與腎臟病。糖尿病的腎臟病變,是先進國家腎衰竭及洗腎的重要原因,近1/2洗腎病人是血糖控制不好導致腎臟病變,引起蛋白尿、血壓升高與慢性腎臟衰竭6。
    • 糖尿病與低血糖。糖尿病人接受口服血糖藥或胰島素治療後,當劑量不適當,或藥物、飲食搭配不良、運動過度、病人本身肝腎功能異常,都可能出現低血糖。有些病人身體對低血糖的反應機制受損,無法反應低血糖的警覺症狀,容易造成危險,應特別注意。
  2. 2023年5月28日 · 糖尿病是國人常見慢性疾病之一健保署長石崇良說糖尿病常會發生微小血管併發症如視網膜病變腎臟病變等血糖太高還會引發末梢神經病變造成腳趾發麻同時也會降低免疫力延遲皮膚傷口癒合尤其是腳部。...

  3. 2023年11月15日 · 糖尿病關懷基金會董事長蔡世澤表示糖尿病易引發心衰竭及 腎臟病 變等多重共病對糖友及社會影響甚鉅。 另調查指出,半數糖友未意識自身共病風險,健康識能不足,提升疾病識能率、深化醫病溝通,已成為急需解決的課題。 蔡世澤說糖尿病為全身性疾病容易引發心衰竭腎臟病等多重共病。...

  4. 2023年6月7日 · 糖尿病共病多需跨專科跨領域共同合作. 糖尿病產生與多重因子有關包含生活習慣飲食習慣運動等照護上病人需有病識感自主參與及管理等. 其中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理事長黃建寧提到高齡化病齡長期化大幅增加糖友共病風險根據第2型糖尿病年鑑統計資料20002014年間糖尿病合併慢性腎臟疾病的人數明顯增加4倍第2型糖尿病併心衰竭的人數增加1.9倍。 此外,臺灣腎病年報指出,45.4%新發透析患者主診斷為糖尿病、51.2%透析患者合併有糖尿病,平均每2位透析患者,就有1位合併糖尿病。 GOAL 50+控糖計畫 5目標、4行動方針. 糖友若產生共病,不僅會增加未來多重慢性疾病的照護需求,也提高透析、失能的風險,而患者的醫療經濟負擔更直接衝擊家庭與國家的經濟。

  5. 新聞發布. 健保署新增糖尿病及初期慢性腎臟病照護整合方案」,強化共病病人整合照護. 中央健康保險署於110年12月9日全民健康保險醫療服務給付項目及支付標準共同擬訂會議」,討論通過新增糖尿病及初期慢性腎臟病照護整合方案」,健保署李伯璋署長表示本次新增糖尿病及初期慢性腎臟病照護整合方案之目的主要是考量糖尿病及初期慢性腎臟病具多項共同風險因子照護族群多有重疊或具因果關係透過本方案推動鼓勵院所組成跨疾病之整合性照護團隊更有效地應用資源與人力透過衛教及追蹤提高病人參與疾病管理的意願預期將有22.8萬之共病病人受惠。 健保署李伯璋署長表示,隨著人口老化及生活型態改變,台灣糖尿病病人數逐年增加,根據統計,109年因糖尿病就醫人數高達242萬人。

  6. 2023年10月6日 · 黃建寧指出糖尿病共病多糖尿病患者在 10 年內發生冠狀動脈疾病的風險是一般人的 2 發生腦中風的機率也比常人多出 3 同時健保資料庫更顯示台灣平均每 3 位糖尿病患者就 1 位衍生慢性腎臟病問題。 根據台灣糖尿病年鑑統計,隨著年齡越大,心血管疾病、腎臟病等併發症的盛行率就越高。 如果能從早期做好共病預防,透過生活型態的改變搭配依醫師建議使用指引推薦藥物,患者即有機會長期維持良好的生活品質、與糖尿病和平共處數十年。 國際首度共建真實數據資料庫 打造因地制宜照護策略.

  7. 2023年6月2日 · 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統計109年因糖尿病就醫人數已高達242萬糖尿病共病多且影響深遠國家衛生研究院許惠恒副院長分享糖尿病患者罹患冠狀動脈心臟病的機率為一般人的2倍發生腦中風的機率也比一般人多出3倍。 心血管疾病更躍升近年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因,而腎臟病變更不容小覷、每三位糖友就有一位將衍生慢性腎臟病問題,因此,及早預防共病非常重要,長期不僅可減少整體病程花費,更能讓病患維持良好生活品質! 然而,即便是同一種疾病,不同糖尿病患者也會根據身體狀況而需要相對應的治療方式,因此,精準醫療已是一大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