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菲德勒權變模型(英語: Fiedler contingency model )是由商業和管理心理學家弗雷德·愛德華·菲德勒所著,主要說明關於組織中領導者的有效性的權變理論。
弗雷德·愛德華·菲德勒 描述了兩個主要因素如何促成有效或成功的領導,並指出它們是「領導者的個性和情況賦予領導者權力、控制和影響的程度」。 [4] 領導人格可以分為領導者的兩個主要動機學派。 [5] 領導者可以是任務驅動型的,也可以是關係驅動型的。 [6] 菲德勒建議個人確定他們的動機偏好的方式是通過「最不喜歡的同事」分數評比。 [7] 菲德勒所說的決定成功的第二個方面是具體情況以及領導者對他們行動結果的控制程度。 [8] Gareth Morgan 總結了相關概念的主要思想: [9] 組織是開放系統,需要精心管理以滿足和平衡內部需求並適應環境. 沒有一種最好的組織方式。 適當的形式取決於一個人正在處理的任務或環境的種類. 管理必須首先關注實現一致性和良好匹配.
2017年9月14日 · 基本概念. 權變領導理論,又稱之為「情境權變理論」,係費德勒(F. E. Fiedler)於1951年所提出。. 所謂「權變領導」是指:. (1) 管理當局必須依情境選擇適當的領導者。. (2) 領導者必須適應情境採取不同的領導方式。. 2. LPC量表. 為選擇適當的領導者,並 ...
菲德勒權變模型 (英語: Fiedler contingency model)是由商業和管理心理學家 弗雷德·愛德華·菲德勒 所著,主要說明關於組織中領導者的有效性的 權變理論。. 費德勒以「最不受歡迎同事量表」來衡量領導者的領導風格以及個人領導取向的工具,並將這一 ...
權變領導理論(Contingency Leadership Theory)首先由美國伊利諾伊大學的費德勒(F.E.Fiedler)在1951年提出,這一理論的基礎是認為領導者對其所領導的群體,若欲完成高度...
費德勒模式. 最早對 權變理論 作出理論性評價的人是心理學家費德勒 (F.Fiedler)。. 他於1962 年提出了一個“有效領導的權變模式,即費德勒模式。. 這個模式把領導人的特質研究與領導行為的研究有機地結合起來,並將其與情境分類聯繫起來研究領導的效果。. 他 ...
美國當代著名心理學和管理專家弗雷德·菲德勒在大量研究的基礎上提出了有效領導的權變理論(1951年)。 他認為不存在一種“普遍適用”的領導方式,任何形態的領導方式都可能有效,其有效性完全取決於領導方式與環境是否適應。 換句話說,領導和領導者是某種既定環境的產物。 菲德勒開發了一種工具,叫做“最難共事者問卷”(LPC),用以確定個體是任務導向型還是關係導向型。 另外,他還分離出三項情境因素:領導者-成員關係、任務結構和職位權力。 領導者只有與這三項情景因素相匹配,才能進行有效的領導。 情景因素. (1)職位權力。 這是指領導者所處的職位具有的權力和權威的大小。 一個具有明確的並且高的職位權力的領導比缺乏這種權力的領導者更容易得到他人的追隨; (2)任務結構。
研究權變理論成名最早且歷久不衰的學者,首推費德勒(Fred E. Fiedler)。 他認為組織的生產力,既非情境的特徵亦非領導者的特質兩者任何單獨一方的因素,可以作圓滿的解釋,而是這二者之間交互作用有以致之。
2021年7月21日 · 在許多研究者仍然爭論究竟哪一種 領導風格 更為有效時, 菲德勒 在大量研究的基礎上提出了有效領導的權變模型,他認為任何領導形態均可能有效,其有效性完全取決於所處的環境是否適合。 [編輯] 領導形態及運用. 領導者 在指揮下屬時,可以有兩種方式:一是明確指令下屬做什麼和怎樣去做;二是吸收他們一起來參與 決策,從而與組織成員共同分擔 領導工作,共同承擔責任。 這兩種方式從錶面上看是相反的,一個使用的是權力的大棒,一個使用的是胡蘿蔔,但其實質是一樣的,都是為了 激勵 組織成員去努力工作,為實現組織的預定目標而奮鬥。 這兩種方式各有優劣,不能說哪一個就一定比另一個好。 它們對領導者來說都是有用的,問題是應當在不同的場合或情境下使用不同的 領導方式。
研究權變理論成名最早且歷久不衰的學者,首推費德勒(Fred E. Fiedler)。 他認為組織的生產力,既非情境的特徵亦非領導者的特質兩者任何單獨一方的因素,可以作圓滿的解釋,而是這二者之間交互作用有以致之。