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陳昭南專欄戰雲密布英國外相盡快對台灣輸送防衛性科技武器2022-07-02 07:10:01英俊的美國海盜被捕掀起香港最早反腐大案件

    • 從英屬香港到中國香港
    • 「香港是一本難讀的書」
    • 以世界視野重寫香港歷史
    • 如何閱讀歷史
    • 如何審視香港歷史

    1984年9月26日,中英兩國政府在北京草簽關於香港問題的聯合聲明和三個附件,雙方同意香港於1997年7月1日回歸中國。 1997年7月1日凌晨,首任行政長官董建華在特區成立大典莊嚴地說:「香港人在歷史上第一次以明確的身份主宰自己的命運。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將竭盡全力,保持香港一貫的生活方式,維持香港的自由經濟體系,堅守法治精神,發展民主,建立富於愛心的社會,確保國際大都會的活力。」 學生要求「重奪原來屬於我們的空間」,衝入原屬公共空間、初建時沒有欄柵 的金鐘政府總部「公民廣場」。警察對應手段強硬,很多人不忿警方所為出來支援,「佔中」隨後順勢提早啟動。9月28日警方使用催淚彈驅散示威者,卻激發數以十萬計的抗爭者佔領金鐘、銅鑼灣及旺角部分街道。縱然10月3日「藍絲帶」暴徒在旺角街道追打示威學生,...

    我們該如何理解回歸十七年來香港「一國兩制」實驗走過的路呢?主權移交後,中聯辦首任主任姜恩柱曾說:「香港是一本難懂的書。」如果誠如董建華所說,香港回歸的意義,在於港人可以重新當上這塊土地的主人、重新掌握自己的命運,為甚麼香港「回到祖國懷抱」的十七年後,學聯發動罷課行動的宣言還要打出「抗殖反篩選,自主港人路」的口號,高喊「命運自主」呢? 這本書嘗試做的,是重新審視過去香港處於複雜地緣政治下的管治歷史,以及英人治下的香港社會面貌,並比照今昔,以更廣闊的時空與地域視野,回顧香港走過的路。

    具體地說,本書透過比較港英與特區政府的管治,以香港本土角度、區域與世界視野,重塑香港的管治史,然後分析港英政府治理表現出色之處、特區從中可以得到甚麼啟示,目的是令大家更了解在回歸前後,香港處於何種地緣政治脈絡、進而明白香港從過去到現在的管治,受到甚麼因素影響、產生了甚麼治理效果,嘗試為目前香港的管治問題、城市定位、潛在優勢與未來發展方向尋找啟示。 以世界視野重寫香港歷史的切入點包括: 回顧大英帝國環球殖民地的治理方針、模式與原理; 比較英屬香港和其他舊日英國殖民地的管治情況,例如新加坡、錫蘭(斯里蘭卡的舊稱)、馬來亞、肯亞、緬甸、尼日利亞,以至今天仍是英國殖民地的直布羅陀等; 比較中英兩國政府的施政風格、政治文化,以及國際形勢下的國家利益; 從世界不同中央-地方關係的案例,例如英國-北愛爾蘭...

    不過閱讀歷史,卻要很小心,因為「何謂歷史」,並非如1+1=2般那樣簡單直接。劍橋大學歷史學家卡耳(Edward Hallett Carr)在《何謂歷史》(What Is History?)中說:「歷史是一系列獲得接受的評斷。」這與德國哲學家尼采(Friedrich Nietzsche)的名言:「沒有真相,只有詮釋(There are no facts, only interpretations)」,頗有暗合之處。關於歷史的解讀、詮釋,更是一個不間斷的過程,每個時代的人都有自己時代的問題,對相同的史料、歷史事件、人物,都因問題意識的不同,而產生不一樣的看法。 更重要的是,歷史的書寫,其實更涉及政治、不同身分認同的角力。台灣社會學者蕭阿勤曾作以下結論:「人們爭奪歷史的啓事,就在於它對集體記憶的形...

    香港主權移交前夕,中國大陸在短短幾年間出現了很多有關香港歷史的論述,其中一個目標,就是為了「確立回歸的合法性與合理性」,為「人心回歸」鋪路。然而,這類香港史論述都以「愛國史觀」建構,至少有以下四個值得商榷之處: 1. 香港的英殖歷史是恥辱? 2. 香港在英治下受盡剝削? 3. 英人同化港人? 4. 英治高壓獨裁? 如果我們以民族主義先行的「愛國史觀」有色眼鏡回望香港歷史,便會很容易過分強調或誇大英治時期的「恥辱」,而忽略當年英國人管治值得學習的地方。全國政協前主席李瑞環在香港回歸前,曾提出「紫砂茶壺論」,提醒相關人士治港不要妄洗「茶垢」,令香港失去特色。香港若然胡亂「去殖」,便會很容易流於重新「自我殖民」。 其中一個例子,是香港政府首腦的名稱,由「港督」變成「行政長官」。這個改變原意是因應主...

  2. 2020年12月26日 · 香港在1841年成為英國殖民地後,貪腐風氣一直相當盛行,高和爾一案是香港最早的大型官員貪汙案,直到1970年代成立廉政公署(Independent Commission Against Corruption,ICAC)才有所改善。 不過當時 英國《泰唔士報》(The Times)中國特派員庫可(George Wingrove...

  3. 其他人也問了

  4. 2023年5月1日 · 當代關於帝國的爭論因為充斥著許多先入為主以及過度輕率籠統的觀點因此帶來了許多傷害而香港在這爭論中具有一定重要性——那裡是我以英國末代港督身分度過五年歲月的地方。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5. 2020年12月26日 · 1857年不到30歲的美國籍海盜波格斯EliBoggs在香港受審波格斯身為美國人卻在中國海域橫行無阻犯下無數劫掠綁架與謀殺受害者甚至被 ...

  6. 2024年2月13日 · 這個來自中國各地的精英層跨商及其後裔在二戰和國共內戰結束前後為了保住自己和家人的安危決定舉家攜眷搬到英屬香港

  7. 2015年4月29日 · 1989年的天安門事件是中國政治發展的分水嶺。 此後,官方加強愛國教育,強調「勿忘國恥」,以對外之仇恨來團結國民、維持政權,並強調以鴉片戰爭之恥為綱的香港史。 中共總書記習近平上台後,更全面收緊言論和意識形態,對內中共有所謂的「七不講」,在港澳事務上則經常指摘有「外國勢力」介入香港。 這些變化都對原意為保留地方多元的「一國兩制」非常不利。...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