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由於臺北市役所辦公樓被充作 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 廳舍使用新設立的臺北市政府改以長安西路 建成國民學校 校舍作為辦公場所1967年7月1日正式改制為直轄市並新設直轄市行政機關臺北市政府」。 1968年7月1日原屬臺北縣的內湖鄉南港鎮木柵鄉景美鎮和原屬臺灣省管轄的行政區 陽明山管理局 及其轄下的北投鎮、士林鎮併入臺北市。 1974年初,臺北市政府撤銷陽明山管理局的行政區域管轄權,北投區和士林區自此歸臺北市政府直接管轄。 1994年3月, 臺北市市政大樓 完工,臺北市政府與所屬機關進駐辦公。 位於長安西路的 臺北市政府舊廈 被閒置,而後分別改為 台北當代藝術館 、 臺北市立建成國民中學 使用,地下室部分被闢建為市營停車場。

  2.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臺北市行政區劃 係描述與今 臺灣 臺北市 相關之行政區劃沿革,及現今臺北市之行政區劃範圍。 目前臺北市劃分為12區,其中面積最大和最小的行政區分別是 士林區 和 大同區 ,兩區面積分別為62.3682平方公里和5.6815平方公里;人口最多和最少的行政區分別是 大安區 和 南港區 ,2023年底兩區人口分別為291,732人和119,930人;人口密度最高和最低的行政區分別是大安區和 北投區 ,2023年底兩區人口密度分別為每平方公里25,677人和每平方公里4,268人。 歷史 [ 編輯] 明鄭至清治時期 [ 編輯] 隸屬天興縣、諸羅縣時期(1661年-1722年) [ 編輯]

  3. 2010年中華民國縣市改制直轄市 ,俗稱 五都改制 [1] 、 五都升格 [註 1] [2] 、或逕稱為 縣市合併 [3] ,為 中華民國 調整其行政區劃將部分原 臺灣省 轄 市 改制合併改制或與原有 直轄市 改制為新直轄市的措施於2010年12月25日實施。 這也是 臺灣 在1950年設置5市16縣後,首次大規模的 行政區劃 調整。 背景 [ 編輯] 臺灣 現今之行政區劃成型於 日治中期 的1920年代,當時 日本當局 針對全台灣劃分為 臺北州 、 新竹州 、 臺中州 、 臺南州 、 高雄州 等五州以及 花蓮港廳 、 臺東廳 、 澎湖廳 等三廳。

  4. 其他人也問了

  5. 2024年5月12日 · 臺北市改制為直轄市後的第14屆臺北市議會自2022年12月25日開議各政黨現有議員席次為中國國民黨29席民主進步黨22席台灣民眾黨4席無黨籍3席新黨1席社會民主黨1席空缺1席

  6. 2010年中華民國縣市改制直轄市 ,俗稱 五都改制 [1] 、 五都升格 [註 1] [2] 、或逕稱為 縣市合併 [3] ,為 中華民國 調整其行政區劃將部分原 臺灣省 改制合併改制或與原有 直轄市 改制為新直轄市的措施於2010年12月25日實施。 這也是 臺灣 在1950年設置5市16縣後,首次大規模的 行政區劃 調整。 背景. 臺灣 現今之行政區劃成型於 日治中期 的1920年代,當時 日本當局 針對全台灣劃分為 臺北州 、 新竹州 、 臺中州 、 臺南州 、 高雄州 等五州以及 花蓮港廳 、 臺東廳 、 澎湖廳 等三廳。

  7. 現況. 目前 中華民國 (臺灣共有六個直轄市臺北市1967年改制)、 高雄市 (1979年改制,2010年與高雄縣合併)、 新北市 (2010年改制)、 臺中市 (2010年改制)、 臺南市 (2010年改制)、 桃園市 (2014年改制),又稱「 六都 」 [4] [5] [6] 。 六都在行政上皆直轄於 行政院 ,其市長(或副市長等市長指定代表)均得列席 行政院會議 並發言 [7] 。 六都首長之 公民 直選 ,自 2014年九合一選舉 起與全國各縣市長選舉同步舉行 [8] [9] [10] [11] 。 六都在財政預算和組織人事等層面均享有較其他 縣 市 更多的資源與權限。

  8. 臺北市改制為直轄市後市長於1967年到1994年之間係以行政院提名人選經臺北市議會行使同意權的方式產生1994年直轄市自治法施行市長改為由具有選舉權的臺北市市民選舉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