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埃爾加一般指本詞條. 愛德華·埃爾加(Edward Elgar,1857年6月2日—1934年2月23日),出生於 伍斯特郡 , 英國 作曲家 。. 埃爾加出生於樂器商家庭,初從父學 小提琴 ,兼擅多種樂器,並自學作曲。. 1904年因所作國定頌歌《加冕頌》(1902年作)受封為 爵士 。. 1931 ...

  2. 愛德華·威廉·艾爾加 爵士第一代從男爵, OM , GCVO (英語: Sir Edward William Elgar, 1st Baronet,1857年6月2日—1934年2月23日), 英國 作曲家 。 他的代表作包括《 謎語變奏曲 (英語:Enigma Variations) 》和《 威風凜凜進行曲 》等等。 生平 [ 編輯] 愛德華·艾爾加在 伍斯特 莫爾文希爾斯 區 下布羅德希思 (英語:Lower Broadheath) 出生。 艾爾加成長在濃厚的音樂環境中,父親是樂器店店主兼教堂管風琴樂手。 15歲時,他想去德國萊比錫留學學習音樂,由於經費不夠,只好在他父親的商店工作,並參加了社區的一個音樂俱樂部,在樂隊裡當小提琴樂手。

  3. 其他人也問了

  4. 2016年3月15日 · 艾爾加在1912年中提到這個主題其實是在描述他本人的孤獨以及空虛感。 [變奏一 ‘C.A.E.’] 愛麗絲(Caroline Alice Elgar)。 「這個變奏其實就是主題的延伸版本,但感覺比較浪漫以及精巧。 」艾爾加在後來的筆記如此寫道。 我們可以將之解讀成「愛麗絲的出現改變了艾爾加的一生」。 可惜愛麗絲於1920年去世,艾爾加亦因此停止創作達12年之久。 [變奏二 ‘H.D.S-P’] 史圖爾特 · 鮑威爾(Hew David Steaurt-Powell)。 「鮑威爾是一位著名的鋼琴家,而他在室樂作品方面的造詣甚高。 我(小提琴手)經常和B.G.N.(大提琴手,亦即是變奏十二)以及鮑威爾演奏樂曲。

  5. 愛德華·艾爾加 - Wikiwand. 英國作曲家 / 維基百科,自由的 百科全書. 爵士,第一代從男爵, OM , GCVO ( 英語:, 1st Baronet, 1857年6月2日—1934年2月23日 ), 英國 作曲家 。 他的代表作包括《 謎語變奏曲(英語) 》和《 威風凜凜進行曲 》等等。 Oops something went wrong: 愛德華·威廉·埃爾加爵士,第一代從男爵,OM,GCVO(英語:, 1st Baronet,1857年6月2日—1934年2月23日),英國作曲家。 他的代表作包括《謎語變奏曲(英語:)》和《威風凜凜進行曲》等等。

  6. 爱德华·威廉·埃尔加 爵士第一代從男爵, OM , GCVO (英語: Sir Edward William Elgar, 1st Baronet,1857年6月2日—1934年2月23日), 英国 作曲家 。 他的代表作包括《 谜语变奏曲 (英语:Enigma Variations) 》和《 威風凜凜進行曲 》等等。 生平 [ 编辑] 爱德华·埃尔加在 伍斯特 莫爾文希爾斯 區 下布羅德希思 (英语:Lower Broadheath) 出生。 埃尔加成长在浓厚的音乐环境中,父亲是乐器店店主兼教堂管风琴乐手。 15岁时,他想去德国莱比锡留学学习音乐,由于经费不够,只好在他父亲的商店工作,并参加了社区的一个音乐俱乐部,在乐队里当小提琴乐手。

  7. 2010年7月2日 · 英國作曲家艾爾加是一位自學成家的創作者但他卻是英國在近三百年中第一位作品受到歐洲其他國家認可的偉大作曲家。 艾爾加的作曲技巧,主要來自他勤奮的抄譜。 艾爾加一共寫了五首威風凜凜進行曲,創作時間大約是1901-1907年間。 其中最有名的是第一號。 此曲在首演時就大受歡迎。 在座的英皇愛德華七世聽過後,就對艾爾加說曲中的旋律必定會流傳全世界。 後來艾爾加應英國女中音克拉拉‧芭特之請,將此曲中奏段譜入為英王愛德華七世加冕典禮時演奏的加冕頌歌中,而歌詞則採用雅瑟?班森的詩作,並將之命名為「希望與榮耀的國度」。 從此,此曲就成了大英帝國的第二國歌,每年大英國協盃足球賽上,都會演唱此曲。 自從加進這段合唱以後,此曲就成為皇家愛樂廳裡每年逍遙音樂會裡必演的曲目。

  8. 艾爾加 (ELGAR, Sir Edward (1857-1934) 英國) 生平 艾爾加 1857年出生於博得海斯的烏斯特夏,是管風琴師與音樂經紀人之子。 他自幼受到中產階級的音樂教育,有深厚的音樂素養,也拉得一手小提琴,但並未接受任何正式的作曲訓練。 在全力投身音樂事業之前,艾爾加在倫敦的律師事務所上班,閒時便指揮管樂隊,並在教堂擔任管風琴師。 但工作的不順加上強烈愛好的驅使,使他在1892年決定轉行作曲,回鄉發展,並以宗教音樂為出發,陸續創作許多優秀作品,如神劇「生命之光」等。 他在1896年創作管弦樂主題與變奏曲「謎」,其模糊飄移的節奏與和聲,若隱若現,若有還無的主題,不但精確地呼應音樂的題目,也讓他開始受到國際樂界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