綁架遊戲 相關
廣告
搜尋結果
不被科技綁架 醫師教你戒斷網路成癮. 2019-06-02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翎娟報導. +. 新世代的青少年在成長過程中受網路影響大,若是長期沉迷網路,喜好暴力遊戲、看暴力文章,多少會影響到青少年對暴力的認知,漸漸對暴力缺乏憐憫心,當遇到挫折或受傷時,會 ...
2020年8月28日 · 林煜軒醫師強調,評估量能提早發現手機遊戲成癮的潛在族群,並可配合由研究團隊自行研發的手機程式「Know Addiction」瞭解手機使用時間的具體情形,尤其遊戲成癮症已被世界衛生組織(WHO)正式列為精神疾病,因此更可藉由該程式自動提醒功能,幫助
2013年5月22日 · 國內調查發現,超過七成青少年睡前必看手機,且愈來愈多青少年上課使用手機上網、玩遊戲。. 專家提醒,家長應關心小朋友使用手機狀況,別讓青少年的生活被手機給綁架了!. 金車教育基金會公布一份最新青少年使用行動電話調查,結果顯示,現在 ...
- 台灣學齡兒童青少年網路成癮現況
- 網路成癮之自我檢測
- 網路成癮之評估與治療
依據國家發展委員會「106年網路沉迷研究調查」,我國12歲以上民眾,約有5.0%屬於網路沉迷風險族群,而其中82.5%最常使用智慧型手機上網。網路沉迷風險者玩遊戲(34.0%)、看影片(33.4%)或經營網路社群(28.7%)的比例也顯著較非網路沉迷風險者高。國家衛生研究院於2017年對全國高中以下學生進行調查顯示,國內青少年網路遊戲成癮盛行率為3.1%。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成癮防治科主治醫師李宛臻表示,若您懷疑孩子有網路成癮傾向,可先使用「網路使用習慣自我篩檢量表」快速檢測。此量表為台大心理系陳淑惠教授研究室所發展,亦可在衛生福利部網站查詢到:(請評估您最近6個月內之實際情形是否與下表中敘述一致) 此表可適用於10-25歲學生,每題若答極不符合計為1分,非常符合計為4分(如括號中數字),若分數達11分以上,則為高度沉迷傾向,建議進一步至門診接受完整評估。
李宛臻指出,除了評估網路使用是否達成癮程度,是否合併有其他精神科疾病亦為評估重點。研究顯示,網路成癮者有高達14%合併注意力不足過動症、30%合併焦慮相關疾患、7%合併憂鬱症,而上述疾病時常會惡化孩子的網路成癮行為,因此需同時處理以增進療效。 治療方面,除了使用藥物治療上述常合併的精神科疾病外,針對網路成癮部分則須多管齊下,包含個別心理治療、家族治療、以及醫療和學校輔導系統合作,彈性調整孩子的教學規畫以減少其挫折感。在個別心理治療中,透過逐步建立孩子想改變的動機,強化其壓力處理能力、自我控制技巧、人際技巧,協助孩子探索興趣,強化自我認同並建立自信,進而增強其應付外在挫折的能力,為主要治療目標。在家庭治療中,透過強化父母親職功能,鼓勵家內訂定明確界線與規範,調整親子溝通模式並協助其減少衝突,亦...
2022年3月14日 · 吳孟寰醫師表示手機遊戲(手遊)因隨手可得,加上手機多搭配網路吃到飽方案,不受時間地點的限制,常讓人無法自拔地使用。 若出現手機成癮的狀況,且難以改變,建議應就醫評估與接受治療。
2024年1月29日 · 安南醫院精神醫學科主任張俊鴻提及,一群德國科學家在2014年做了個實驗:找48個志願者並分成兩組,其中一組天天玩30分鐘的瑪莉歐遊戲,且持續了兩個月。 研究發現,這群勤奮的玩家們大腦某些部位發生了變化──右側海馬結構和右側背外側前額葉皮質的灰質增加了! 這意味著他們在空間導航、策略規劃、記憶力和運動能力都有所提升。 長輩玩電玩 大腦也跟著受益. 更有意思的是,這些變化與玩家對電玩遊戲的渴望有關。 看來,對遊戲的愛不僅讓人開心,還能讓大腦更聰明。 張俊鴻主任強調,藉由遊戲訓練可能對抵抗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思覺失調、憂鬱等精神疾病有幫助,因為這些疾病都會讓大腦某些部位萎縮。
2022年10月24日 · 由於美國兒科學會提出的指引,建議孩童電動遊戲每天不要玩超過1-2小時,因此研究團隊依照此建議標準,將孩童分為「每天玩電動遊戲3小時(含)以上」和「從未玩過電動遊戲」兩組,並對各組孩童分別進行兩項測試,評估其衝動控制、短期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